設置
書頁

第四十九章 大年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王況匆忙穿好了衣服,到了偏廳,孫銘前正陪著來人說話。

  這是一個矮瘦的漢子,臉上滿是菜色,多半是營養不良造成,穿著很是寒嘇,大過年的,身上的袍子還是縫了好多補丁的,而且寬大不合身,平常人穿的袍子大多下擺都是到膝下,將將遮住靴子上沿,而他的袍子下擺已經快到腳面了,腳上穿的還是草鞋。

  這不是林府來人,王況想。恐怕這又是一個兄弟幾個同穿一件袍子的。通常這件袍子是一家人最值錢的家當,只有外出才舍得穿。

  知道來的少年是自己指名要找的小東家,來人從懷里掏出了個布包,遲疑的遞了過來,滿是希翼的盯著王況:“他們說,要是小東家喜歡了,就有賞?”

  王況丈二摸不著頭腦。狐疑的接過布包,打開來看,不由大喜,開口道:“賞,當然賞。”

  布包里靜靜躺著幾顆白色的種子,外面還糊著點黃色的固狀物,不是別的,正是南瓜籽。

  原來這人叫黃大,延平人,是一個常往嶺南跑的腳夫,平日里都是幫著商隊挑挑東西養家糊口,家中長兄臥病在床,日子過得很是艱苦。他在路上聽往來的行腳商人說起建安富來客棧的小東家喜歡聽些奇聞趣事或是收未曾見過的菜蔬瓜果類的東西,因此也就留意上了。秋末他到嶺南,見一戶人家院里種的一種藤蔓竟然結出黃澄澄的碩大的瓜果,有幾個竟然比人的腦袋還大,就用幫工一天的代價央求那戶人家給了幾個種子。據那戶人家說,也不知這瓜能不能吃得,只是因為其開的黃色花煞是好看才種的。

  本來這趟回來,怎么地也能落幾個筒板,一家人好好的過個飽年,可商隊在回來的路上竟然遇到強人劫道,行商都被殺了,他仗著平時挑東西腳力好,這才逃得一條命回來。回到家中已經是年廿九了,眼看就過年了,家里連下鍋的米都沒有,看到家里兩個餓得都沒力氣的侄兒和強撐著的長嫂,摸摸懷里的不知名種子,咬咬牙,也就顧不得什么忌諱了,今日一大早就起身往建安趕,本是以為可以在午前到的建安,然后討得些賞,天黑前還來得及趕回到家中,不料頭晚下雪,行路困難,加上粒米未進,原本才百來里地的路程,竟然足足走了一整天,到得天黑才到建安,然后打聽富來客棧,又是叫門,高三領來的時候,已經是很晚了。

  聽了黃大斷斷續續的吃力說完這些,就連因關心王況聞訊趕來躲在后頭聽的孫韓氏也是眼淚漣漣,連聲吩咐下人給黃大端上吃食。

  王況已經見多了,就連后世的和諧朝,穿過來前,王況還聽自己老爸說過,過年時,有的農村人家里僅舍得買一元錢的肉,說是給孩子解饞(此事屬實,灰雀的父親在基層食品站工作,灰雀在幾年前的一個年三十就親眼見了一個婦人遞給老爸一元錢,說是買肉給孩子吃,老爸則割了一刀約摸兩斤左右的肉給她,灰雀至今記憶猶新)。經濟發達的閩地況且如此,那么西部不發達的農村就更是可想而知。就更不用說才從戰亂中走出來的貞觀初年了。

  黃大狼吞虎咽的吃著下人端來的殘羹冷飯,瞧那樣子是餓極了的,可端來的幾碟剩菜里,其中的一碟魚和一缽沒剩幾塊肉的雞,他也沒伸過筷子。看到這里,王況明白了這黃大的心思,就對黃大說到:“吃吧,吃飽了就有力氣,才好趕路,既然你家里等糧下鍋,就不留你了,等會再給你帶些現成的吃食回家。”對這樣心里顧念家人,尤其是兄弟的漢子,王況心存敬意,又回頭問孫銘前:“伯父,家里的那匹老馬就給他騎回去吧,勝過兩條腿趕夜路,這樣估摸著他能在子時前趕回家了。”

  孫銘前到底是年輕時闖蕩過的,考慮得比王況周全,就吩咐下人把那老馬的四蹄都裹上麻布,又讓人準備了兩袋米油等物放在馬背上。孫韓氏更是翻出了孫家英倆小子以前穿的舊衣物也塞了進去。

  黃大臨走前,王況讓孫銘前給他封了兩吊錢:“走夜路不大安全,就不給你多封錢,先帶這么些回去好好的過個年,年后再來,到時候再給你補上。”

  黃大走了,沒說一句話,只做了個揖。走南闖北的他明白一個道理,大恩不言謝,等長兄病好后,安頓好了兄嫂,自己再來把命賣給小東家就是,反正這條命前幾天也死過一回了。

  “二郎,這又是什么?值當用一匹馬?”這黃大前腳一走,孫銘前又記起了自己是個商人了。在他看來,這匹馬既然送出去了,那就是送出去了,沒有再要回來的道理,雖然是匹老馬,可也值個十幾貫錢,整個建安的馬加一起也沒超過兩掌之數啊。

  “嘿嘿,伯父,老馬送出去了,不就可以添匹健馬了?”王況哪還不知道孫銘前的小九九,他這是在盤算這樁買賣合算不合算呢。但這也須怪不得孫銘前,孫府上下二三十口人,加上客棧里的二三十口人,總計五六十口人都指望著富來客棧呢,一榮俱榮,孫銘前只要一把自己擺在客棧東家的身份上,那就是實打實的商人本色。

  見孫銘前焦急,他也不賣關子了,揚了揚手中布包:“好東西,往后吃食又能多幾樣,還能多了一樣零嘴兒。”

  聽說能多一樣零嘴兒,一旁的孫韓氏來了興趣,盯著王況手中的布包:“二郎你說的可是真的?不騙大娘?”

  “況就是要騙,也是騙伯父啊,怎么敢騙大娘。”對于孫韓氏,王況可是存了萬分的尊重,從孫韓氏身上,他感受到的一直都是和老媽對他一樣的舔犢之情。

  聽得這話,孫韓氏不無得意的瞟了眼孫銘前。孫銘前揚起手做勢要打:“好小子,消遣起你伯父來了。”倒是沒真打,就輕拍了下王況的頭,又一把楸住想跑的王況:“那這東西怎么種?好種么?”

  “好種至極,隨便房前屋后有空地就種得,也不用怎么照料就能長得很好,不過若是悉心照料的話,結的瓜能有澡盆大小,對了,此物名為番瓜,當是從波斯傳到天竺安南一帶,再傳到南海的。”后世的南瓜王別說澡盆大,比那大的多了去了,最重的甚至達到一噸多一個。目前這個南瓜瞧那南瓜籽,個頭很大,也很肥厚,應該是個很好的品種了。想必如果照料好了,長出個幾百斤一個的南瓜應該問題不大。

  “還是二郎聰慧啊,連波斯和天竺都聽說過。”孫韓氏嘆了口氣,想來又是拿自己倆小子和王況做了個比較。

  “大娘您也莫急,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的人習文容易習武難,而有的人習武容易習文難,這人啊,總有適合他自己的,您瞧我,不就是習文不得么?家翰家英兩個若能習得他們自己喜好的,也必定有出頭之日。”

  “好個天生我才必有用,二郎,那就借你吉言了。年后我再抓緊抓緊,一定要找個高明的武術教習來,加英既然喜武,那就讓他學去。家翰可就要拜托二郎了。”這個時候并沒有重文輕武之說,就連匠人的社會地位也還是不低的,所以孫銘前也沒強求自己兩個兒子習文,請了柳老先生只是為的有個管教罷了。

  得了南瓜籽,王況其實也沒怎么興奮,他只是看到南瓜籽想起了老媽以前常常炒的南瓜葉梗了。隨即又想起了熱氣騰騰的白菜豆腐來,大冬天的,若是有一鍋白菜豆腐,添點辣椒醬在爐上邊煨邊吃,那個舒服勁別提了。

  不過好象后世從來沒聽說過大白菜是從域外傳來的啊,難道說是地道的中國本地產的?想到這里他就問孫銘前:“伯父您可聽說過大白菜?”

  “大白菜?是什么?伯父只知道有白菜,這大白菜又是從何說起?”

  額滴神啊,自己怎么總老是小瞧了古代了,總是小心謹慎,這也不敢問,那也不敢問。王況心里狠狠的鄙視了下自己。

  和孫銘前比劃了半天,王況這才知道,原來白菜自古就有,不過卻不是閩地原產,而且因為白菜吃起來有點苦(就是那種葉子墨綠色的,梗很肥厚的白菜),所以種的人并不多,大家還是喜歡吃菠菜。至于大白菜就是菘菜,孫銘前以前在北地有見過,此時閩地還是很少人種的,大概是還沒流傳過來吧。

  對于王況,大大的收獲不可謂不大,南瓜,白菜和大白菜如今都有了,王況決定來年放開手腳,好好的運作一番,到來年冬天,富來客棧就又該是另一番模樣了。

  分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