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技術民用化,從民用市場上獲得回報,再反饋給軍工科研,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是小林你十多年前跟我說過的思路,如今看來,你實踐得非常不錯啊。”劉向海笑呵呵地對林振華說道。
林振華道:“科技是一定要轉化為生產力的,如果科技成果只限于實驗室,或者只限于軍工領域,最終肯定難以為繼。前蘇聯的軍工科技不可謂不強大,但最終卻垮臺了,這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啊。”
“說得好。”劉向海道,“還在豐華的時候,我就特別佩服你的經營頭腦。說真的,那時候我還真有點替你可惜,覺得像你這樣有能力的人,應當專心去搞科研,成天跑來跑去地忙著掙錢,是對人才的浪費啊。”
林振華感慨道:“其實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啊,我其實并不是一個擅長于搞經營的人,我的理想和你老劉一樣,也是坐在實驗室里搞點研究。誰知道,陰差陽錯地,就成了個企業家了。”
如果沒有穿越這回事,林振華作為華青大學的研究生畢業,最可能的發展方向就是成為一名工程師,潛心于科研工作。但穿越改變了他的人生選擇,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那種社會背景下,中國最需要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企業家。林振華也算是順應時代,脫穎而出,一手創建起了規模龐大的漢華重工。
世上因此而少了一位卓越的工程師,但因為漢華的崛起而呼喚出來的工程師,又豈止千人?劉向海、張逸華、韋東齊、賀誠山、衛景文等等,甚至于林芳華、江杰、苗小瓊這些下一代的科技精英,都因林振華的存在而擁有了一片寬闊的舞臺,得以施展自己的身手。從這個意義上說,林振華的所作所為,對于科技的推動,遠遠超過了他自己去擔任一名工程師的效果。
“走吧,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新航母。”劉向海興致勃勃地對林振華說道。
按照中工一向的傳統,新裝備的研發和建造,一向是能保密就保密的。盡管外界對于新型號航母的猜測已經鋪天蓋地,但迄今為止,誰也拿不到一份有關新航母的確切資料。這也就是林振華這樣級別的人,換成其他人,劉向海慢說帶他去看航母,就是提及航母二字,都要惜字如金的。
由一位警衛戰士帶路,林振華和劉向海兩個人徒步走進了位于船廠軍品港區一角的航母車間。這是一座碩大無朋的車間,長達500多米,寬150米,高度則達到了近80米,相當于20多層樓高。饒是如此,一艘10萬噸級航母的骨架,以及吊車、腳手架之類的東西,還是把整個車間都塞得滿滿當當的。
在林振華他們走進車間的一路上,不時有技術人員和工人走上前來向劉向海敬禮,間或還有幾個人站住身親親熱熱地招呼著“林總”,林振華叫不出這些人的名字,但也知道,他們都是被劉向海借來的漢華職工。航母的建造需要涉及到無數個工種,軍方采取的是群英會的方式,從各家企業抽調優秀工人和技術員前來協助,這些人都與軍方簽署了保密協議,保證不把自己看到的一切泄露出去。
“小林,看看,這就是咱們正在建造的10萬噸級航母。”劉向海指著位于車間中間的那個龐然大物對林振華說道。
“的確是夠震撼的!”林振華感慨道,隨后又挑三揀四地評論著,“這好像還光有一個骨頭架子,皮和肉都還沒貼上去吧?我說老劉,你們軍方做事情,也太慢了點吧?”…,眼前這艘航母,的確還只有一堆骨架,船體的鋼板、甲板、艦橋等還不存在。林振華不懂造船,也看不出其中的奧妙,不過,光從這個骨架來看,也已經讓人覺得頭暈目眩了。
劉向海道:“還早呢,我們預定的下水時間是08年,離現在還有6年的時間。目前能夠把結構確定下來,已經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了,這意味著各種設備的空間和位置已經明確下來,不能改變了。
目前我們還有兩大主要裝備沒有定型,一個是電磁彈射裝置,一個是核動力系統。這兩大裝備沒有定型,其他的東西就不能倉促建造。對了,后一項技術的研究,就是你們那個老張在主抓呢。”
說曹操,曹操到,劉向海剛說到老張,漢華汽輪機公司的總工張逸華就聞訊從車間的另一頭趕過來了。他穿著一件代表技術人員的天藍色工作服,戴著安全帽,步履如飛,完全看不出年齡已經是“奔七”的樣子。走到劉向海和林振華的面前,他哈哈笑著,伸出雙手和二人握手。
“劉院長,林總,今天什么風把你們吹來了?”張逸華問道。
劉向海指了指林振華,說道:“小林剛剛從國外回來,給我們海軍幫了一個大忙。這不,我就帶他來看看航母,算是犒勞犒勞他。”
林振華一腦門子黑線,對劉向海說道:“老劉,我發現你這個老實人,現在說話也很滑頭了嘛,明明是你有求于我好不好,還說什么犒勞。我可不是網上那些軍迷,看不看航母,對我來說沒那么大必要性。好吧,你如果說今天帶我來船長是為了犒勞我,你就不許談業務上的事情,否則我甩手就走。”
“哈哈,這都讓你看穿了!”劉向海哈哈大笑起來。細細一想,他覺得自己這些年似乎真的有點變得市儈了,這也難怪,航母工程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這使得他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學著說一點場面上的客套話。不過,對林振華再說這種客套話,就真的有點見外了。
“好吧好吧,我就不跟你繞圈子了,今天請你到船廠來,還真是有求于你們漢華,這事,還是讓老張跟你說吧。”劉向海說道。
林振華笑瞇瞇地看著張逸華,說道:“老張,我記得你是我們漢華的人哦,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和老劉一起挖坑準備套我了?有什么事情咱們不能回潯陽去說,非得在老劉這一畝三分地上說?”
張逸華也有幾分尷尬,他雖然知道林振華和劉向海之間交情非淺,但畢竟林振華才是自己真正的領導。如果不是林振華當年邀請他去漢華,又給他提供了科研條件,過去10幾年,他恐怕就是碌碌無為,根本不敢想象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如今,他為了海軍方面的事情,要站在劉向海的立場上向林振華提要求,實在是有些不太合適。
“林總,是這樣的,在集團辦公會議上,我曾經多次談起過氦氣輪機的事情,你還記得嗎?”張逸華終于鼓足勇氣說出來了。
“我記得啊。”林振華道,“不過,我也記得你說起過,這個項目投入太大,技術過于前沿,所以集團一直都擱置著,不敢啟動。我知道你帶領的團隊一直都在進行預研,怎么,現在你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
張逸華回頭指了指航母的骨架,說道:“劉院長他們正在建造的這艘10萬噸級航母,是采用核動力驅動的。原來的設計是采用2座壓水反應堆和4臺蒸汽輪機,模仿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格局。不過,經過和布列斯、圖奇諾夫他們討論的結果,劉院長和我都認為,可以考慮采用安全性和熱效率更好的高溫氣冷堆作為動力源,使用氦氣輪機來做功。…,
這樣一來,可以大大地提高航母運行的安全性,降低維護成本,這對于航母應對復雜作戰條件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暈。”林振華以手撫額,他看了看張逸華,又看了看劉向海,問道:“這到底是你們倆誰的主意?不會是老張為了搞氦氣輪機,借海軍的勢力來壓我吧?”
張逸華和劉向海兩人一齊大笑起來,他們當然知道林振華這話是開玩笑了。以張逸華在漢華的地位,真要提出一個合理的方案,林振華也斷然沒有不允之理。而如果這個方案真是不合理的,張逸華不可能提出來,劉向海也不可能替他說情。
不過,氦氣輪機這件事,多多少少也是因為張逸華一直存在心里,才會在海軍這邊試探著提出來。沒想到一經提出,就得到軍方、核工業公司以及前蘇聯專家的一致贊同,這才有了他要向林振華匯報的緣由。
“氦氣輪機這項技術,現在也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了,老張的意思是,借建造10萬噸核動力航母這個機會,利用軍方的力量把全國的技術人員集中起來,突破現有的技術障礙。這也算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吧。”劉向海說道,“小林,咱們剛才不還在說軍民結合的問題嗎,氦氣輪機技術如果能夠實現突破,其民用價值也是非常可觀的。”
“嘿嘿,原來還有民用價值啊。”林振華笑道,“那我可要好好聽聽。我丑話說在前面,看不到‘錢景’的事情,我是不干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