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劍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正在一封一封地查看著來自歐亞大陸另一端的電子郵件,然后給出一些或簡單、或詳細的回復,這樣的電子郵件每天都有多達數百封,他每天都要花費一半的工作時間來處理它們。
華劍在法蘭克福裝備展結束之后不久就與原來的公司解除了勞動合同,與近百名歐洲工程師一起飛回了中國。鑒于他有在歐洲多個國家的工作經歷,并且對國內的各種制度也比較熟悉,林振華沒有讓他去做更專業的技術工作,而是成立了一個名為“外籍工程技術人員聯絡辦公室”的機構,安排他當了辦公室主任,專門負責招聘外籍的人才,同時還要為到中國來工作的歐洲工程師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
新成立的這個部門,在漢華集團的官方場合被簡稱為“外聯辦”,但好事者們更愿意以訛傳訛地將其叫做“外工辦”,據說這是因為在這里工作的幾名已婚男性生的都是閨女,天生只有當外公的份了。
華劍當年因為覺得國內的條件差而跑到歐洲去謀生,現在不但他自己跑回來了,而且還負責從歐洲往中國拉人才,這一去一來之間的變化,反映出中國20多年時間里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每當念及此處,他都要噓唏不已。至于他正在服務的漢華集團,作為中國20年改革開放成就的縮影,更是讓華劍覺得不可思議。
在國外的時候,他就曾經關注過漢華重工集團,知道這是一家借著改革機遇迅速崛起的大型企業。真正進入漢華,成為漢華的一員之后,他才發現,自己過去對漢華的了解實在還是太膚淺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在漢華集團的麾下,擁有化肥設備、石油設備、精細化工設備、金屬切削機床、鍛壓機械、焊接機械、工業制冷設備、燃氣輪機、汽車、船舶動力、普通家電等十幾項核心業務,此外。還有一條從電路設計到芯片制造的工業集成電路產業鏈正在打造之中,預計在幾年之內就能夠為集團產生利潤了。
經過20年的積累,漢華的固定資產總值達到了近千億,這其中還不包括各家工廠在潯陽、南都、魯中、渾北等城市的黃金地段所擁有的土地的價值。以潯陽的總部所在地來說,當年林振華趁著城市開發熱潮尚未到來之際劃了一片1萬畝的廠區,隨后零敲碎打地又弄到了1萬多畝,加起來達到2萬多畝的土地了。
這些土地買入的時候一畝才不到1萬塊錢,這些年隨著潯陽經濟的發展。已經漲到了50萬一畝,光是2萬畝土地,折價就超過了100億。這樣的價值,在漢華的資產負債表上是不體現出來的。要對土地的潛在價值進行估價,只有在公司上市或者破產清算的時候才用得著。
去年一年,漢華的產值達到了1600多億元人民幣。折算成美元相當于200個億左右。與alk這樣的歐美大型企業相比,漢華的產值還差出不少,但如果考慮到漢華產品的低價位,以及其令人驚訝的增長速度,其對alk等企業的競爭壓力還是可想而知的。
從法蘭克福展會回來之后,林振華集中公司的高層領導接連開了一星期的會。等到會議結束的時候,工人們發現,這些領導們的臉上幾乎看不到什么疲憊之色,代之而起的是興奮、自信、躊躇滿志。
在會議上。林振華向眾人通報了法蘭克福展會上的情況,同時也介紹了陳天向他提供的有關西方廠商對漢華心存妒恨、有可能進行聯合封殺的情報。…,對于后一點,林振華的觀點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會是和平的,國際利益俱樂部中任何一個新成員的加入,都意味著對傳統勢力范圍的重新分割,為此而產生各種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嚴重時甚至意味著戰爭。漢華是一家企業,要搶奪國際老牌企業手里的市場。不可能不招來各種明槍暗劍。
林振華帶回來的消息并沒有讓集團的高管們陷入恐懼。相反,倒是讓大家情緒亢奮起來。每一家公司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而這種性格的形成,與公司的掌門人有著密切的關系。林振華從來就是一個不信邪的人,早在20年前,漢華還只是一家小企業的時候,他就敢放開手和日本的尼宏重工打擂,并用10年時間終將尼宏重工打翻在地,使其成為漢華的一家附屬企業。如今,漢華重工已經擁有千億資產,員工20余萬人,業務遍及全球各地,哪里還會懼怕競爭的威脅?
眾人在幾天的會議中詳細分析了漢華未來可能面臨的競爭態勢,歸納出公司的優勢、劣勢,尤其是提出了十幾個方面的不足之處,決定利用一兩年的時間、投入上百億的資金進行彌補。在會上重點討論通過的項目包括:
投入20億元,與寶鋼、武鋼等企業聯合攻關,開發用于大型化工設備的各種高強度、高溫、超低溫、耐高壓材料;
投入15億元,以引進、開發相結合的手段,解決高精度機床中的精密軸承、精密絲杠、特種刀具等技術,實現這些關鍵配件的完全國產化;
投入15億元,開發下一代工業控制芯片技術,使即將成立的芯片公司贏在起跑線了;
投入5億元,開發工程機械技術,準備進入蓬勃發展的建筑市場;
投入5億元,開發新型燃氣輪機……
除了這些技術方面的投入之外,會議還審議通過了由褚紅陽、何飛提出的建立全球銷售網絡的提案,決定利用兩年時間,在全球建立200個銷售和售后服務中心,要做到每500公里的半徑范圍內,就能夠找到一家漢華的售后服務商。按照褚紅陽的估計,一家售后服務中心的平均運營成本在50萬美元左右,200家售后服務中心就差不多要砸進去1個多億美元,折合近10億人民幣了。
“兩百家網點……”連一向自詡眼界開闊的項哲也被這個大膽的計劃給震住了。
何飛展示出來的巨幅世界地圖上,代表漢華售后服務中心的小紅旗密密麻麻,紅遍全球,讓人看著就血脈賁張。如果這樣一個全球銷售網絡得以建成,就意味著漢華的銷售觸角伸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屆時大家就可以牛哄哄地說道:只要有人煙的地方,就有漢華。
雖然整個計劃的耗資要高達10億元,而且是每年都要持續投入的,但所有的高管們都舉手同意了這筆開支。這些售后服務中心是為整個集團服務的,無論是化工設備,還是機床,或者家電,都能夠得到這些售后服務中心的支持。有了這些售后服務中心,各家分公司的產品銷售都能夠躍上一個新的臺階,一年賺回來的利潤,又豈止是幾個10億?
龐大的技術開發和市場推廣方案,背后是海量的人才需求。這些年,國內的大學在瘋狂擴張,博士、碩士啥的滿大街都是,再加上漢華的待遇優厚,招聘國內人才方面并不存在困難。除此之外,自然就是此前已經開始的招聘外籍人才的計劃,林振華從歐洲帶回來的消息也讓大家有了信心,組建一支歐洲軍團來和alk這樣的歐洲企業進行廝殺,是大家都喜聞樂見的場面。…,華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擔任了“外工辦”的主任,受集團總部的直接管理。項哲給他下達的任務是,在一年時間內,招聘到1000名歐洲的工程師、高級技師、營銷專家。這些人其中一半將來中國工作,另外一半或者留在歐洲研究院工作,或者被派往正在世界各地籌建的漢華售后服務中心。
如此大規模招聘外籍人才,也是無奈之舉。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有20余年的時間,尚不足以積累起足夠多的外向型人才。從大學里一批一批畢業出來的年輕人,論聰明才智和工作熱情都足夠了,但在經驗方面卻完全就是一張白紙。漢華并不拒絕新人,但這些新人必須要有老人來帶,大量外籍人才的到來,就是補上了這塊短板。
再過20年,等到歐洲的上一代人逐漸老去,稱霸全球的,就將是目前正在成長的這些中國人才了。
“皮埃爾,法國人,電子學博士,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特長……”華劍打開一封新的電子郵件,逐項地審核著歐洲求職者的情況。
由于求職者眾多,漢華對于聘用的門檻也升得老高,普通的一個博士學位已經不稀罕了,必須是本科、碩士、博士都在名校學習的,才能夠被納入考慮的范圍。工作經驗要越多越好,年齡卻又有嚴格的限制,除了少數打算聘來作為顧問的人才之外,40歲以上的求職者將不再考慮。
“求職原因:作為一名工作狂,在歐洲企業中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華劍讀到這樣一句時,忍不住哈哈地大笑起來了。沒錯,歐洲的文化氛圍,的確已經讓那些工作狂沒有了生存之地,你如果下班之后還加班,換來的肯定不是老板的夸獎,而是同事的鄙夷。
一個好逸惡勞的歐洲,想不衰退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