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89 造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林振華判斷有朝一日國家會把自有品牌轎車列入政fǔ采購目錄,并規定采購比例,這是來自于他在后世的記憶,當然也加進了對當前發展趨勢的判斷。而在姚念貴的眼里,卻深信林振華是掌握了某些內部信息,只是用一種比較藝術的方式泄露出來而已。

  無論是姚念貴,還是洪予安,都知道林振華在中央部委有一大群朋友,人脈關系之廣,遠在他們這些地方官員之上,所以他們經常要找林振華聊聊天,從他嘴里探聽一下未來的政策走向,并將其作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據。在過去十幾年中,洪予安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受益匪淺,潯陽能夠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屢屢比其他地區先行一步,這當然是得益于林振華的遠見。

  聽到林振華的判斷,姚念貴有了信心,他看著洪予安說道:“洪省長,我覺得,林總的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現在政fǔ部門采購公車已經要求必須是在國內生產的,未來完全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目前國內的自有品牌轎車很少,咱們如果能夠搞出一個自有品牌來,那可又搶到一步先機了。”

  “我覺得有道理。”洪予安點頭贊同道,“不過,小林,你能保證咱們造出來的自有品牌轎車,性能不比國外品牌差嗎?如果造出來的只是低檔車,恐怕競爭力也不會太強的。”

  林振華篤定地說道:“毫無問題。咱們自己造的車,和國際頂級車沒法比,但達到國際中等水平,替代桑塔那、捷達和富康這老三樣,應當是沒問題的。”

  “這就足夠了。”洪予安道,“中等水平的轎車是市場最大的,如果我們要打政fǔ采購的主意,定位也應當是在這個檔次上。對了,你說的這家汽車公司,是什么地方的?他們已經拿到牌照了嗎?”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此時正是中國進入汽車社會的前夜,全國各地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大大小小的汽車廠冒出了好幾十家,各個地方的政fǔ都清楚,汽車是未來10年至20年中最掙錢、也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產業,所以紛紛進軍這個領域。除了地方政fǔ主導的投資之外,國內一些大型民營企業也看中了汽車市場這塊蛋糕,磨刀霍霍地想從上面切下一塊來。

  由于各地的汽車廠蜂擁而起,國家不得不采取了嚴格的限制政策。所有想上市銷售的汽車,都必須擁有國家計委頒發的“準生證”,否則就是黑戶,是上不了戶口的。江南省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造車的想法了,但打給國家計委的報告一直拖了好幾年也沒有批復下來,所以遲遲無法上馬。

  現在聽林振華說要引進一家汽車廠,洪予安自然要了解一下有關牌照的問題了。

  林振華說道:“洪省長,這家汽車廠目前還不存在呢,我的考慮是,由我們漢華和省里共同來申請牌照,然后兩家共同出資興建,你看如何?”

  “你能夠拿到牌照?”洪予安問道。

  林振華微微一笑,說道:“事在人為吧。”

  “那就沒問題了!省里可以和你們漢華共同來搞。”洪予安二話不說就拍板了。

  洪予安知道,林振華不是一個莽撞的人,他能夠說出“事在人為”這句話,就說明他是有足夠把握的。關于汽車牌照的事情,省里向國家計委打報告已經好幾年,國家計委的態度也一直是搖擺于批與不批之間。這種事情,如果有個關系比較硬的人推動一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林振華,顯然就屬于這種關系比較硬的人。…,

  “整個項目的投資大概要多少?你們漢華能夠拿出多少?”了解過有關牌照的事情,洪予安接下來關心的就是投資問題了。

  林振華道:“我們打算興建的這家汽車廠,沖壓、焊接、噴漆等各道工序的設備,都由我們漢華下屬的企業提供,所以總投資會比較節省。我們初步測算,一期投資大概是15億左右,我們漢華集團準備出5億,其余的嘛……

  “省里可以給你籌2個億,念貴同志,你們市里是不是也出一部分呢?”洪予安當即表態,同時又把目光投向了姚念貴。

  姚念貴拍著胸脯道:“我們市里也可以配套2個億,此外,在土地方面,也可以按最優惠的價格劃撥。”

  洪予安和姚念貴都知道,林振華要求省市兩級政fǔ出錢,與其說是謀求支持,還不如說是給省里和市里一個賺錢的機會,因為在時下,搞汽車幾乎是包賺不賠的生意。有這樣的好事,他們哪能不趕緊表態。

  “嗯,這樣就落實了9個億了,余下6個億,我再去找人湊一湊吧。”林振華說道。

  洪予安笑道:“以你林大董事長的關系網,又是這么好的項目,湊6個億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對了,我一直覺得你們漢華的經營重點是裝備制造業,怎么也耐不住寂寞,跑到汽車市場上來分一杯羹了?”

  林振華道:“我們的重點是在裝備制造業,這一點始終也不會改變。不過,裝備制造業的投資大,回收期長,所以我們也需要一些短平快的掙錢項目啊。”

  林振華還有一件事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這個汽車項目是他的小舅子楊濤一手推動的。楊濤當年考大學上的是交大的汽車工程系,畢業后到一家國營大型汽車廠當技術員。前幾年,他聯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跳槽出來自己搞了一個汽車設計工作室,扎扎實實地開發了幾款不錯的車型。

  林振華在楊濤前期的研發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待到他們拿出合格的車型之后,漢華集團總部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充分的評估,一致認為可以上馬。林振華隨后又與在國家計委當副司長的黃岡聯系了一下,詢問有關汽車牌照的事情。黃岡暗示道,計委方面已經有意批復江南省提出的申請了,漢華可以借此機會與江南省合作建廠。這一次,即使洪予安不專門召見林振華,林振華也會到南都去找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談這個汽車廠的事情。

  正如林振華說的那樣,漢華的主業是搞機cáng、化工設備等工業裝備,但如果遇到有掙錢的好機會,林振華也是絕對不會放過的。國內的汽車需求將會在幾年后出現井噴,這一點林振華心知肚明,當然不會錯失這個良機。

  汽車的事情暫時就只能聊到這里了,林振華和洪予安商定,下一步漢華將會和省計委成立一個聯合工作組,先把汽車生產牌照拿下,然后開始籌建汽車廠。至于汽車的品牌名稱,林振華非常大方地表示,可以按照江南省的名稱,叫做“江南牌”,這個名字叫出來還是非常響亮的。洪予安聞聽此言,自然是龍顏大悅,因為這是往他這個省長臉上貼金的大好事。

  “你剛才說汽車只是其中一個項目,那么,還有什么其他的項目嗎?”洪予安興奮之余,意猶未已地對林振華問道。…,林振華道:“的確,汽車只是一個項目而已。一個汽車項目,如果放到其他城市去,足夠支撐起整個城市的產業了,不過放在咱們潯陽市,還是不夠份量啊。所以,我們還應當有更大的胃口,要拿下更多的項目才行。”

  “你說說看。”洪予安道。

  林振華走到墻上掛著的潯陽地圖前,指著地圖說道:“我的建議是,把現在的潯陽經濟開發區進行重組。南邊是汽車產業園;西南側是電子產業園,依托正在建設的漢華微電子技術公司,成立200家以上的設計公司,形成一個集成電路設計園區;正西側靠近山區的地方,劃為生物制藥產業園區;北邊,以我們漢華重工為龍頭,建立先進裝備制造業園區,包括大型成套設備生產、數控機cáng、燃氣輪機、新型材料等等。”

  “有氣魄!”洪予安拍案叫好,“這才像一個現代化工業城市的樣子嘛,哪像現在,到處都是小手工作坊,一沒技術,二沒品牌,怎么看都沒有一點精氣神。”

  洪予安這就屬于典型的得了便宜又賣乖了。他似乎忘記了,這些被他稱為“小手工作坊”的出口加工型企業,恰恰是他當年當市長的時候發展起來的,當時他可是為這一大批企業而感到自豪的。如今,潯陽的工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他開始瞧不上這些中小型企業了,滿腦子里想的,都是林振華所描述的“先進制造業”。

  “南邊,西邊,北邊……”姚念貴的目光跟著林振華的手指頭在地圖上轉了一圈,最后停留在開發區東邊的一大片土地上,那里緊臨著全國最大的淡水湖云夢湖,是整個工業區里區位條件最好的一塊,可是林振華卻偏偏把它放過去了。姚念貴看著林振華,詫異地問道:“林總,你還沒說,東邊的這一片土地,有什么好的項目啊?”

  “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最后說的。”林振華呵呵笑著說道,“這片地嘛,我的意見是,預留給南都機械廠,相信我,不會有錯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