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瓣兒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過,還別看寧衛民才初見“張大勺”,就碰了個軟釘子。

  可根據他的相人之術,卻認為“張大勺”是個直腸子的性情中人。

  因為憑張士慧對“張大勺”情況的介紹。

  寧衛民不難揣測出,這老爺子之所以待人刻薄,不近人情。

  大約是見慣了世情冷暖,經歷過不少世態炎涼才導致的。

  畢竟他的歲數和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情況在這兒擺著呢。

  我們國家在八十年代之前又動蕩頗多。

  很明顯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里遭遇了太多不好的事兒。

  就容易憤世嫉俗,對外人產生出本能的排斥和不信任。

  更何況“張大勺”還是一個頂尖的廚行好手。

  這除了證明他智商高,有天賦、心智堅毅之外。

  也會造就他常人難及的驕傲,說明他性情里有偏執的一面。

  否則就不可能在術業上達到這樣的高度。

  而這樣的人,也最有主心骨,往往就只認自己的情理。

  要是順他的意則罷。

  如果不然,就是最難啃,也最不講理的一塊老倭瓜。

  其實寧衛民的生活里就有一個與之近似的例子,那就是他的師父康術德。

  想當初他們倆不對付的時候,老爺子就是看他不順眼,怎么怎么都不行。

  但一旦認可了爺倆兒之間的緣分,老爺子古道熱腸的勁兒就全出來了。

  怎么說怎么是,連房子都舍得白送他。

  甚至有時候寧衛民不開口,老爺子都會主動替這個徒弟往長遠了謀劃呢。

  這差距就能這么大!

  所以說啊,寧衛民和這樣倔老頭打交道,也算是經驗豐富。

  他既然知道連康術德這么個靠研究人情世故吃飯的專家都免不了被情緒拿住。

  那自然就更不會去計較“張大勺”這位天天圍著灶臺的主兒橫挑鼻子豎挑眼。

  甚至他還懂得,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切忌單刀直入。

  得先裝裝大瓣兒蒜,跟“張大勺”玩玩“彎彎繞”才行。

  只有摸準老家伙的脈才能做有效溝通,否則沒準兒被“張大勺”幾句話就給打發了。

  總之,沒別的,還是以禮貌當先吧。

  俗話說,抬手不打笑臉人嘛。

  有錯認錯,有軟服軟,先降低對方的戒心是第一步。

  “大爺,大爺,您就是張師傅吧。您說的是,您批評的對。我們年輕人不懂事。確實失禮得很,應該早點出來的。瞧瞧,這都晚了將近小二十分鐘了。真的不像話。”

  “雖然今天啊,我們是真沒想到,從大前門到景山后面,坐車過來能耗費將近一個鐘頭的時間。倒車麻煩不說,還趕上了一輛車壞在半路了。可客觀困難不代表主觀的疏忽。我們真的長記性了,如果有下回,一定騎車來,保準兒晚不了。”

  “我們也明白,這事惹您生氣,其實也不在于耽誤的時間長短,關鍵在于情理上說不通。您是長者,怎么也不能讓您等我們啊。咱們京城人哪兒能這么沒規矩啊?對不住對不住。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一定多多包涵。”

  “另外,我們還真得謝謝您呢。誰身上沒有毛病啊?但只有逆耳忠言,才能讓人看見自己的毛病。否則那都自我感覺良好著呢,天上飄著的,永遠長進不了。所以說句實心話,有人批評我們、罵罵我們,這真是好事兒。您教我們怎么做人,這是為我們好……”

  好家伙啊,就寧衛民這幾句。

  不但張士慧和邊建功聽傻了,“張大勺”也愣住了。

  他還沒見過有人挨他的數落,還能這么好脾氣,反倒滿口稱謝呢。

  他眼睛眨巴了眨巴,不明白寧衛民這算厚著臉皮以退為進,或者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心里憋壞呢。

  但無論怎樣,話趕到這兒,也都不好再出言數落了。

  于是只能有點無措的咳嗽了一聲,把院門讓開了。

  “行啦,別門口戳著了,都進來吧……”

  不過雖說他把人放進來了,可很明顯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這“張大勺”大概是很明白被人架起來的壞處,進了院兒就直接聲明。

  “咱們有事兒說事兒,你們既然奔房來的,那就看房。咱們都挺忙,就少說點兒那些沒用的。”

  寧衛民笑了一笑,也不以為意。

  反而附和“張大勺”的話,拍了拍更懵圈的張士慧和邊建功的肩膀,催促道。

  “沒聽見張師傅說了嘛,都別愣著了,進屋,看房。”

  房子的格局很簡單。

  所謂三合院,其實就是比四合院缺一溜兒。

  “張大勺”的這處房啊,缺的是西向這一溜兒。

  不過這種情況,可是后天人為造成的。

  怎么回事啊?

  敢情“張大勺”祖上原先也曾闊過。

  他這套老宅不但完整的面目,曾經是個正經的四合院,而且還帶著一個小跨院。

  只是后來家道中落。

  四八年的時候,先就讓“張大勺”把月亮門一封,那跨院兒賣給鄰居了。

  后來沒過幾年,他又再次賣了半拉正院兒給別人。

  那一次,等于說這院里的正北七間房,從西向三間處開始起墻,一直砌到了南邊倒座的三間處。

  通過這樣的切割方式,把張家老宅正院兒從中一分為二,從此變成了兩戶人家。

  最終“張大勺”自己個兒還剩下了北四,南三,東五,這十二間房。

  所以要是嚴格的說起來,這里應該是缺了半拉院子。

  或許是破家變現這事兒都形成規律了。

  這次“張大勺”又缺錢了不是?

  他自然而然就又打起了這房子的主意。

  雖然政府已經停止了私房買賣,可賣不成,他不還能租嘛。

  說來也巧了,“張大勺”琢磨到底去哪兒尋摸租客,該把房租給誰的時候。

  邊建功也在單位里,正在為寧衛民四處打聽門面房的消息。

  這不就碰上了?

  “張大勺”紆尊降貴,找邊建功聊了兩句,也就有了今天這次見面。

  而認真說起來,他這個小院的基礎條件還真的挺不錯,

  首先這院兒的位置,離地安門大街比較近。

  連他切給別人那半拉院子都算上,頂多也就隔著兩戶就到街外頭了。

  出去就是公共汽車站啊,交通比較方便。

  其次他這房子的質量也不錯。

  別看房子老,可當年蓋的時候是用了真材實料的。

  房頂是鋪了錫里被,冬暖夏涼。

  院里也全是青磚鋪地,不存水,少泥濘。

  當院兒還栽種著一棵掛著無數花蕾,長勢極好的石榴樹,瞅著就吉利啊。

  生活上也很方便,不僅有一個獨立的自來水龍頭,還單有一個可以自己使用的小廚房。

  真要是說有什么缺點,恐怕除了屋子返潮,也就是院門臨街太清冷了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