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知道起什么名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拿下了華梧城,李承州并沒有打算依托這座雄城做些什么,只是在城內留下了一千騎兵士卒看守著,以免等會打仗的時候,城里出了什么岔子。

  列陣華梧城之前,李承州要在城外吃掉華梧城的四萬駐兵。

  要說對于華梧城的這些駐兵而言,最好的應對方式其實就是堅守營地,而不是去支援華梧城。

  畢竟華梧城已經失陷了,他們過去就成了攻城的一方,本身兵力就不如人,又在攻守方上處于劣勢,是必敗的一戰。若是留在營地里的話,雖然防御施設沒有城內完善,但也聊勝于無。

  只是官場上的事,不是這么簡單就能算明白的。州牧都被活捉了,掛在城頭上,州尉不管怎么說都要來救援,不然戰后一個失職之罪是跑不了的。不管怎么說,面子功夫還是要做到位的,總得帶兵來一趟。

  按照州尉的想法,他就是帶兵來轉一圈,要是能從城頭上騙一些箭矢下來,那就再好不過了。戰后他完全可以推脫敵人的戰力太強了,他們有心無力啊,然后再把城池失陷的罪責推給州牧,萬事大吉。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承州沒有和他想到一起去,李承州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將這四萬人給生吞活剝了。因此遠遠的看見華梧州四萬士卒影子的時候,李承州便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六萬精銳騎兵士卒分成三部分,將華梧州一方的陣營撕出三道口子,剩下的一萬士卒繞到了華梧州一方的后方,阻止敵軍撤退。

  華梧州牧被掛在城墻上,看得清楚,華梧州的四萬士卒潰不成軍,被打的哭爹喊娘,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不過那個常年與他不合的州尉倒是有幾分骨氣,竟然死戰不退,還在戰斗。內心頗為感嘆啊。

  他是沒有這般骨氣的,被掛在這里也只是配合李承州演一場戲而已,很快就被拉了上去。華梧州州牧不過是個丹元高手,走的文官路線,戰斗力低的令人發指。因此看見李承州的時候,骨頭一軟,也就降了。

  他還惦記著如同配州州牧一般,在風云商的麾下混個監軍呢。只是可惜,一道從下方射上來的冷箭,結束了他的幻想。州牧大人被流箭射殺了,這可是一件‘令人悲痛’的大好事,城頭上的士卒干嚎了幾聲。

  若是尋常的時候,李承州也不會借著機會將州牧給殺了,一張嘴還是養活的起的。只是現在他打的突襲戰,殲滅了華梧城的四萬士卒就要走,怎么可能會帶上州牧這個累贅。要分出士卒去保護他不說,若是因為這個州牧走露了他們的行蹤可就壞了大事了。

  簡單地打掃過戰場,將己方戰死的士卒埋葬下去,李承州也不怕有人掘墓。如今風云商風頭正盛,沒人愿意承受他的瘋狂報復。不過為了謹慎起見,李承州還是讓士卒騎馬在華梧城內走了一圈,放下了狠話:

  “若是死去的同袍被打擾了,就屠了華梧城。”

  這自然只是嘴上說說的,華梧城內的百姓將近百萬,這般寶貴的財富怎么可能會被屠掉。

  那些華梧城的士卒尸體,李承州也幫著收斂了,說不定其中就有當年在一個戰場上摸爬滾打過的兄弟,塵歸塵,土歸土,沒有必要記什么仇。到了地底下,還能有人拌嘴。熱鬧。

  三王一方被攻破了營地之后,便退出了淴浴州,在沉虛州枕戈待旦,繼續與風云商對峙。風云商也跟著進了沉虛州,為了暫避風云商的鋒芒,三王一方幾乎將三分之一個沉虛州都讓了出去,最終才依托著一座險關扎下營地。

  華梧州的巨變通過飛鴿傳書很快就送到了三王的手中,聽到是李承州親自出馬,三王的面色古怪了起來,商議著湊出了一軍,從巨力州殺向溧陽州。巨力州不屬于東部十七州,按理說不歸屬三王管轄,但只是借路而已,巨力州州牧很樂意賣他們一個面子。

  不管風云商最終是勝還是敗,三王都是朝天國的大人物,巨力州州牧不至于為了這點小事得罪了他們。至于風云商方面,若是敗了,一個喪家之犬有什么好怕的。即便最終風云商勝了,那也是別國的皇帝,對他這個朝天國的州牧沒有致命的威脅。

  霍十一很想點齊了兵馬與來犯的敵人轟轟烈烈戰上一場,只是李承州離開前千叮嚀萬囑咐了,只許他防守不許他進攻。甚至還把風云商搬了出來,其他人霍十一不害怕,唯獨害怕風云商。

  華梧州與沉虛州之間還隔著一州之地呢,三王一方的將領只是感嘆了一句,并未放在心上。他們不認為李承州可以越過一州之地來合圍他們,不過還是象征性的向華梧州的方向派出了一些斥候。

  李承州在離開華梧州之后,便入了西陽州,這一州與沉虛州并不在一個方向上,似乎李承州并沒有去合圍三王一方的打算。實際上,這不過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去西陽州的士卒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大多數都是被裹挾的普通百姓罷了。真正的士卒不過幾千人而已。

  主力自然是直奔沉虛州而去,李承州心里清楚,西陽州的戲演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戳破,他需要抓緊時間。

  華梧州與沉虛州之間隔著的那一州叫做蒼桐州,目前只有五萬士卒鎮守。本來是有七萬士卒的,三王一方前線失利后又從蒼桐州調走了兩萬士卒。

  分出兩萬士卒直奔蒼桐州而去,只是過城而不攻,在蒼桐州里四處攪鬧。此時西陽州一線的計謀已經被揭穿了,在外人看來,西陽州的計謀就是在給蒼桐州打掩護,好方便李承州帶兵行事。

  至于為何要在蒼桐州攪鬧,那自然是為了給三王一方壓力了。這時三王一方將領已經感受到壓力了,派往蒼桐州、華梧州方向的斥候一日多過一日,甚至隱隱出現了撤退的趨勢。

  李承州的消息三王一方能夠收到,風云商自然也能收到,如此大好良機,怎么可能會放任三王一方撤離。一改以往作風,整日叫戰,根本不給三王一方撤走的機會。而李承州也帶著四萬的騎兵士卒日益逼近沉虛州,逼近三王一方的大營。

  突襲最重要的就是能遮掩住行蹤,李承州是此道老手,麾下的騎兵士卒也有跟著風云商突襲過兩次北方妖地的,也算是得心應手。因此當三王一方發現李承州已經逼近他們大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三王一方并不知道李承州的具體行蹤,因為派出去的士卒有好幾隊沒有歸來,所以他們才判斷李承州已經到了,但是具體在哪里,他們就不得而知了。這個感覺很難受,明明知道周邊有敵人,卻不知道敵人在哪里,很折磨人。

  就仿佛身邊藏了一條毒蛇般。

  三王一方高掛免戰牌,不肯出戰。唯恐與風云商對陣的時候,從后面殺出一支敵軍。李承州也很有耐心,三王一方不出戰,他也不著急,整日變換著總計,以三王一方的陣營為圓心打轉。

  其實現在這個局面之下,對于三王一方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兵,通過兵力優勢來壓倒風云商。只是東部十七州的兵力如今能調動的都已經派過去了,配州一戰折損了三十幾萬的兵力,淴浴州、關山州總計折損了將近五十萬兵力,反攻淴浴州的時候死掉了十幾萬兵力,如今大營里也有將近五十萬兵力,前前后后算下來,東部十七州的兵力快打完了。

  若是再增兵的話,就會影響到其余州的防務了,李承州完全可以調轉馬頭,不理會大營,專心去襲擊那些防務空虛的州。

  除了東部十七州的駐守兵力,其實在邊境線上還有一百多萬的大軍,只是這些大軍輕易動不得。一是因為東部邊軍里風氏的親信還沒有清理干凈了,派東部邊軍去支援,得到增援的未必就是三王一方。其二也是因為邊軍的職責所在,輕易不能離開。

  風云商舉事,朝天東部亂成一鍋粥,與朝天國東部接壤的幾國可等著呢,等著漁翁得利呢。

  在風云商的手上丟了東部十七州,對三王而言也就是丟些面皮,畢竟十七州是朝天皇帝打算讓給風云商的,丟了也不會重罰。但若是被鄰國將東部占去了幾州,三王就要倒大霉了,被削了王爵都有可能。

  說到底,還是朝天皇帝的態度問題。

  百萬邊軍不能動,十七州的駐兵也快打完了,三王這才陷入了尷尬的局面。不過還沒有到一個不可挽回的局面,畢竟大營里還有將近五十萬的士卒,只要堅守不出,風云商也奈何不了他們。

  當然,這也是因為風云商不愿意將三王一方被逼急了,不然各種炸藥和毒藥齊出,拿人命堆也能把三王一方的大營給堆下來。現在單靠十七州的力量還有余地,所以三王才能穩坐釣魚臺,將精力放在邊軍上。

  若是風云商現在將十七州本身的所有力量都給打沒了,三王手中就只剩下了邊軍這一張牌,不想打也得打。東部十七州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三王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風云商與邊軍必然有一戰,只是看這一戰到什么時候了。..

小說2016(m.sszxxw)希望你喜歡書迷們第一時間分享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