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36章 身在甘露白玉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中京。新科進士自明光門進入皇宮。明光門是皇宮西南門。內侍引導,羽林護送,眾人不敢四處張望,恭謹隨行。眾人都沒進過皇宮,這一看發現皇宮營建得并不奢華,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簡陋粗糙。除了占地較廣,建筑高大之外,沒有什么瑰奇之處。就是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房屋,灰樸樸的,裝飾一點也不華麗。有些人心中失望,覺得有損天子威嚴。更多人則心中感動,愛惜民力,不慕奢華,這是圣君啊。穿過幾處院落后,眾人來到一座宮殿,匾額上書:甘露殿此殿雖不如太極殿高大寬敞,但也可舉辦兩三百人的宴會。眾進士在殿外脫鞋,入殿。坐席和案幾都已擺好。大家在內侍引導下入座。不敢交頭接耳,只能小心打量殿中陳設,盡量不做出大的動作。殿中由巨大梁柱撐起,漆以紅色。由于天寒,大殿四角燃著火爐,殿內溫暖如春。眾人在內侍指揮下脫去外袍,疊好放在一側,靜待開宴。不知過了多久,應玚看到自己伯父禮部尚書應劭與一批朝廷大員進入殿中。吏部尚書王朗、戶部尚書徐璆、工部尚書張式、兵部尚書任燠、農部尚書段煨、士部尚書陳群、偵部尚書王修、刑部尚書鐘繇、軍政尚書賈詡、軍謀尚書郭嘉、軍備尚書沐并等人皆在其中。眾進士怕入宮后不方便,中午都沒敢多吃,水更是不敢喝,肚中饑餓,又感覺口渴。值守的衛士肅然而立,全神警戒。內侍皆眼觀鼻、鼻觀心,一動不動,一聲不出。殿中雅雀無聲。所以案幾上雖有酒壺、酒杯和一盤點心,但眾士子都不敢動手取用。又不知過了多久,感覺殿外漸有暮色,聽得有聲響自外而來,內侍高聲道:“陛下駕到!”劉備當先,帶著十幾人從殿后轉入殿中。眾人忙長身而起。劉備單獨坐在上首,面南背北。他身后跟著的“三公”尚書令華歆、司徒第五巡和司空張昭坐在西邊,也就是皇帝視角的“右”邊。各部尚書在他們身后依次排列。華歆等面朝東。這是除了皇帝外最為尊貴的座次。十甲進士的席位在南邊,面向北,也就是跟皇帝對面。其余四十名進士的席位在東邊,面西。內侍高呼:“離席,拜!”眾人皆離席而拜。劉備抬手道:“眾卿免禮。”眾人道:“謝陛下!”內侍道:“起!請入席。”眾人起身,回席中坐好。劉備開口道:“今日朕辦此宴會,招待諸君。重臣列席,陪同飲宴。皆因士乃國之寶也。非如此,不足以明朕愛賢惜才之心。諸君一鳴驚人,名列金榜,自可夸耀,然此榮耀已屬過去,諸君能否成為國之棟梁,還看將來。尋章雕句、紙上談兵、眼高手低之輩,朕所不取。為臣盡忠、為民謀利、躬身實干之士,方是朕心所許。朕希望諸君皆為后者。勉之、勉之!”殿雖開闊,但有特殊聲學設計,劉備的聲音在殿內聚攏,傳到眾人耳中十分清晰。眾進士皆長身拱手,齊聲道:“愿為陛下效死!”劉備笑道:“當留有用之身,何必輕言生死?君等可自報姓名,待朕一覽。”內侍之前有給眾進士講過相關流程,現在實際發生的程序基本一致。眾人雖然激動,倒也有所準備,不至于失態,紛紛提氣凝神,力求在皇帝面前展現出自己最好的儀態和風采。在內侍示意下,鄭渾從席上直起上身,拱手,恭敬地大聲道:“門生陳留鄭渾,拜見陛下。”通過殿試,便可稱“天子門生”。雖然不是登堂入室的“弟子”,但也足夠親近了。天子不會收弟子。弟子如子,那是假子、皇子的待遇了。現在劉備只收了一個假子,就是卞夫人所生的曹沖曹去疾。劉備打量著鄭渾,道:“鄭卿策論推崇實干,摒棄空談,主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合朕意。”轉頭看向應劭,續道:“禮部可將其策論張貼于太學,供諸生觀摩。”應劭直起身子,高聲道:“臣領旨。”鄭渾在內侍示意下坐下,心中砰砰跳動,激動不已。甚合朕意!這基本上是最高的評價了。是任何一個臣子夢寐以求的目標。劉備評價繁欽:“繁君策論氣勢雄渾,一氣呵成,甚善。”評價李琦:“李君樸直赤誠,細處著眼,熟知稼穡之不易,令長之所系,勉之!”評價應玚:“應君文采斐然,似稍嫌文弱,可多行導引煉體之術。”評價趙儼:“趙君策論練達簡明,分析深刻,用于處事,當有裨益。”評價諸葛亮:“孔明文辭質樸,而又富于韻味,日后當繼續努力求學,留心時務,必可所得。”評價四十二名的涼茂:“涼君意勝于文,不可妄自菲薄。”劉備對五十名進士不能說了如指掌,也可說是相當熟悉。不僅認真讀過其殿試策論,而且還仔細看了禮部提供的資料,包括出身、履歷、交游、性情等。所以對每名進士都點評了一兩句。眾進士感動得難以自持。十幾人兩眼流淚,若非怕君前失禮,恐怕要涕泣出聲。即使朝廷重臣也都胸中發熱,心頭激蕩。自古帝王之待士未有如當今陛下者!酒食菜品、飲宴流程,不必細表,再好的食物眾進士也品嘗不出任何滋味,心中鼓蕩著無數心思、無窮念頭,想要噴涌出來。御宴結束,衛士將眾人送出皇宮,眾人迷迷糊糊,腳下輕飄飄地回到家中、館驛,仍舊猶如在夢中。端正如鄭渾,都不由一拍桌幾,喝道:“上酒!”端起一大碗酒,咕嘟嘟一飲而盡,叫道:“快哉!快哉!”這次科舉,陳留、潁川兩郡都大大出彩。第一名和第三名出自陳留。第二名繁欽、第五名趙儼和第三十三名郭琮都出自潁川。解送郡士入京,就是由潁川郡丞匡镕親自帶隊。他在館驛門口迎接繁欽、趙儼等。入屋后,問及御宴之事。內侍有交待過,御宴之事可以對外講述。繁欽、趙儼和郭琮三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將皇帝待士情況講了一遍,聽得匡镕也是眼睛發熱,胸中沸騰,忙令隨從郡吏備酒。幾人舉杯通飲,歡暢淋漓。繁欽道:“可惜杜子緒不在此處!”趙儼道:“子緒以后只能做我等師弟了。”眾人哈哈大笑。趙儼、繁欽、杜襲三人在避亂荊州時結識,通財同計,合為一家,關系莫逆。趙儼今年二十五歲,繁欽二十七歲,杜襲二十四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御宴過后沒幾天就是新年。章武二年。朝廷宣布各級官署除了留下值守人員之外,放假十日。御宴待士的余波久久沒有消散。未曾婚配的新科進士果然成了富貴人家爭相選婿的對象。已婚的也未嘗不可以考慮。不過這個就屬于暗箱操作了。雖然禮部曾專門告誡過通過院試的士子,無故休妻者,視同犯罪,嚴重者可能會被革去功名,但誰也不能排除此事不會發生。畢竟禮部不可能一直盯著這么多人。只要有想法,必然有辦法,和離你官府總管不到吧?總之,新科進士熾手可熱。諸葛瑾的宅邸門檻果然被踏破了。各路人士紛紛托人或親自登門,愿將女兒、侄女、孫女乃至外甥女嫁給諸葛亮。諸葛亮既有才學,又被皇帝看重,這是績優股啊。御宴之上,只有諸葛亮一人,被皇帝親密地叫了表字!劉備聽了有司報告后,略微愕然,似乎又坑了諸葛亮一把。但當時叫“葛君”或“葛生”確實叫不出口,叫孔明完全是自然而然。這種親密來自后世一千多年信任、尊敬、崇拜、痛惜和遺憾混雜在一起的一種情緒。即使被寄托的對象并不是那個對象。至少現在還不是那個對象。諸葛亮的婚事還牽扯到張飛身上。張飛作為軍中將領,大多數時間都住在軍營,但是也有休沐安排。朝廷放假十日,軍中也實施輪休。妻子派人送來書信,說有要事找張飛商議。張飛便將軍中事務委托給宣教諸信、參軍范暉,休假回家過年。張飛已經結親,其妻自然不再是夏侯淵之侄女。夏侯氏的確存在,但今年才十歲。張飛根本不會想到歷史上自己會娶這么個小丫頭,劉備也沒有任何理由讓張飛不娶妻等著夏侯氏長大。因此,對于張飛的婚事,劉備的態度是任其自然。張飛結親的對象毫無疑問是“良家子”。雖不是望族,但也是儒林名門。陳留郡外黃蘇家。張飛的大舅子蘇林博學多識,州郡知名。張飛是在初平四年12月隨劉備收降呂布、張邈后,拜訪兗州名士時見的蘇林。當時劉備拜訪了潁川陳紀、荀攸、鐘繇,陳留阮瑀、蘇林、路粹等。陳紀不應征,但推薦了其子陳群、侄子陳忠,荀攸和鐘繇在劉備反復登門邀請下,感動其誠,投效劉備。陳留路粹投入劉備麾下,先為從事,現任中書舍人。阮瑀、蘇林皆不應征。張飛偶然看到蘇林胞妹,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過后念念不忘。直到削滅曹操回來,才有機會派人向蘇家提親。蘇林連出仕都不愿,自然不肯跟張飛結親,婉言拒絕。蘇父已經去世,蘇林就是蘇家的家長,他說的話在蘇家這個小家庭中就是絕對權威。但張飛豈是輕言放棄的,各種人馬都被他求來向蘇家說媒。比如說原陳留太守、被劉備表為東海相的張邈,就親自寫信給蘇林,勸他與張飛結親。蘇林扛了很久,都沒有松口。張飛沒有硬來,但隔三差五就向蘇林寫信,向蘇家寄送禮物。都不是什么太貴重的禮物,架不住每月都寄。禮輕意重。這種郎有情、妾無意的行為持續了近一年時間,有人把張飛當成癡情種子,也有人把張飛當做了笑柄。關羽寫信給張飛,認為天下好女多矣,何必獨守一人。張飛答道:人有一見而鐘情者,我固不移。蘇小娘聽了張飛此言,坐不住了,委婉向長兄道:“張將軍雖出身不高,但其心甚誠,兄何必惜小妹一人而惹怒權貴、為我家帶來禍患?”蘇林哪里是惜妹,他只是想要隱居不仕,不跟權貴牽扯,但這話無法直接說出口。怎么?為了你的政治立場,就要棄胞妹的婚姻幸福于不顧?蘇林堅持這么久,心中也有些動搖了,聽了妹妹之言,便嘆息一聲,同意了這樁親事。張飛與蘇小娘成親后,對其愛若珍寶,從無違逆。張飛少年時曾嗜好畫畫,后跟隨劉備從軍,戎馬倥傯,擱筆十年,如今再次拿起畫筆,為妻子畫像。蘇小娘由長兄蘇林養大,蘇林博學多才,蘇小娘也跟著讀書識字,書法娟秀清麗,便在畫上題詩。兩人婚姻被時人引為美談。張飛回到家中,問妻子何事。蘇小娘屏人道:“小妹年將及笄,妾欲為其尋一好人家。君有建議否?”張飛搖頭道:“我哪里知曉這些。”蘇小娘道:“小妹知書達理,才貌雙全,必當尋一佳婿方可。陛下開科舉,聚英才,這佳婿恐怕還要從進士中尋。”張飛愕然,忙道:“卿不會想將小妹嫁于諸葛孔明吧?”蘇小娘本來還在委婉暗示,被張飛叫破,便反問道:“有何不可?”張飛呃了一聲,道:“諸葛孔明爭搶者眾,競爭太過激烈,事成不易啊。”蘇小娘道:“正因其佳,才會搶手。既然搶手,更說明其佳。君乃陛下故舊,諸葛為陛下所重,兩家結親,豈非天作之合?”張飛想了想,確實有道理。自己比諸葛亮大了十六歲,戎馬生涯催人老,戰陣之上生死無常,可能自己退休或不在了,諸葛亮還在朝廷上活躍,這是可以留作后路的人選啊!自己雖然是軍中重將,但不是方面節帥;諸葛瑾只是吏選司下某曹主事,職位不高;諸葛玄雖然是九江太守,但與自己向來沒什么交情。兩家變相結親,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不見郭嘉和呂虔結親,陛下還鼓勵了么?張飛動了心。但如何促成此事呢?張飛對妻子道:“通過媒人找諸葛子瑜,效果不佳,須當出奇制勝。工部尚書張式與我相交于微時,聽說其與諸葛孔明為忘年交,或許可以安排個偶遇。”蘇小娘問道:“什么偶遇?”張飛摸著下巴上的胡須,道:“少年人么,知慕少艾的年紀。小妹才貌如此,諸葛孔明若是見到,定會動心吧。”蘇小娘不由暗中翻了個白眼,心道:“君以為人人都會如君般一見鐘情么?”但見張飛對這一奇計相當熱切,也不好打消他的積極性,任他安排,心里卻在考慮不知大哥蘇林有什么辦法沒有。被盯上的不止諸葛亮,沒有婚約的李琦和步騭也很受歡迎。朝野歡快的氣氛并未因袁紹稱帝而消散。在大多數軍民眼中,袁紹已不足慮,將其消滅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其內部的騷動,臧洪的叛亂,都是袁紹倒行逆施、必將滅亡的預兆。關中形勢,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為劉備一統天下的進度又往前推了一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