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八章 頓開玉鎖走蛟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數日后,袁紹表曹操為討逆將軍,撥精兵一萬,命其討伐并州。

  一萬多兵分為三軍,袁紹以韓荀、朱靈、高覽三人為中郎將統之,每將下領三部。曹操建言夏侯惇剛猛,滿寵有威,若不領兵,難以發揮所長。十部之兵,曹操只要兩部,并不為過,袁紹允準。

  曹操請以袁譚和高干為左右護軍,拱衛左右,襄贊軍事,參預機密,以示無疑。袁紹大為滿意。

  至于曹操請以荀彧、程昱為參軍事,任峻和棗祗為輜重從事這等細枝末節,袁紹全部照準。

  曹操留寵妾黃氏及子曹植于鄴,雖未明言,實同人質。袁紹派人細心照顧黃氏和曹植,下令道:“孟德,吾之摯友,敢有騷擾其家者,皆斬之!”

  曹操兵至涉國。荀彧對曹操道:“太行八陘,滏口實險,其位于涉、潞之間,隔清漳水與濁漳水,中有東陽關,現在伍平掌握之中,不破東陽關,則難以入上黨。伍平聞我軍來,必堅守,非出奇兵無以破之。”

  程昱笑道:“伍平,庸懦之人,無有主見,因周圍無英雄,茍存至今,待時機成熟,一紙即可擒之。”

  曹操自與荀彧定下據并州復起的戰略后,陸續派死士潛入上黨、太原等地,將守將、兵力、地理等摸得一清二楚。荀彧、程昱等皆胸有成竹。

  夏侯惇一掃臉上陰霾,西眺巍巍太行山,長吐一口氣,道:“寄人籬下數月,終脫牢籠!”

  曹操卻道:“得上黨、太原不難,立足卻不易。且晉地乃閉鎖之地,可謂又一牢籠,若不能聚人民、積甲兵、越大河,必困死其間。”

  荀彧道:“關中西涼諸將看似鐵騎數萬,所向無敵,然無遠略,不事生產,如數獸局促于一籠中,必相斗,各離散,順勢取之,北拒諸胡,南取漢中,奉天子以討不臣,重興漢室,功可比周召也。”

  曹操頷首。

  上述計議皆背著袁譚、高干等人,匆匆數語,無暇多講。然而各各精神振奮,士氣高漲,馬如虎,人如龍,高歌渡漳水,長呼入太行。

  上黨太守伍平,字安國,荊州人,原為并州刺史張懿信重。公元188年三月,張懿為胡人所殺,丁原繼為并州刺史,對伍平大加排擠。伍平笑臉以對,低調忍耐。公元189年初,朝廷以丁原為騎都尉,征董卓為并州牧,董卓不奉詔,駐兵河東以觀時變。孝靈皇帝劉宏駕崩,何進召天下豪杰入京,丁原、董卓皆入洛陽。并州刺史空缺。

  伍平剛在慶幸,又遭遇張楊糾集南匈奴于夫羅等攻擊,幸好張、于不善于攻城,掠諸縣而去。

  此后數年,諸侯討董、混戰、兼并,一系列變化看得伍平眼花繚亂,只得扎緊籬笆,努力備戰,以求自保。伍平乃文士出身,能夠保得數縣安寧,已屬難得,向外擴張遠超其能力之外。聞袁紹派兵來伐,伍平大驚,問于左右道:“袁本初派大軍前來伐我,該當如何是好?”

  郡丞柳謙昂然道:“上黨東有東陽險關,南有壺關天險,袁本初又何能為?聞其與劉玄德對峙,若派軍久困頓于太行山中,不懼劉玄德趁其弊而伐之乎?以某之見,堅守以待即可,無須憂慮。”

  伍平略放下擔憂,道:“君等信心既足,我可高枕也。”

  劉備派在冀州的細作以王驄為首,王驄冒死回傳消息,身份暴露,其余細作被逄紀順藤摸瓜進行捕殺,損失慘重。這日右軍情援高權稱又接到潛伏細作秘密傳回的消息,曹操親信卞秉為逄紀逮捕,押至州牧府,活著進,死了出,不知何故,或為袁紹所殺,袁紹又以曹操為大將,欲西征并州。

  劉備聽了,不解,問道:“卞秉與曹操有內外之親,特受信重,袁紹殺曹操親信,而又用其為將,不懼曹操離心乎?”

  右軍謀掾劉曄在座,道:“此不難解,王子驥曾言自卞秉處獲知袁紹北上之機密,若卞秉敗露,曹操殺之以證清白,袁紹又有何疑?”

  劉備點頭,向高權道:“王子驥以婦孺脅人,此非英雄所為,大違仁義之道,今后此等事不可自作主張。不論卞秉如何身死,均有恩于青州,其姊現在青州,須得小心照料,不得怠慢。”

  高權忙應是。

  劉備嘆道:“聞曹操入冀州,終日醇酒婦人,此乃自污之計耳,袁紹能用之,胸襟不小。若其能驅使曹操,則大為我等之患;若曹操得便自立,日后亦將與我為敵。并州不下,曹操遭誅,方為最善。”

  劉曄道:“曹操領兵在外,可令人散布謠言,稱曹操欲自立于并州,使袁紹臨陣換將,召其回軍。”

  劉備搖頭道:“以曹操之智,必有后手,此計難成。我軍鞭長莫及,亦無奈何。”

  高權道:“即便子揚之計不行,也可在袁曹之間種下猜疑,三人成虎,多方設謀,必可令袁曹生隙。”

  劉備道:“可。子衡自去安排。潛伏細作須得小心,非重要之事不可露面。類似于袁紹公然派曹操西征之事,商旅即可談知,可不報,以保全自身、重建諜網為先。”

  高權領命而去。

  上黨南部泫氏縣。縣令傅攀手拿一封書信,如拿一塊燙手的山芋,留也不是,扔也不是,臉色難看。

  席上一人追問道:“伍平所行悖逆,魚肉百姓,袁冀州表任陳留高元才為上黨太守而代之,又派曹討逆攜數萬精兵西上。曹討逆用兵如神,討黃巾、戰董卓、破黑山、走袁術、敗陶謙,所向無敵,雖小挫于劉備,然敗而復起,大破青州軍于河間,陣斬劉政,威震天下。公以為伍平何如曹討逆?”

  傅攀道:“伍安國怎可與曹孟德相提并論?”

  那人道:“此言是也。伍平頑抗大軍,乃自取死。傅公若肯提兵北上,遙為聲勢,曹討逆必深德傅公。傅公若不肯,曹討逆血戰而取上黨后,揮兵南下,公何以處之?”

  傅攀為難道:“某縣小人少,兵不過千,若引得伍太守來攻,如何是好?”

  那人笑道:“傅公何必過謙?公二子皆勇武,縣中精銳不下三千,伍安國忌君如虎,公若大張聲勢,其憂懼還來不及,怎會分兵來攻?”

  傅攀嘿然,心中震驚:袁紹對并州形勢如此清楚,看來謀劃已久,袁紹雄兵數十萬,曹操知兵善戰,如猛虎蛟龍,并州恐怕要結束亂而無主的景象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