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三章 三教分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懺罪堂完全不同意也不知道的情況下,成立了“羽蛇神教”。

  而另一邊,由于九屠城消息延遲,懺罪堂作為每座城消息和九屠城直接對接處,將事情反饋上去后還沒受到回復,也就無法自作主張去命令城池的城主,宮主,司主,也就是“城池三司命”如何做,只能夠在一部分人的堅持下,和羽蛇神教形成了對峙。

  羽蛇神教一下子從中分裂了出去。

  最可怕的是大磐巖城完全支持了羽蛇神教,于是此地的懺罪堂改成了“羽蛇神堂”,這里的城池三司命所在的中央之地,完全被改建成了羽蛇神宮,并且羽蛇神威服大地,歡迎所有人來朝拜。

  如果是這樣也就罷了。

  但羽蛇神教的教義和懺罪堂的教義發生了改變,那就是羽蛇神教變成了完全是人類作為主導,且是唯一的宗教,懺罪堂則在九屠羽蛇啟示錄的要求下奉行“有教無類”的原則。

  羽蛇歷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九屠這邊消息剛剛下達,很多地方的人類開始認同了羽蛇神教的教義,從原來的地方走出,步行去大磐巖城的羽蛇神宮朝拜,三合天城這邊則負責接納了被驅趕的大批大磐巖支種,并且好好安頓。

  其實對于所有支種來說,羽蛇國國民的這個稱呼,比支種更有歸屬感。

  因為羽蛇國圣主一視同仁。

  現在的羽蛇神教太可怕了,勢頭也太猛,完全是在搞種族分裂的極端,就連原先大磐巖許多締造者的支種都覺得可怕,就因為知道后怕,體會到當時的恐怖情形,不少從大磐巖城歸入三合天城的支種開始進入北打破的懺罪堂朝拜,恩謝圣主和圣下十二席帶來的平等國度。

  這樣一來,三合天城的懺罪堂也就越發具備了懺罪堂的光輝。

  但三合天城的懺罪堂,為了消磨掉恐懼,他們把懺罪堂中央石臺上,那雕刻的教徽圓盤周邊羽蛇神給磨掉了,轉而請了能工巧匠,將九屠穿戴羽蛇十璽的樣子雕刻了上去,這也就形成了三合天城的懺罪堂。

  三合天城的懺罪堂自命名為“清宗”。

  清宗就是和“狂信徒”的“羽蛇神教”對立,主張克制自身狂熱和欲望,恢復本心,崇尚本性,心平氣和,但信念堅定且貫徹羽蛇啟示錄中公平公正等等教義,不同的是,為了將“清宗”發揚光大,三合天城懺罪堂改掉了成為門徒就得終身不娶等規矩,但是添加了種種禮儀,比如每天早上醒來和晚上入睡前都要誦行羽蛇啟示錄,不用來懺罪堂,在家也可以修行,雖然不限制婚嫁,但必須對婚姻忠誠,一夫一妻,若離婚出軌等等,此后終生不娶,終生不嫁。

  清宗重新規范了自己的教義后,立刻引來了一大群人追隨。

  這些人大部分是支種,一小部分是人類,搞笑的是還有諸多高等蠻獸竟然也加入了清宗,就是因為清宗貫徹了“有教無類”“諸生平等”這個概念,以致于凡是加入的經過“授戒儀式”清宗將懺罪堂授禮改為了授戒儀式,授禮只是一種宣講過后發誓,授戒在這個基礎上加了很多硬規定,秩序,鐵律,并且在完成發誓后會被剪下指甲,毛發,眉心血,利用泰沌合晶技術做成羽蛇十璽模樣的教徽,并且將教徽通過某種秘密儀式燙入后背脖子處一處大脊椎骨上,與身體融合。

  雖然不知道清宗是怎么做的,但這個印記平時不顯現。

  只有到了虔誠誦行羽蛇啟示錄的時候方才會出現。

  三合天城和大磐巖城靠得本來就近,就這樣,兩座城各自成了羽蛇神教和清宗的根基之城,隨后圣下十二席的策令到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各種大勢所趨已經在路上,格局已經形成。

  幸好的是除了大磐巖城和三合天城之外,其余地方都到了。

  這些地方依舊奉行著正宗的懺罪堂教義,但是表面上,羽蛇神教說自己才是懺罪堂正統,清宗立刻跳出來說不是,你只是一群狂熱分子而已,看看我們正在貫徹懺罪堂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懺罪堂正義,幫你們這些家伙收拾殘局,撫平傷口,讓人們恢復對羽蛇國的信念之類的。筆趣閣TVm.biqugetv

  兩者靠得近,敵對宣揚一下子嘩然,一下子嘩然,一下子嘩然……

  就這樣,幾乎整天不會消停爭論。

  清宗和羽蛇神崇拜,都是自己稱之為懺罪堂內部主張的某種教義,所以大家還披著懺罪堂的皮。

  羽蛇神教義就是過度解讀不理性的后果,不能算錯,卻也算不上對。

  清宗呢,不論站在人性角度,還是格局和整個羽蛇國角度,都沒錯,雖然它的確是篡改了很多地方,形成了自己的格局和風格,問題是所有人都覺得清宗這么做是對的,沒錯。

  于是,作為最初的懺罪堂,也不得不出一本正宗啟示錄了,這本書是九屠和圣下十二席,以及所有的人連夜連天對羽蛇啟示錄做了校對和修訂,對于其中各種模糊的地方和容易曲解的地方,做了引申和詮釋,還通過某些規矩限定來明確。

  因為正宗啟示錄的出臺,讓懺罪堂最后出現了“正宗”。

  狂信徒對于否認羽蛇神的懺罪堂正宗不屑一顧,但是清宗卻堅決維護“正宗”,但維護同時也沒有否定自己,從某些角度來說,正宗一些教義的進一步明確和修訂,還改善了清宗不完善的地方,也是變相承認了清宗。

  因為正宗沒有冗余的規矩和儀式,也不苛刻,故而依舊是大流。

  但又因為作為清宗和羽蛇神教這兩個前車之鑒,正宗不得不添加一些政治因素的東西進去,好不至于讓三教分立后的羽蛇國出現渙散,這也讓對此不理解的民間很不喜歡,一部分人甚至更愿意信奉清宗。

  除此之外還有第四類人,這類人就是“信條主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