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46章 山雨欲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家就像是梭哈牌局上的賭徒,林氏兄弟的牌面大,首先發言,要下注。

  其他股東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跟下去,要么蓋牌放棄。

  他們雖然都有些不甘心,但跟下去可能是飲鴆止渴,最終大家可能抱著一起死。

  年輕人賭得起,他們就未必了。

  無奈之下,他們也只有繼續接受林氏的注資了。

  于是從每家股東的股份中稀釋了部分股份后,林氏兄弟很快就會成為大股東了。

  而盧東杰手中持有的5%的股權,是通過股權置換協議得來的。

  前些日子,何佐芝和盧東杰在茶樓一起飲茶。

  何佐芝隨口笑問了盧東杰一句,問起了他的唱片公司需不需要資金。

  當然了,言下之意,是他對盧東杰的這間公司有興趣。

  但沒想到,盧東杰卻笑瞇瞇反過來問他手中的佳視股份,需要不要轉讓。

  這下輪到何佐芝有些詫異了,畢竟佳視電視的股份,現在并不是什么吃香的東西。

  這個燙手山芋,一般人可沒膽量去接,盧東杰表現出來的興趣,就值得耐人尋味了。

  如果自己不是對這家一手創辦的電視臺,有著特殊感情,他早就撒手不管了。

  況且他現在手上的股份也不多了,留在手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他本來也想著把手中股權平穩交接給林氏兄弟,讓年輕人去打拼,他專心經營自己的商業電臺了。

  但現在看來,這個年輕人有電視業的雄心,這讓他心里感到有一絲欣慰和期待。

  縱觀盧東杰的發跡,便可知道他可不是一個安守本分的人。

  而現在一潭死水的佳視,正是需要這些有活力,不死板的年輕人來攪活。

  佳視電視是他傾了心血打造的企業,他自然是不愿意親眼看著它沉淪消亡的。

  何佐芝和盧東杰相識了大半年,自認也不會看錯人。

  自己的股份轉給他,也是值得可放心托付的良人。

  他何不干脆做個順水人情,既能放下了心里負擔,也給了機會年輕人。

  何佐芝是一個有仁厚風度的長輩,當然也不會占小輩便宜了。

  他將自己個人名下持有的佳藝電視臺5%股份,對等置換盧東杰個人獨資的環球音樂唱片公司5%股份,雙人簡單完成了一次股權的置換。

  表面看起來,是不對等的交易,但從長遠來看,佳視電視已經有幾分搖搖欲墜的跡象了,而環球音樂唱片卻是一間蒸蒸日上的公司。

  盧東杰愿意和何佐芝置換公司股份,當然也有他的考慮了。

  環球音樂唱片公司的上升勢頭,前景,大家都看在眼里。

  如果說沒人暗中窺視,想來摘桃子或者下絆子,那是自欺欺人了。

  有錢大家一起賺,吃獨食是沒人喜歡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背靠著商業電臺,兩者強強聯合,組成了利益共同體,那他的基本盤就穩了。

  他也是基于這一點,因此并不介意何佐芝的入股。

  另外,盧東杰對電視臺這個宣傳平臺,當然也會有著自己的一些想法的。

  香港的電子傳媒機構,平時是比較難插手進去的,港府把它控制得死死的。

  好不容易借著這個難得機會,盧東杰也悄然插上了一腳,當了佳視的小股東。

  今天正式召開的這一場決策層會議,除了董事會新成員亮相之外,也是向內部和外部釋放信息,那就是即將要開始了佳視的新紀元。

  外界解讀出的幾個信息,已經足夠讓很多人興奮或者擔憂了。

  首先林家昆仲強勢入股佳視,想要在想在電視行業大展一番拳腳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其二當然是重整旗鼓,收拾舊河山了。

  佳視電視在開臺之初,一套攻勢下來確實很猛,打得兩家電視臺措手不及。

  但隨著兩個電視臺緩過神來,已經開始有針對性的報復打擊佳視了。

  在無線和麗的電視雙雙夾擊之下,佳藝電視最近都顯得有些不溫不火。

  而此時林氏兄弟的高調入場,給外界傳遞出了強烈的信心,佳視不會一蹶不振,而是再度披甲上陣。

  盧東杰這個更加年輕的家伙,也加入了佳視的決策管理層,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畢竟他雖然也是算是半個電視人了,但在熒幕前沒什么大作為,而是在他專注在樂壇上的事業,倒是混得風生水起。

  而這次,他連人帶資毅然闖入電視業,很多人都感到詫異,尤其是競爭對手。

  盧東杰可不是什么簡單人物了,大家都是一路見證他是如何發家的。

  能在大半年內,一手一腳打下了名氣和基業,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沒有實力,沒有手段,在香港這個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早就被吃得一干二凈了。

  這一時瑜亮的兩人搭檔,是否真的迎難而上,開創佳視的新紀元,普通人都對此報以期待。

  一個革舊圖新,銳意進取的佳視,自然會吸引到很多有才之士,或者懷才不遇之士紛紛來投。

  只要把這些優秀的人才籠絡在旗下,把佳視的整體節目質量提高,把收視率提升。

  自然可以博取得更多商和其他的投資商的青睞,獲得更多的收入來源,保證資金鏈的良性循環,走上可持續的正道。

  毋庸置疑,這必然是佳視目前最緊迫的方向了。

  但他們的競爭對手的看法則不然,如果佳視的決策層給幾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輕人來主導,那就輪到他們頭疼了。

  年輕人做事風格手段,可不講究什么老持沉重,留有余地之類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了,他們總是喜歡打破常規,挑戰權威。

  年輕人有沖勁,快打快沖,高更猛進,才是他們做事的鮮明風格。

  如果你跟不上他們的節奏的,就很容易被他們牽著走。

  一旦挑起了惡性競爭,誰敢擔保不以本傷人。

  到時候大家斗來斗去,留下一地雞毛,誰都不是最后的贏家。

  當然了,這是他們的未雨綢繆的想法而已,至于事態是否真的如此,那真的是要睜大眼睛,靜靜看著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