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一章二圣出言說李靖 四諸侯獲難朝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一百二十一章二圣出言說李靖四諸侯獲難朝歌第一百二十一章二圣出言說李靖四諸侯獲難朝歌  李靖運轉法力控制玲瓏寶塔要將場內一眾闡教門人盡皆收入塔內,要說李靖自身的修為頂多也不過是區區金仙級別,為什么能夠以一人獨自抗住六大金仙外加上燃燈這個準圣高手的攻擊呢?并不是因為李靖有多牛叉,這其中卻有很多原因的。

  其一,李靖乃是封神榜上有名號的,由人教教主老子親自書寫上去的,眾人也不敢在此處就將李靖擊殺;其二,李靖終究是老子圣人門下第三代,還是要留些情面的;其三,李靖修煉的一氣歸心術乃是老子仿造盤古真身所創造的修煉法門,以圣人的悟性創造出來的本領會差嗎?其四,吳傳道賜予李靖的兩件法器,破魔三叉戟和玲瓏寶塔都是非常厲害的法寶,雖不入先天級別,但是威力已經和先天至寶相差無幾,此時李靖暴怒之下竟然也能夠將寶物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若是一般情況之下,李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將這些寶物的威力發揮出五成。

  李靖此時右手操縱玲瓏寶塔,左手便在揮舞著手中三叉戟,打出紫霄神雷攻擊周身的闡教門人;闡教這邊,燃燈此時也不得不盡全力控制量天尺抵住玲瓏寶塔的攻擊,赤則是不斷的用八卦紫壽仙衣為諸人擋住紫霄神雷,廣成子則是和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不斷的攻擊李靖法相。雙方就這么僵持住了,打了近三個時辰,李靖法相也收了起來,只是運用玲瓏寶塔和三叉神戟與闡教眾人對峙。

  終于炫音陣陣,天花亂墜,兩位圣人姍姍來遲。兩邊見此立刻罷手收了法寶,退到一旁,靜候兩位教主法旨,李靖此時心中怒火也已經消除大半,只是冷眼看著眾人。

  “李靖,你今日所舉有些急躁了”老子開口說道,“哪吒擔任西周先行官乃是上天注定,由不得你做主今日之事過錯卻在你身上”

  “師祖,弟子今日只是想要討個說法,不管哪吒轉世如何,我這三個兒子為何都會背國助商?僅僅的天意難違,如何能夠平得了弟子心中憤怒?”李靖拜身說道,“更何況我主待我李氏不薄,我若隨子反叛助周伐商,那我李靖又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如何面對先帝?如何去問心無愧?”

  “這..”以老子的修為此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既然是天意如此,李靖你為何不棄官隱居,待日后西周伐商之時你再出山相助,不就可以了?”元始天尊出聲說道,“如此一來,你既可以忠孝兩全,又可以問心無愧”

  “弟子不敢有負圣恩,大王將陳塘關交與李靖,李靖自然要為大王把守,如何敢以一己之私而廢大義?”李靖聞言大聲說道,“即便是我那三子日后與我兵戎相見,我也不會手下留情”

  “既然這般說,你是不肯棄甲歸田,隱居山林了?”元始天尊聞言有些微怒。

  “不錯”李靖堅定地說道,

  “唉”老子聞言嘆息一聲,“你若是這般做,日后少不了身死魂散的下場啊”

  “那也是弟子心中所愿”李靖聞言說道,接著起身施禮道,“既然師祖和師叔祖前來,弟子也不再討要說法了,今日就當著各位道長的面,弟子與金吒,木吒托卻父子關系,日后戰場上見面便是生死敵人”說罷李靖頭也不回便駕云往自家陳塘關飛去。

  “父親”金吒木吒二人聞言驚恐地喊道,接著跪拜在地,對著東方叩首,“還請父親收回剛才的話父親”

  遠去的李靖聞言身體一頓,可是片刻之后李靖依舊駕著云彩離去。

  “唉....”老子看著遠去的李靖嘆了一聲,接著抬頭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西方,皺了皺眉,“此間事了,師弟便帶著門人各自歸去洞府吧我前去西邊一趟再說”說完,老子便騎著青牛落下云頭直往西邊走去。

  元始天尊見此也是微微皺了皺眉,接著打量了周邊弟子搖了搖頭,“沒想到你們這么多人竟然連李靖都克制不住還是各自回去好生修煉,多加管教門下弟子,日后等姜子牙出山后便各自下山應劫此舉務必要成功渡劫不然你們下一場量劫還會繼續”

  “是,師尊”空中眾仙見此皆是躬身應道。

  元始天尊吩咐完了,便調轉云頭直回昆侖山不提。空中,玉鼎真人,赤,廣成子,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等人各自施禮離去。留下燃燈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道人,慈航道人以及懼留孫五人相視。

  “諸位道友近來可曾覺得修煉有些古怪?”燃燈道人忽的出聲問道。

  “確實如此,貧道靜心打坐之時總覺心神忽然去了一個奇怪的世界,那里空然無人,接著又有世間萬象出現眼前,片刻過后便又消失不見,只覺心里有所感悟,卻又不知為何”慈航道人出聲回道。

  “不錯,我們也有這般感覺”其余三人聞言皆是應道。

  “空然無人乃是之遁入空門,世間萬象消失不見乃是看破紅塵,此世界乃是西方極樂世界,莫非我們的緣法皆在西方?”燃燈道人遲疑道。

  “這...”四人見此面面相覷,接著又搖頭嘆道,“我們乃是闡教門下,豈可叛門離教?”

  “此或許便真個是天意,天意難違啊”燃燈道人嘆息一聲,接著駕云往靈鷲山元覺洞飛去,剩下的四人見此相視一眼又搖了搖頭直往各家洞府飛去不提。

  朝歌城內,帝辛聽得中諫大夫費仲之言宣旨令四方諸侯前來朝歌覲見,當下四道詔書各自發往四方,東伯侯姜桓楚不僅得了詔書一封,還有前來傳信的使者特奉密書一份前文有所交代暫且不提,北伯侯崇侯虎收得詔書,當下便將諸事交付長子崇應彪,自己帶著人馬便趕往朝歌城拜見尤渾費仲二人,南伯侯鄂崇禹也是點了人馬往朝歌趕來。

  西伯侯姬昌收得詔書,心中有所疑惑,當下遣使者離去后便占了一卦,頓時便知此去有大難,可是自己卻只有困厄之災,倒也沒有什么大事,欲想再探究竟,便覺卦象混亂不堪,當下打定主意吩咐了眾人后,便帶些人馬也往東邊朝歌方向趕來。

  途中果然發生了吳傳道一直覺得奇怪地事情,那便是雷震子怎么就那么湊巧的被姬昌收做一百個兒子,而且還又是那么湊巧的被云中子帶了回去,今日一看果見其中有些古怪,這云中子竟然先將雷震子放在那里,然后在空中打出幾道玉虛神雷,下了一場雨之后便又十分怪異地裝神弄鬼收了雷震子做弟子。

  吳傳道看著這一幕,嘴角都有些笑歪了,沒想到這云中子果然有問題,難怪前世中日后黃河九曲陣為什么就他沒有被消去頂上三花,平了胸中五氣,這一切完全就是預先計劃好的。

  原來卻是云中子見了大商國師,自覺二人言語投機,本來云中子便是喜歡逍遙之人,吳傳道所傳的法門也偏向逍遙自在,所以云中子與大商國師孔宣二人交談甚歡,孔宣從與云中子的談話之中察覺到云中子在闡教過得并不是自在,便用好言相勸云中子,一來云中子覺得孔宣這人與自己很是有緣,二來自己也是福德在身,不惹因果,所以便同意了幫助孔宣,于是便有這一幕的發生,至于這一切都是為了帝辛的計劃能夠順利實施而為的。

四大諸侯回到朝歌,在驛館之中赴宴,四諸侯敘了一夜話暫且不提。第二日早朝,百官朝見九間殿內,帝辛坐于大座之上,大手一揮召來四大諸侯。四諸侯走進殿內跪拜在地,口稱大王萬安  “寡人招你們前來乃是有一事要說與你們四人聽聽”帝辛坐在寶座之上說道。

  “大王請講”四諸侯聞言說道。

  “你說假若一個賊子行得叛逆大罪,為了躲避寡人的懲罰欲投往諸侯國,你們說這諸侯國寡人應當如何處置?”帝辛問道。

  “大王,既然此人膽敢投靠他國,說明此諸侯國定然與那賊子有聯系,說不定叛逆之事還是這個諸侯國指使的”崇侯虎得了費仲尤渾二人口信,當下立刻出聲說道。

  “你們以為呢?”帝辛聞言眼中閃過冷光,看著其他三人說道。

  “臣以為北伯侯所言甚是”三大諸侯立刻應道。

  “既然這般說來的話...”帝辛聞言大笑,接著冷哼一聲,“來人,將這四人推下去斬首”

  “大王,大王”崇侯虎聞言惶恐的跪拜在地,“大王,微臣一直忠心耿耿,不曾想過別的東西,還請大王恕罪啊大王恕罪,大王恕罪啊”說罷磕頭不止。

  “大王,北伯侯卻不知犯了何罪竟然也要被大王行刑?”費仲當下立刻出聲問道。

  “哼崇侯虎督戰不利,邊疆與鬼方大戰其他幾路軍馬皆獲大勝,唯獨他損兵折將,寡人如何不治他之罪?”帝辛冷哼道。

  “大王,崇侯虎雖然行軍不利,可是終究對大王,對我大商社稷忠心耿耿,再者說了鬼方大軍素來便勇猛出名,崇侯虎戰事不利也不能全怪與他,大王還請念在崇侯虎多年功勞份上饒過他性命”費仲聞言當下勸道。

  “你這么說,寡人也覺得這么做的話恐各方臣子皆有怨言,也罷崇侯虎暫時留住性命至于東伯侯和南伯侯不能饒了”帝辛說道。

  “大王,這...”殿內眾臣聞言皆是一驚,比干出班問道,“大王,東伯侯為大王剿滅東夷大軍比崇侯虎之功勞還要大,為何反殺功臣而留罪臣?”

  “東伯侯雖然有功,可是諸位不要忘了前番宮內發生一件大事,東伯侯縱賊行兇,禍亂后院,如何能夠輕饒?”帝辛冷哼一聲,“至于南伯侯,寡人的兩個逆子還想向伯侯請兵前來討伐寡人,如何能讓寡人心安?”

  于是眾臣見此不再言語,當下便有四個甲士走了進來將東伯侯和南伯侯拖了出去,帝辛恍然不曾聽見二人口中大喊冤枉。當下便欲再行處置西伯侯,只因黃飛虎一事,帝辛終究是自己承認了錯誤,與西伯侯無關,可是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西伯侯牽扯進來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處理的。

  正在這時,黃飛虎出班奏道:“大王,西伯侯姬昌忠心不二,為國為民,禮治邦家,信達軍民,紀綱肅清,政事正整,臣賢君正,西岐城池被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實在是有功于社稷,懇請大王念在西伯侯如此功勞從輕處罰”

  比干聞言亦是出班說道:“大王,西伯侯姬昌乃是正人君子,善演先天之兵,國家梁棟之才。今日若是無罪而死,何以服天下臣民之心?倘若天下震動,恐我大商再陷戰亂之危啊”

  “大王請從輕處罰西伯侯,”殿內眾官見此皆是跪拜在地勸道。

  “既然諸位愛卿求情,寡人便從輕處理,將西伯侯囚于羑里,考驗其忠心如何再行處分”帝辛說罷便起身,“今日早朝就到這里吧,寡人累了散朝”說罷便在侍官服侍下退出九間殿。

  “唉...三侯獲難,天下震動,恐大商再無安寧之日啊”比干嘆息一聲,殿內眾官見此皆是搖頭哀嘆,絲毫沒有人注意到黃飛虎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