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414.臨床經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祁鏡從小就有很嚴重的暈車癥,基本不吃藥上車很難撐不過十分鐘。如果再加上飽腹狀態,那暈車的程度和速度都會成指數級上升。

  好在,他上學的學校都離家很近,至少平時靠兩條腿就行,不用擠公交。

  但學校中有一種名為春秋游的游玩活動項目,每次都是找一些遠離學校的區域,動用的交通工具都是大巴起步,有時候甚至還會上船。

  從小,春秋游就是祁鏡的噩夢。

  在他眼里,這就是對他接受和處理外來刺激的一種巨大的綜合性考驗,毫無游玩的樂趣可言。每每到了這種時候,他都只能靠著茶苯海明片強撐過去。如果刺激超過了藥效,那就只能選擇直接關閉大腦,也就是睡覺。

  長大了,學了醫他才知道,暈車是視覺圖像信號、空間位置信號和嗅覺信號互相疊加后的特殊產物。

  不過知道原理并不代表著能避免這種情況,即使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適應來改善暈車反應,祁鏡還是選擇放棄這么做。畢竟上學和上班都離家不遠,靠走或者自行車都能輕松搞定,沒必要自虐。

  如果需要長時間乘車,祁鏡也會沿用小時候對付大巴的辦法。所以在去急救中心輪轉之前,他是極度的暈車體質,幾乎一碰就暈。

  諷刺的是,院前急救工作有一大半在車上度過。

  對于急救醫生而言,后車廂是全封閉狀態,肉眼可視的東西只有面前成堆的急救藥物、器械和急救病人,每一次顛簸都是一種視覺信號和位置信號的沖擊。

  這也算是他對急救中心的抗拒因素之一。

  “暈車?你怎么長大了還暈車?”

  祁森常年開車,對這種感覺沒有切身體會。作為當年的外科大佬,他對這種內科的東西了解也不算多:“實在不行就吃藥啊,你小時候旅游不都吃藥的么,時間久了就習慣了。”

  “你自己聽聽,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說的話嗎?”祁鏡有些氣憤。

  祁森沒想到兒子會拿父親的身份來壓自己,連忙搬出了自己身為人子的經歷來進行反壓:“我當初要是拿這種破事兒去找你爺爺,怕不是要被他罵死!再說了,比起白白到手的破格晉升資格,這算得了什么?”

  威逼利誘之下,祁鏡自然是妥協。破格晉升的誘惑確實存在,剛才也只是他的一時牢騷罷了。

  然而剛到分站,他就有些后悔了。可人已經進去了,再想出來沒那么容易。

  常年不乘車導致的暈眩感被集中在了一點,瞬間爆發。祁鏡也想過吃藥,但考慮到自己對這個藥物非常敏感,吃完就昏昏欲睡,反應也會變得遲鈍,最終還是放棄了。

  其實明面上,祁鏡只是個在臨床工作了一年的小醫生,也不是院前急救專業,到了急救中心必須培訓兩周時間。但因為是丹陽院前急救極度確認,他又是輪轉制度的先行人,第一天上課就被要求跟車上了一線。

  沒了藥物的支持,上一線的結果可想而知。

  7號車上的三位老搭檔在濱江分站工作了很多年,認識過形形色色的急救醫生和擔架員。像祁鏡這樣,第一天上車不到十分鐘就說自己不行的,還真是頭一次見。

  在他們的眼里,祁鏡著實成了異類。

  余剛是急救中心的老司機,十多歲出國留學在國外飆車成癮,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五年前回國。回國后,他為了戒癮最后在朋友的介紹下進了急救中心成了急救車司機。

  李陽雨則屬于對暈動極度不敏感的那類人,從小就不知道暈車是什么感覺。

  小時候他還想著進空軍,但身高超標,要求185,結果他足足長到了190。視力也因為從小看閑書看得不合格,最后只能渾渾噩噩考了個大專。

  畢業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誤打誤撞進了急救中心當起了擔架員,從此迷上了醫學。

  “祁老師,要慎重啊,這兒去區中心醫院可有不少路。”李陽雨坐上副駕,關緊車門后還是善意地告誡了一句,“萬一你再像第一次出車那樣,下車就吐,病人家屬看了肯定會被嚇死。”

  “你能不能別再提這破事兒了?”祁鏡問道。

  “好好好,不提不提,不過......不過實在是印象深刻嘛。”李陽雨一提這事兒就笑得像個孩子,“要不然我怎么管你叫老師呢,邊吐邊診斷的人別說咱分站了,恐怕全丹陽急救中心里你也是頭一個。”

  “才跟車三天,老總就讓一個人單干了。”余剛難得說了一句話,“這在丹陽急救里恐怕也是頭一個。”

  “放心,基本不會暈了。”祁鏡隨著車子的顛簸,看向了副駕上的李陽雨,敲了敲隔窗問道,“你不是很想學診斷嘛,來,說說看這個病人是什么情況。”

  “這......”李陽雨忽然被這通回馬槍戳了個透心涼,支支吾吾地說道,“病人少尿,又是老年病人,估計是腎臟出了問題吧。”

  “不錯不錯,有點長進。”祁鏡繼續問道,“這幾天讓你看的書看了嗎?”

  “看了看了。”李陽雨瘋狂點頭,“你祁老師推薦的書我怎么敢不看呢。”

  “那說說最后的診斷吧,‘腎臟出問題’可沒法病歷本上啊。”

  “這個么......”李陽雨嘿嘿笑了兩聲,搖搖頭,不再說話。

  對方畢竟只是個擔架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醫學教育,手里也只有一份急救證而已。平時做的就是給自己打下手而已,祁鏡不可能按醫學實習生的水平去要求他,能知道是腎臟出了問題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作為院前急救醫生,他要考慮的就要多得多。

  能讓比自己大了五歲的李陽雨喊他作老師,祁鏡的能力完全超過了正常醫生的水平。尤其最近幾天,在習慣了余剛的行車節奏之后,祁鏡基本落地剛看到病人的模樣就能準確判斷出問題出在了哪兒。

  他當然不是神仙,不可能只靠一眼就能下判斷。想做到這一點,就得靠調度提供的信息,在短短幾分鐘的車程里把該做的鑒別診斷全做一遍。

  “說說看,為什么老太太半夜肚子會不舒服?”祁鏡的問題不會因為李陽雨沉默而停止,“還有手臂上的水皰到底是不是帶狀皰疹?”

  “應該是帶狀皰疹吧,至于肚子......”李陽雨有些尷尬,“帶狀皰疹會導致肚子不舒服嗎?”

  “我給你的那本書里有寫。”祁鏡沒說答案,而是給了個具體的頁碼,“219220頁,里面有皰疹病毒感染的各種分類,這也是內科急腹癥需要鑒別的一項內容。”

  “哦哦,知道了,我回去就翻。”

  李陽雨記下了這些數字,沒一會兒車子拉著警笛,開進了區中心醫院。

  下級醫院出現問題轉上級醫院其實是件很尋常的事兒,無尿也未必真的是腎臟出現了大問題,說不定還有其他情況。就算真的是腎臟出現問題,也是急性損傷,合理治療后完全有轉圜的余地。

  要賠償要打官司完全可以等病人治療后慢慢找醫院醫務科詳談,再不行還能走法律程序。

  但這位病人的家屬卻選了一條下策,鬧事。為此,一場普通的轉院竟然把巡邏民警都給叫來了。

  三人下車再看,醫院的門急診大廳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祁鏡粗略估計在鬧事的就有不下30人。再加上周圍的大量吃瓜病人和其他群眾,這陣容比起三甲拉橫幅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好了好了,救護車來了!”

  一位年輕民警被眾人圍在中間,看上去也有些頂不住:“先把病人送走行不行?你們在這兒鬧有沒有考慮到病人的身體情況?”

  然而聲音就像淹沒在潮汐里的一朵小浪花,出來露了個頭就被無情地吞沒了。

  眼見失態在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祁鏡看向余剛:“老余,拉警報。”

  余剛點點頭,一聲不同于剛才的警笛聲在門急診大廳門前炸開,同時給當值民警一個重新掌握話語權的機會。

  “大家冷靜點,現在我們民警到了就交給我們處理。”剛才那位年輕民警跑出了“包圍圈”,說道,“病人肚子還痛著,小便也尿不出,還是盡快送大醫院去。你們在這兒鬧,能有什么結果?”

  這時一旁的老民警換了個口音,又把這些話重復了遍,這才把人疏散開。

  不過在走之前,他們這些人也不忘放狠話。為首的幾位大概是病人的某些遠房親戚,商量了兩句后便指著躲在一旁的一位醫生,大罵道:“萬一我姨媽要是出了事兒,一定要你們好看!”

  好說歹說,人潮才慢慢退去。

  “謝了。”

  兩位民警上前謝過了余剛,一個個摘下帽子擦了擦額頭滑下的汗珠:“怎么一個個都那么能鬧,感覺最近醫院也不太平,病人家屬也是越來越狠了。”

  “大概是秋天天氣太燥了吧。”老民警無奈地笑了一聲,“往年秋冬季也是鬧事的高峰期。”

  這邊松了口氣,輪到了祁鏡上陣。解決掉了場地周圍的人,他總算可以安心地給病人做些簡單體檢。

  不過出于自己的喜好,他在做急救的時候,只要情況不嚴重都會和病人親屬聊上幾句:“剛才那個是誰啊?”

  “我表弟。”家屬看著遠去的人流也是抹了把汗,“要不是這醫院欺負人我們也會這樣。”

  “看他剛才那樣還挺厲害。”祁鏡隨口說了一句,然后給老太太的腹部做了個叩診,然后笑道,“是不是覺得小肚子漲啊?”

  “嗯,不僅漲還覺得很痛。”老太被折磨了一晚上,確實很辛苦。

  站在一旁的區中心醫生解釋道:“我昨晚上就查過,腎區無明顯叩擊痛,結合她手臂上的水皰應該是個皰疹病毒感染內臟器官導致的腹痛。給掛上了阿昔洛韋,我還特地告誡過護士要慢滴,不可能是藥源性損傷。”

  “那我媽為什么會沒小便?”兒子似乎還沒平靜下來,“肯定是你們醫生打了反針,把人打壞了。”

  對于這種一出現問題就時刻準備著反咬醫生一口的患者,任誰接診心里都不會好受,所以言語上肯定冷漠對待:“開玩笑,剛驗過腎功能都挺正常的。”

  “那小便呢?”

  “這病太詭異了,我哪兒知道,所以才要你們轉院啊!”

  “庸醫!”

  兩人眼看又要吵起來,剛歇上會兒能喘口氣的民警又不得不上來調解。

  進臨床前十年,祁鏡會認為臨床經驗是個好東西,能讓他快速找出病因。那種診斷之后的快感,恐怕只有醫生自己能體會。

  但當在臨床工作了十年之后,祁鏡忽然發現,臨床經驗也未必是個好東西。這時,他終于意識到萬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不是一句空話,有時候臨床經驗過于豐富反而是一種負擔。

  過多的經驗會成給人一種既視感,加上多年工作積累下的自信心,就會讓醫生深信某一診斷,反而忘了問自己一句為什么。

  祁鏡在成為主治慢慢向副高的位置攀爬時,就會時不時遇到這些問題。最后擺脫這種錯覺用了他足足三年,這大概和他原本就強勢的性格有關。

  而這位病人的情況一開始就給了祁鏡一種既視感。

  高齡,感染后經下級醫院治療,治療后少尿無尿,很符合腎內科經常收治的藥物性腎損傷的各類條件。如果讓個腎內科醫生來看,妥妥定個藥物性腎損傷待查,然后按急性腎衰竭來處理。

  祁鏡已經熬過了這段時間,面對一起突發急診病例,他的看法要全面的多。至少在病因上,他要思考的方面也多得多。

  少尿就是藥源性?

  如果撇開感染和下級醫院治療的兩點因素,可能很多人就不會這么想了。

  祁鏡看著他們直搖頭,最后笑著把那位醫生和李陽雨一起招到了病人身邊,指著病人的肚子說道:“老太太有些胖,肚子上肥肉不少,所以體檢不太好做。摸摸看吧,這可是很典型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