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此時廟祝也早已經得到了通知,待上官桀到達之后,廟祝先給上官桀等人行禮,向上官桀介紹了廟宇情況之后。

  上官桀吩咐修葺廟宇的事情,郡太守答應了下來。

  接著犧牲祭品已經送到了。

  廟祝做主持,在上官桀帶領之下,眾人對廟宇中的扶蘇、蒙恬拜祭一番。

  待拜祭完畢,許延壽嘆息一聲說道:“衛大將軍收復我華夏遺失百年之國土,此地竟無廟宇,著實不應該啊!”

  上官桀聽此,倒是頗為贊同,他點點頭道:“是該如此!待班師回京,我必將向陛下稟報,在朔方設下廟宇,紀念衛大將軍。”

  若是漢武帝在,給上官桀幾個膽子他也不敢給漢武帝說這話。

  漢武帝晚年屠戮衛派堪稱瘋狂,幾乎衛青的親戚、部下、故人都讓漢武帝給清理一空。

  上官桀也不是傻子,說那話簡直就是觸漢武帝霉頭,簡直就是餓狗下茅房——找死!

  但現在不一樣了。

  不說顧命大臣霍光和乃是衛青的親外甥霍去病的親弟弟。

  只說臨終遺詔,讓皇曾孫劉病已入宗并在掖庭撫養。

  又加上此前建思子宮等等一系列的操作。

  自然此時上官桀敢于大膽提出來這事兒了。

  許延壽也拱手向上官桀拜道:“左將軍高義!”

  上官桀笑了一下道:“這事應該的。”

  拜祭完畢,郡太守已經準備好了宴席。

  上官桀等人自然不會駁他的面子,紛紛入席。

  當然,也少不了部隊的犒賞之事。

  上官桀下了命令,軍中將士放開了吃喝。

  眾人是一片歡呼。

  第二日,上官桀起來,領著眾人巡視了一番邊境長城,這才準備班師回朝。

  知道許延壽等即將班師回朝廷,長安提前許久便做了準備。

  當然,去的時候乃是急行軍,來的時候自然不必那么著急了,且軍中尚有傷患,速度更是慢下來。

  許延壽這次軍中的一百多人的直屬部曲倒是沒有傷亡。

  可惜就是此前在許延壽身邊伺候的韓滅胡,打了勝仗之后,傷口化膿,他沒當回事,的竟然感染破傷風就這么死了。

  令許延壽是唏噓不已。

  但人總是要向前看,回來的路上許延壽自然也沒閑著,將戰爭論剩下的內容:戰爭的特性:充滿危險、充滿勞累、充滿不確實、充滿偶然性;戰爭的目的:打垮敵人;戰爭理論:不是死板的規定而應是一種考察;精神要素:軍隊的武德和軍事天才;集中兵力:戰略上最重要又簡單的準則;進攻和防御:兩種最基本的作戰形式;民眾武裝:燎原之勢的熊熊烈火。

  這一系列的主要內容許延壽是一邊和這個時代的情況相結合,向那一百多部曲講解出來。

  當然,他不敢說這書籍比得上《孫子兵法》,但是至少夠直白,至少在戰術層面可以和《孫子兵法》一較高下。

  許延壽知道,此時他教授的這些人,現在盡皆還是一些士卒或者是較為低級的部隊官兵。

  但是許延壽詳細,他們可以成為一顆顆的種子,扎根軍中,說不定什么時候就開出美麗的花朵,收獲香甜的果實。

  終于回到長安了。

  大將軍霍光親自領著年幼的漢昭帝十里相迎。

  此時大將軍霍光接到漢昭帝劉弗陵的詔書,擺下天子儀仗設于長安宣平門外,城門兩側,旌旗招展,浩浩蕩蕩。

  目視到遠處浩浩蕩蕩的部隊前來,有人向城門之上的漢昭帝通稟。

  霍光聽到消息,領著漢昭帝下了城門。

  鳴鐘,鳴金鼓,奏鐃歌,鼓樂大作。

  匈奴僥幸未死的部眾,頸上皆以繩索束縛,踉踉蹌蹌邁著腳步,被牽到了城下。

  到了城門外,將士們壓著他們就跪在了城門外馳道旁邊。

  主將左將軍上官桀上前一步,向著迎上來上的漢昭帝劉弗陵單膝跪地拜道:“臣左將軍上官桀不辱使命,奉詔解圍朔方城,于朔方城外設伏,滅匈奴七千人,獲匈奴左大當戶首級,所獲首級、俘囚,謹獻陛下。”

  漢昭帝興奮的大喊道:“左將軍,做得好!”

  這群被俘虜的匈奴人一個個面如死灰,跪在地上,等待著不知是什么結果。

  接著霍光道:“陛下有詔書:匈奴無道,侵我城府,屠我百姓,其罪罄竹難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昭帝點了點頭重復了一遍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高臺之上,一人的聲音能傳多遠?

  然而最后三字落定時,漢昭帝身側羽林衛高聲重復:“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聽此喊聲,臺階之下的羽林衛也大聲喊著:“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一傳二,二傳四,四傳八……呼喝一層一層疊加,直到此次出征的將士均隨著紛紛齊聲喊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聲音直沖云霄!

  長安城百姓聽此,盡皆熱淚盈眶。

  自從貳師將軍全軍覆沒之后,長安城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未曾見過這樣的場景了。

  或者這次勝仗在漢武帝時期歷次勝仗之中并不算什么,僅僅是剿滅匈奴七千人甚至不到一萬人。

  在漢武帝時期甚至夠不上什么規格。

  但長安城的百姓已經許久未能見到這此前已經見識的有些麻木的場面了。

  他們在心里不知道有多么懷念。

  待聲音停止,霍光打開詔書宣讀起來:“制詔:有功當賞賜。左將軍領數萬精兵解朔方之圍,獲匈奴左大當戶首級。斬首、復活匈奴七千余人。加食邑一千戶,賞金一百萬。軍御史許延壽獻策、指揮有功,加食邑六百戶,賞金六十萬;護軍都尉趙充國指揮有功,封列侯。其余將士各有賞賜!”

  如今,盼了許久,終于再次盼來了一場等待了許久的勝仗!

  長安城的百姓的精氣神仿佛一瞬間又回到了那個“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武帝年代。

  漢昭帝聽著這雄壯澎湃的喊聲,臉上通紅,呼吸急促,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雖然自己此時僅僅是一個擺設,但不妨礙漢昭帝也為這次的勝利感到激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