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0章 龍江造船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建立明朝政權、統一全國后,就注意采取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展與海外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他曾說:”吾恐后世子孫綺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為了展對外交往,朱元璋及其兒子朱槽高度重視展造船業和海運,其中以京師南京的龍江造船廠最為突出。

  據記載,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命湯和造海船”造海船的船廠。

  當時最著名的就是南京的龍江船廠,又稱都船廠。

  據清同治《上江兩縣志》記載:“都船廠在儀鳳門,即寶船廠”該廠建于洪武元年,隸屬工部都水司,位于下關及三漢河地區,占地總面積弛口畝,是明初全國最大的造船廠。

  據《龍江船廠志,建置志》載“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開廠造船。

  其地東抵城壕,西抵秦淮街軍民塘地。

  西北抵儀鳳門第一廂民住官廓基地,南抵留守右衛軍營基地。

  北抵南京兵部宿地及彰城伯張熊田(深巫4丈)。”

  在今定準門至興中門一線以西、惠民河(原秦淮河)以東的部分地區。

  永樂二年,明成祖朱特“將遣使西洋諸國”為滿足“下西洋”所需的大量船只,龍江船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擴建范圍向南越過秦準河。

  延伸至三漢河地區。

  這里,東縈秦淮,西臨夾江,河渠港塘交錯,是制造大型海舶的絕佳處。

  據《景定建康志》記載,五代南唐時就在這里開廠造船,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造船處。

  此處也正是《鄭和航海圖》上所標的“寶船廠”的位置。

  由于”鄭和下西洋寶船”名噪一時。

  因而寶船廠也成了這一地區的地名,“寶船廠下寶船”、“中寶船”、“上寶船”、“寶船灘”等等一直沿稱下來。

  今天。

  南京城西中保村等地名就由此而來。

  當時,擴建后的龍江船廠以中保村的天妃宮為中軸,向北依次為“頭作塘二作塘三作塘”向南則依次為“四作塘”“五作塘六作塘”原“三作塘”以北還有“七作塘”每個作塘長紅回米。

  寬巫一的米不等,塘與塘之間隔刃墜米。

  這些排到有序的作塘遺跡,反映出當時龍江船廠規模的巨大。

  除有作塘外,擴建后的龍江船廠還有七個作坊:細木作坊、捻作坊、鐵作坊、蓬作坊、油漆作坊、索作坊、纜作坊。

  這些作坊是造船工業的配套工程,每個作坊的規模也相當可觀,僅其中專門制造船篷的作坊篷廠,就有廠房的間。

  世代以造船為業并在龍江船廠工作的工匠約叨戶,外加雜役、臨時雇用的小工和定期參加生產勞動的軍夫。

  常年在廠勞動的人數在千人以上。

  龍江船廠制造的海船,在展對外關系中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鄭和下西洋”期間,龍江船廠承造了大量巨型海船。

  據《明太宗實錄》卷刀、引、凹已載。

  永樂二年,朱林“命京衛造海船凹艘”;永樂五年九月,命都指揮王浩改造海運船鋼艘,備使西洋諸國;永樂六年正月。

  再命工部造寶船昭艘。

  自永樂二年至六年的四年中,共命工部及京衛造海船嘔艘,改造海運船碘艘。

  龍江船廠在“鄭和下西洋”中是立了大功的。

  除此以外,龍江船廠還制造了很多其他船舶。

  如正統七年,參與制造了勁艘遮洋船,這些遮洋船都在一千耕以上,都是巨大的海船。

  后來還相繼制造了四百科以下的戰船、黃船、巡船、湖船、淡船等。

  不過。

  自“下西洋”結束后。

  船廠的規模日漸縮至嘉靖十五年后,則主要制造四百料以下的戰船、黃船、巡船、湖船、淡船等等五大類羽種規格型號的內河船舶了。

  只可惜,如此雄偉的造船廠,卻突然隕落。

  明朝隨后的禁海政策,讓龍江造船廠徹底的被荒廢了。

  要是龍江造船廠沒有被荒廢的話,十五、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怎么會沒有中國人的影子?西洋列強的艦隊。

  又怎么有資格在南洋上晃悠?說不定,明朝的艦隊,都可以搶先控制地中海了。

  福海和寧海在張海濱的指引下,緩緩的進入龍江造船廠。

  張準放眼看著四周,果然是一片的荒蕪。

  所有的作塘,都已經變成爛泥塘。

  由于多年沒有清理。

  原來的作塘,都已經被淤泥堵塞了。

  水面上到處都是雜草,到處都是水浮蓮之類的。

  時不時的,有不知名的水鳥飛起。

  寒冬臘月的。

  水面上的植物,卻是格外的旺盛。

  水面是暗綠色的,時不時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漩渦,也不知道下面隱藏著什么。

  水位很淺,吃水深的福海顯然無法行集進來,只能無奈的停靠在外面。

  平引。

  免水比較淺的寧海還堪堪可以行駛進準等人。

  丁嘖力到寧海的上面,繼續向爛泥塘的深處進。

  由于沿途已經荒廢了太久,經常出現各種雜物,所以,即使是寧海號福船,也要小心翼翼的操縱,才能緩緩的進來。

  周正宇打醒十二分精神,全神貫注的操縱船只。

  生怕陷在淤泥里面出不來。

  說真的,要是真的陷在了淤泥里面,還挺麻煩的,就算用福海來拉。

  都無濟于事。

  幸好張準在離開顧家的時空,基本清空了船上的物資。

  否則。

  福海和寧海。

  根本不可能駛進來。

  寧海慢慢的前行,張準舉起千里鏡,慢慢的觀察四周。

  這時候,已經是殘陽夕照,天地間一片的昏黃了。

  在龍江造船廠的遺址,看夕陽落下,倍加感慨。

  這里,曾經是多么的輝煌啊。

  一艘艘嶄新的船舶,在這里下水,然后浩浩蕩蕩的順著長江進入大海。

  飛馳在全世界的海洋上。

  那是怎么的一番壯麗的景色啊!現如今。

  卻是變成了這個樣子。

  隱約間,還可以看到爛泥塘的兩邊,有巨大的好像后世滑軌一樣的東西,應該是船只下水的時候使用的。

  不過,那只是小型船只使用的。

  最大型的寶船,都是直接在千船塢里面造好,然后慢慢放水進來,將船只漂浮起來的。

  “咦?那邊有人!”忽然間,張準現,在兩岸的蓬蒿里面,居然還有好些人家。

  這些人家都非常的殘破,全部都是茅草屋。

  外面都是黑漆滌的。

  有的還遠遠就能看到一個個的破洞。

  隱約間。

  還能見到部分瘦骨磷響的老人,在那里麻木的走來走去的。

  很少看到年輕人和孩子。

  偶爾看到幾個。

  神情動作,似乎有些怪異,好像和正常人不太一樣。

  甚至其中有幾個,在這樣寒冬臘月的天氣里,居然不穿衣服。

  張準緩緩的問道:“張海濱,他們是什么人?為什么還留在這里?這么冷的天氣。

  怎么連衣物都不穿?”張海濱黯然說道:“他們都是昔日船匠的后代,只是因為沒活干,又不能離開,只有在這里窩著了。

  這片爛泥塘,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所在。

  爛泥塘有些蓮藕出產。

  他們就是依靠種植蓮藕為生的。

  有時候,他們也會鉆到爛泥里摸泥鰍或塘虱。

  要是摸到泥鰍或塘虱還好,要是摸到水蛇之類的,就糟糕了。”

  他神色黯然的介紹說,由于船工們的日子實在是太差,越來越少女人愿意嫁給他們。

  到他們這一代。

  能夠娶上媳婦的。

  已經是很少很少人。

  十個人當中,可能只有兩三個是可以娶上媳婦的。

  沒有媳婦,自然就沒有后代了。

  俗話說,不孝為三。

  無后為大,沒辦法,船匠們只好到外面去找一些不健全的女人回來,繁衍后代。

  船工們當然想改變自己的生活。

  可是,面對這么糟糕的環境。

  又有幾個女人愿意嫁給他們呢?就算偶爾有幾個嫁過來的,也是本身不健全的,要么是手腳不健全,要么是精神有問題。

  手腳不健全的還好,生出來的孩子,起碼是健全的,但是,精神有問題的女人,生出來的孩子,有相當大的幾率。

  孩子也跟著有問題。

  張準看到的那些不穿衣服,走來走去的,就是精神有問題的。

  他們從生下來的時候,就是傻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爛泥塘周圍的傻子是越來越多了。

  或許。

  再過幾年。

  這里就要變成瘋人村了。

  因為有這些傻子的存在。

  外面的人,更少到來。

  久而久之,這里就頗有點和人隔絕的意味了。

  要不是張海濱有親人在這里,他也不會到來這個瘋人村的。

  實在是太悲慘了。

  他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景。

  “的確是太悲慘了。”

  張準無語的點點頭。

  悲催。

  實在是太悲催!如果只是看到南京城的繁華小誰能看到。

  在華麗的繁華背后。

  還有如此悲劇的村落。

  他們就是大明朝的一個縮影。

  科學技術乃是第一生產力。

  當一個國家的工匠,技術人員,已經淪落到這樣的地步,這個國家,又怎么會有前途?八股文這些垃圾。

  可以救國嗎?整個國家的風氣只想著當官,只想著撈錢,這樣的國家,想要不滅亡,都是不可能的。

  老天不允許啊!寧海越是往里面走,度就越慢,時不時的,都能感覺到船底有什么東西在阻礙前進。

  顯然,是船底已經觸碰到淤泥了。

  不過,這里的淤泥。

  還算柔軟,寧海也是嶄新的大船,可以將淤泥撞開,繼續前進。

  但是,毫無疑問,寧海已經無法繼續前進多遠了。

  幸好,不久以后,爛泥塘也基本到頭了。

  張海濱指著前方說道:“大人,屬下提到的圖紙,就在那個佛塔村里面。”

  張準疑惑的說道:“佛塔村?”他順著張海濱所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一座殘破的佛塔,大約有十來丈高,三四丈寬,是尖尖的圓形塔結構。

  佛塔的表面,已經暗淡無光,上再還掛有很多的枯技敗葉。

  這樣的佛塔,在很多寺廟里面訃品二是,出現在這里,就昌得有點突東……隨即明白過來了。

  古代人由于沒有現代的航海知識,將很多大自然比較罕見的現象。

  都歸咎為神靈的影響。

  如日月星辰的運轉。

  臺風颶風信風季風,海浪海潮等。

  在做大事之前,必定要先求神拜佛,祈求順利。

  在每艘船開工之前。

  都是要祭神拜佛的。

  以當時的工作條件,出現人員傷亡,是非常正常的。

  祈求滿天神佛保佑,就是祈禱開工順利,不要出現傷亡。

  這個祈禱的心理,其實和水手們出海前。

  請求海神的保護是一樣的。

  事實上,薛知蝶的造船廠。

  才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

  就已經有兩個工人,在干活的時候,不小心從高處掉下來,被摔成了重傷。

  其他情形造成的輕傷,數量更多。

  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有一兩個傷亡的。

  龍江造船廠的工匠們,專門在這里修建一座佛塔,希望排除一切不良的影響。

  倒也能理解。

  佛塔的附近,有一個,陳舊的碼頭。

  大概當初建造佛塔的時候。

  所用的石料都是最好的,這個碼頭經歷了遙遠的風霜歲月,居然還沒有崩潰。

  只是石頭的上面,多了很多青苔,看來這些年來,很少來參拜佛塔了。

  同時,棧橋看起來也是完好的。

  寧海緩緩的停靠在棧橋邊上。

  張海濱提醒說道:“各位小心”話音未有,那邊已經傳來咔嚓一聲,跟著有人不幸的跌落在水里。

  張準扭頭一看,現赫然是急性子的朱承泰。

  原來,船只靠岸的時候,急性子的朱承泰,又忍不住頭一個上岸。

  結果,這些棧橋因為年久失修。

  早已經腐朽不堪了。

  來往的行人為了安全,在棧橋中間的位置,鋪了幾塊較新的木板。

  但是,朱承泰沒有踩到這些木板。

  而是踩到了旁邊的瓚朽的木板。

  于是,倒霉的朱承泰,很不幸的從棧橋上直接跌入了泥塘里。

  眾人都是暗自警懼。

  這個佛塔村,到處都是如此的殘敗,搞不好還有更多的天然的陷阱。

  難怪這里要與世隔絕,又有瘋子,又有陷阱,一般人誰敢進來?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嗎?“他娘的,倒霉的又是老子!”“暈!怎么還有條泥鰍”。

  朱承泰好不容易才被拉上去,全身已經是臟兮兮的了,要不是站起來。

  根本看不出人形來。

  更令人忍俊不住的是,朱承泰被拉上來以后,軍服的衣兜里,居然撈出一條泥鰍來。

  也不知道這條泥鰍是怎么就鉆到了他的衣兜里的,動作實在是太快了一點。

  他的虎賁饒槍管里已經全部都是黑色的淤泥,暫時是無法使用了。

  幸好,張準帶了一百支的虎賁統備用。

  更幸運的是,朱承泰盡管很狼狽,人倒是沒事。

  就是喝了兩口臟兮兮的污水。

  有種想反胃的感覺。

  又幸好,這年代沒有玻璃什么的說法,也沒有人隨便的往爛泥塘里傾倒玻璃燈垃圾,否則,他這一下,不死也是殘廢。

  當然,在這樣的天氣。

  突然跌入水里,被凍得渾身抖,那是必然的。

  幸好虎賁軍的戰士們身體素質都不錯,上船以后,急忙洗干凈,換上干爽的棉衣,這才沒事。

  佛塔村還沒有進去,就給了大家一個這樣的下馬威,大家對這個佛塔村的印象,可想而知了。

  有朱承泰的教刮,大家上岸的時候,都非常的小心。

  為安全起見,劉棟等人,還將木梯擺在了棧橋的上面,大家從木梯的上面走過去。

  每次只走一個人,均勻受力,確保無虞。

  結果。

  包括張準在內,一個個都好像是走高蹺一樣,姿勢怪異無比。

  好不容易上岸來,就聞到了陣陣的惡臭。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當初的楊家屯,甚至,比楊家屯還要更加難聞一點。

  楊家屯那邊,畢竟有海風時不時的吹過來,可以吹散部分的臭味。

  但是在這個佛塔村,卻是沒有什么風,聚集起來的臭味,足可以讓神經最強的人崩潰。

  即使是張準,也不得不努力的掩住自己的口鼻。

  努力的適應一段時間以后,才勉強可以呼吸。

  旁邊有幾個衣衫襤褸,渾身臟兮兮的人,麻木的看著張準,眼神都是呆滯的。

  一點表情都沒有。

  又有人對著張準傻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

  還有女人露著兩個耷拉,對著大伙兒傻笑,搞得上來的虎賁軍戰士,臉色都怪怪的。

  只好移開目光。

  不用問,就知道這些人的神經,不太正常。

  你要是和他們說話。

  又或者是驅逐他們,那自己也變成傻子了。

  幸好,張準還是很有辦法的小下令從船上扛來一大包的煎餅,分給他們。

  就算是傻子,對食物也是有天然追求的,帶著濃濃香味的煎餅更是如此。

  于是,煎餅分下去以后,他們都乖乖的啃煎餅,再也不進行圍觀了。

  眾人于是得以順利的脫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