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6章 財大氣粗的鹽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桌上還有幾張紙條,李婉柔沒問,趙銳也就沒說,這幾張紙條是情報處,利用飛鴿從各地將消息傳至河南,然后再傳至南京。

  雖然晚了三天,但也足以讓趙銳對各地的局勢有了個清晰的了解。

  對于崇禎急吼吼得調孫傳庭大軍南下江淮,趙銳也是笑了。

  山東可是京師的門戶,他要揮兵北上,必先拿下山東,否則側翼就無時無刻有暴露在孫傳庭大軍之下的風險。

  可以說孫傳庭的大軍比京營的大軍,更為重要,因為山東既可以快速北上救援京師,也可以突襲河南。

  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戰略要地,崇禎竟然想都不想,就讓孫傳庭帶大軍南下,也不怕他聲東擊西突襲山東。

  倒是孫傳庭的應對,讓他眼前一亮,將精銳老兵都留在了山東,只帶剛招募的新兵南下,到了徐州更是停了下來。

  趙銳也不得不佩服,老孫的手段毒辣,接著南下江淮的圣旨占了徐州要地,從此一腳踏南北,錢糧不缺,兵源亦是不缺。

  而洪承疇和盧象升的應對,同樣不差,兩人都默契的選擇按兵不動,甚至還有示敵以弱的假象。

  故意讓自己放心從河南抽調大軍南下江南。

  一時間,趙銳還真有些羨慕崇禎,這三位此時不但都忠心耿耿,見識與手段,在大明一朝也都是難得一見的。

  每個都是獨當一面的文武能臣。

  如今都手握重兵,所以趙銳也并不敢大意,掉以輕心,讓三人有機可乘。

  不過,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君無能,累死能臣,三人若不學自己做梟雄,對崇禎的圣旨唯命是從,依然免不了前世的結局。

  自己才不會跟三人玩陰謀詭計,要玩就玩火槍大炮,玩堂堂正正之戰,想要自己抽掉河南的兵馬南下,那是做夢。

  拳頭捏在手中蓄勢而發,起到的作用,只會比直接打出去更佳有效。

  第四鎮入江南,勢必會激起整個江南士紳地主的激烈反抗,可在汝寧府蓄而不發,江南所有的牛鬼蛇神反倒會老老實實。

  三天后,當各地鹽商再次瘋狂的采購了半天精鹽,發現趙家商行仍然還有精鹽出售,不免都有些慌了。

  哪怕再家大業大,此時銀庫中的存銀也寥寥無幾,精鹽則是堆的都快放不下了。

  “劉兄,這可如何是好?”

  “已經整整一千六百萬斤了呀!那趙家商隊必定是從四川采購了大量的鹽巴。”

  “諸位先不要慌,天塌不下來,這樣吧,劣質食鹽即刻漲價,一斤一兩一錢,咱們再派人去四川打點一二,想要阻斷趙家商路并不難。”

  “那這鹽還要不要采購了?”

  眾人都望著劉員外,不采購那些大戶一旦跟風,今年休想賣出精鹽。

  “老爺不好啦!”

  正當劉員外陷入猶豫當中時,老管家急匆匆的跑了進來。

  “什么事如此慌張?”劉員外神色有些難看地道。

  “老爺,城中的趙家商行出售的精鹽剛剛突然降價了。”老管家急的是滿頭大汗,也顧不得人多失禮,顯然也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

  “什么?”

  “降了多少?”

  劉員外和一眾鹽商刷的一下全部站了起來,在座的都是精明無比的商人。

  趙家商行精鹽價格這時候不漲還減,意味著什么,他們再清楚不過。

  同樣也說明,人家的精鹽儲量還充足的很,并不懼怕他們收購。

  “三兩四錢!”

  老管家一字一句的道。

  “劉兄,這可如何是好?”

  “這下糟了!”

  一眾鹽商急得是團團轉,劉員外一時也拿不定主意,若不繼續收購,將趙家商行買空,他們的精鹽就休想賣出去。

  可想要繼續收購,又不知道對方的庫存到底還有多少?

  何況大家手中的現銀也不多了,想要再大量收購,就只能去借。

  最終眾人打算再等一等,將劣質食鹽的價格提升到一兩二錢一斤。

  反正精鹽只要儲存的好,放個幾年都不是問題,在南直隸短時間賣不出去,還可以去兩廣福建江西。

  可接下來的幾天,壞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首先就是趙家商隊,竟然主動減少了劣質食鹽的采購量,銳減到了平時的一半。

  再則就是趙家商行的精鹽價格都降到了三兩一錢銀子一斤,一眾鹽商是再也坐不住了。

  三兩一錢一斤,足以讓許多商人,鋌而走險將趙家精鹽販賣到南方各省。

  “劉兄,你倒是想想辦法呀,如今咱們的精鹽賣不出去,劣質食鹽的出貨量又減少了一半,這樣下去非得出大事不可。”

  “各位,如今也只有放手一搏了,老夫就不信憑我等的財力和影響力,還買不空他趙家的精鹽。”

  劉員外一咬牙道。

  眾人也知道,除此之外再無他法,否則任由趙家精鹽,這樣細水長流的販賣下去,他們花出去的四五千萬兩的銀子,要足足虧損近千萬兩。

  于是各家回去后,紛紛和其他商人借銀子,再次瘋狂的采購起精鹽來。

  這次根本就沒有剎車的想法,顯然想一口氣買空。

  而各地的大戶,見這么多人搶購趙家精鹽,雖然家中的精鹽已經足夠用到過年,但依然還是跟著去搶購一些。

  終于在瘋狂的搶購了一天后,南直隸各地的分店,紛紛掛起了精鹽已賣完的牌子。

  一連幾天,見牌子都沒有動,一眾鹽商這才重重的松了口氣。

  不過,一個個也欠了一屁股的債,有華夏銀行做標準,每月的利息都高達幾萬。

  眾人一番算下來,發現一月內他們整整采購了近三千萬斤的精鹽。

  耗費的銀子近一萬萬兩,各人不但將自家的存銀用光,加起來還總共欠下了四千多萬兩的借款。

  也就是江南的商人,都知道兩淮鹽商家大業大,店鋪房產良田數不勝數,這才肆無忌憚的借錢給他們。

  就連趙銳都讓銀行暗示過,表示可以借錢給他們,月息百分之四,奈何人家根本就不怕借不到錢,并不買銀行的賬。

  一眾鹽商雖然心痛無比,但好在是將趙家商行采購的無鹽可賣了。

  于是紛紛在自家店鋪打出牌子,普通精鹽三兩一斤,成色上佳的精鹽,三兩五錢一斤。

  顯然他們也知道,如今大家暫時都不缺精鹽,一下漲太多是沒人會買的,所以必須要慢慢的漲,一點一點的漲。

  同時為了回籠現銀,劣質食鹽的價格也飆到了一兩四錢一斤,這讓普通百姓都快瘋了。

  一時間,大明各地吃不起鹽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到處都是造反的百姓。

  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三人也是大怒,為了安撫住治下的百姓,只得出面和鹽商協商,由他們統一采購,價格絕對不能超過九百文一斤。

  鹽商也擔心會成為公敵,背后的關系網會拋棄他們,加上主要還是針對趙家商隊。

  所以也就同意了西北湖廣山東九百文一斤,其他各省一兩銀子一斤,唯獨趙家商隊一兩四錢一斤。

  各省巡撫也都是有樣學樣,由官府出面統一采購食鹽,然后抽取一些利潤,賣給當地的商人出售。

  為此,各地的巡撫都是舉起了屠刀,查辦了不少貪官污吏,才將食鹽的價格穩定。

  沒辦法,能做到一省巡撫的并不是傻子,鹽的價格貴一些可以,但絕對不能貴到百姓徹底吃不起。

  可以說,大明的鹽業,被趙銳逼的向前推動了一大步,那就是官商結合販賣食鹽。

  以前各地巡撫肯定不敢這樣做,但有趙銳的例子在前,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在后,他們還怕個屁?

  畢竟食鹽生意,有哪個不想染指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