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正文210 有緣自會相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歷史時空  二十六日正式分完了家,文箐原以為,與周成周盛兩家就此相安無事,尤其是姐弟二人,那更是關起門來過日子了。沒想到,在二十七那天,文箐正在屋里同小西還有周瓏整理行李,卻沒想到文簡額頭上紅了一片,跑。

  然后是李氏與鄧氏驚尖聲,一個罵被就被人打了難道不還手么,一個哭被打得嘴角破了?緊接著,似乎就是二人也沒問青紅皂白地指責起來。

  文箐看著文簡受傷了,心里也疼,帶了文簡兩年,可從來沒讓他磕著碰著哪處。可是心疼歸心疼,事兒得問清楚才行。

  一問才知是與定旺他們家的幾個小子打了一架。究其緣由,還是昨天分家時,定旺說到了徐氏為娼ji,文簡當時還不是特明白,只曉得是不好的話,記在心底里。

  今日文筵陪與小叔陪同周敘去縣里了,文簡便與其他幾個在長房的院墻下面玩,然后有只貓躥了出來。這個季節,春天來了,已經沒有慵懶在家的貓了。可這只,文笈認得,這是定旺家的。

  大人的仇恨,既不是秘密,自然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

  文籌記恨定旺罵自家爹是瘸子,就說要逮了這貓。

  韋家大小子在文笈耳邊說了幾句,文笈對著們說前年簡弟的狗淹死了,現下我就淹死這只貓。”

  文簡想到自家的小狗太可憐了,勸文笈不要馬貓弄死了。文籌可不管了,合著幾個孩子圍著貓,就不貓爬出墻去。貓那般靈活,幾個孩子哪里逮得住,在院墻后門口,爬門出去了,文籌叫喚著,伙同幾個追了出去,然后遇到了定旺家的孩子。于是先開罵。那邊孩子常年在父母的罵聲中長大,罵起人來自然要比文籌他們厲害。

  這罵架過程中,扯出了些事,文簡再次被罵作子養的,有人生沒人養,又罵徐氏賤ji一個,活該被休;最后聽文笈說要打死自家貓,定旺那邊的孩子哈哈大笑,得意地說前年那小狗,就是打死了,然后有在院子池塘里,偏聽說是文笈背了黑鍋。

  這邊孩子罵不過,文笈卻因這事想到了前年被爹要得半死,氣狠了,便沖上前去拼命。他去了,文籌雖平時與文笈也打打鬧鬧,這回子也終究是情深,沖了,文簽他們上去拉架,文簡被裹進了人群中。

  終歸是文笈這邊孩子多一些,韋大小子又是個敢出手的,要得定旺家的孩子一個個四處逃躥。這動靜太大了,引出定旺家的娘子。挨要了,作娘的自然要幫,于是便上前要來扭文笈他們,一邊罵文笈他們都是野種,甚至說到龐氏以前的事。文籌他們一看這般情形,撿了石子扔了幾顆,然后就逃回家來。

  文箐聽得難過,常熟這地方,只要有定旺他們在,就免不得有是非糾纏。她想,還是早點兒離開才是。

  李氏與鄧氏二人曉得事情經過后,護犢心起,二人齊心要去找定旺算帳,曾氏想攔也沒攔住。文箐約束文簡莫要再出院子。過幾天就回蘇州。

  文簡十分不高興地道:蘇州不好玩。這里還種了花,過些天可能就開花了。

  這原是文箐哄他的話,沒想到他是十分惦記這個。文箐只哄他,蘇州院子里子也有花花草草的。

  文簡噘著嘴道:你騙我,以前在舅家家說好了,到蘇州,可以養雞養狗,如今一樣也沒有。

  文箐聽得心酸。文篋有哮喘,見不得這些帶毛的動物,故而李氏要求院里這些小動物一個也不要有。就是那些野貓來串門,也被李氏使了婆子驅趕走。

  孩子的意思就是:你說了,就得做到。

  文箐目前受限,哪里能作主?否則這點子小事,又會讓弟弟這么失望?只道:以后搬到的宅子去了以一,隨便哪樣都可以。

  文簡問:那要多久?

  文箐無語。二十六日分家,提及徐姨娘,似乎不知不覺中得罪了周敘。而李氏嫌文箐老招惹是非,也不多理她,更別提幫她解惑了。

  周瓏回屋后,道我不是讓你莫要在伯父面前提那事嗎?你不聽勸,還當著族人的面說這些呢?唉……”

  文箐問她:為何定旺說姨娘是被周家所休?不是明明被迫是判離嗎?

  周瓏以問她道周家休了,還可以收回。朝廷的旨意,還能收回嗎?”無錯不跳字。

  文箐認為這是兩碼事。她更在意周家對姨娘的態度。

  可周瓏沒心情與她提這個。她作為庶女,在記憶中,方氏沒地位,于是過得十分謹慎,不曾爭風吃醋,便是這樣,生怕一不就人了規矩被人捏了把柄給趕出了周家門,尤其是周復去世后,方氏過得更是。周瓏認為,徐氏再悲,可她在二哥心中那就是個寶,沒人可取代的,還有可抱怨的。二哥的事,也都因為徐氏的出身才所致,否則哪里會讓父親連帶著中風早死?她對徐氏,雖因方氏與其皆為妾室身份,曾因革些舊事有過感激,有過惺惺相惜,可是事發后,她也怨過徐氏。讓她多說徐氏的好處,她還真說不出多少來。

  文箐不解這其中到底發生些事,周敘為何反感提這個問題。在她沒有答案之前,她也曉得讓周敘不快,本來好不容易在周敘那邊的良好印象,又被一手摧毀。如今,說后悔?談不上。

  這事不解開,她心里老是疑惑,于是就找陳媽來詢問。正在說著呢,就聽到李氏說馬上回蘇州。

李氏與鄧氏同定旺那邊再次吵了一架,李氏火氣沖沖地,然后就叫囂著:馬上返蘇州,那宅子里定旺他們的物事這就扔出去  她一心替報仇,當下就帶了文篋還有余氏,要去蘇州清算定旺那宅子的事情。周同要修整院子,鄧氏借口要照顧四郎,不同她一道管那宅子的事,反正是三嫂按原價付錢給了,再沒事兒。李氏見她不相幫,真正是過河拆橋,一生氣,真不管他人,只帶著自家孩子當下就返。

  文箐這邊還想與阿素說些話,和陳媽聊會天,再說還沒整理完呢,哪能馬上就走。她是不想再回常熟這邊了。

  李氏道那你與小姑隨了你小嬸子一道吧,我懶得管你們了。”

  陳媽如今是平了冤,能進院門了。聽到這事兒,勸文箐:還是早早回蘇州好,魏氏身子不適,在她面前討好一些,興許與長房那邊關系不會因昨天的事受影響。

  文箐委屈地想哭,偏不能讓陳媽擔心,只作懂事地點點頭。

  陳媽勸她,有些事我也不太清楚。你這一個勁追問這些舊事,就是問清了,又不能作主,只會苦了。姨娘雖不能葬于祖墳,只是四爺暗中將姨娘的那琴,都隨了老爺下葬了。有些事急不來,日后再想法子便是了。”

  她說這些話純粹是寬慰。畢竟,哪里有法子可想?真有法子,也不至于現在這般光景了。從她私心來說,她不想與老爺旁邊再出現姨娘;可是見得文箐這般傷心,想到徐氏之死,心中也不安,只覺又對不起徐氏,有時也左右為難。

  文箐擦了淚,現實的無奈,往往她的掙扎,若是時候不當,只會把縛得越緊,于事無補。她有時也恨過,惱過,可真的如陳媽所說:急不得。

  提到阿素,曉得她身子還算好,只是周家的事,文箐姐弟當日出事,她憂心難安,眉間不展,如今既知安然,似乎心結已解,這兩日,神情也好了些。興許,過不了幾日,就立即再起程去山西祭祖。

  陳媽說及這些,言語之間免不得就憂心忡忡。文箐道你要是不放心,大可以陪著她去。陳媽搖了搖頭,她心里仍是掛念陳管事與栓子,一日沒歸家,一日便不寧。

  文箐與她對坐,這種悲傷情緒極難排遣掉。直到周瓏來通知:咱們還是明日也返蘇州吧。這不僅是她一個人掛念方氏之故,同時也是長房那邊做出了決定。

  彭氏剛返回常熟幾日,現下忙著安排莊子里的各種事情,自然是走不成。曾氏心里有打算,眼下只大嫂一人在家姑面前,,說不定能討得些歡喜。李氏與鄧氏一走,她也就說要返回家。彭氏想了想,讓文箮也趕緊回蘇州守著祖母盡孝。

  文箐苦惱著,不得已,二十八日,只好帶了弟弟,同周瓏,隨曾氏與文箮返家。

  文箮想去買首飾給母親做生日禮物。在船上找文箐商量。

  文箐尋思著,春明前后可能要去沈家,得給沈顓的幾個帶幾樣物事,便也同意。可是說到這些首飾方面,她便說周瓏眼光好,又道小嬸曾氏是從京城來,對這些首飾肯定比與文箮更懂一些,莫不如找她們二人商量。

  文箮便著意陪著曾氏,討好小嬸,說著蘇州的一些熱鬧,一些有名的商鋪。

  曾氏非常煩周顧這個時候去世,她同周正成親快兩年半多了,周敘死了,要守孝,周去近,又得守孝,然后以為要上京了,沒想到周顧又沒了,于是和周正的夫妻生活沒了,等于二人成親一這兩年半年頭過著和尚尼姑一樣清心寡欲的日子,這對于周正新婚的日子來說,難熬。而曾氏卻想生個一兒半女來鞏固在家中幺媳的地位,所以此時,心情十分不好。

  在船上,一眾之中,就她讀的書最多,又是京里來的,難免就帶了幾分高傲。聽說堂侄女文箐姐弟的事,雖覺詫異,可雷氏有時總提及沈氏,她無緣見得,并不以為然;想想文箐的身份,姨娘所生,而這個姨娘則鬧得滿城風雨,周家不得安寧,連朝中好事者都有提及,娘家也說及這些。可就是這么一個妾生所生子女,偏又入了家舅的眼,明明當初是家舅勸叔父寫休書,好保全周鴻。這些事情,似乎矛盾著,可又讓人迷惹,不解。

  同文箐同船來,同船返,文箮有事都先找她商量,再來找。曾氏免不得又多瞧文箐幾眼,卻也只瞧得她臉上隱隱含笑,既沒有討好,也沒有看笑話的意思,倒是有幾分安然。

  曾氏來到蘇州就是奪喪,在家守制,還真是沒出門逛過,有心去看看蘇州的繁華,又怕人言。故此,不免有些猶猶豫豫地道妥嗎?要是被人撞見了,只怕不好。”

  文箮小聲道四妹與小姑都不會說,也陪我們一起去。文簽與文簡也好久沒上街了,方才在船艙里鬧著要去閶門尋吃的。下人們,給他們幾個賞錢,他們也樂得上街看一眼。”

  曾氏見侄女表情有些乞求狀,知她十分想上街,便有些不忍,可終究怕出事,無法擔責。仍不放心地道你可是有非買不可的物事?”

  文箐在一旁,看文箮這么小意,免不得幫她說一兩句好話。道小嬸嬸,二上街,可不是為了,是為了二伯母的生日。”

  曾氏恍然大悟,當下就同意了。

  曾氏與周瓏帶了帷帽,文箐嫌這個太影響視覺,正好行李里有的男童衣物,就拿了出來。文箮與她身量差不多高,一時好奇,免不得將另一套也穿了。開始時,文箮還有些扭捏,走路還樣,不敢邁大步。文箐在一旁瞧著,看別扭,還是周瓏沒忍住笑,提醒道文箮,你還得多學著走幾步路才成。”她這一笑,差點兒讓文箮摔一跤,羞紅了臉,終究是換回了女裝。

  船至閶門,停了,提著錢,與孩子,帶著幾分雀躍,不安、好奇、欣喜上岸去。

  蘇州的繁華,在文箐眼里,某些方面仍不及杭州,除了因杭州無關稅以外的緣故,更是因為前幾十年,蘇州的富戶皆被朝廷下旨搬遷到南京、鳳陽、北京去了,使得商業一度受了很大影響。如今,這二十來年,似乎沒再有富戶的搬遷,于是慢慢地商業又開始有了起色。

  文簡非要鬧著找面點吃,他這些日子只吃米飯,又有些想面食打打牙祭。文箐可憐他,于是便凡他提出要求,只要不過份,皆一一點頭應允。

  一時之間,赤豆圓子、生煎、栗子糕、青圓子……等等也沒分是大米做的糕點還是面食糕點,叫了這個點了那個,吃一攤又到一個館。其中,青圓子這個物事,曾氏十分好奇,這大冬天里還有這個。后來才曉得,人家為了做這樣物事,是提前做的干貨才用水泡開,也不知究竟是保持這綠色的,反正這也算是人家的獨家絕味。另一道讓大家吃得十分可口清淡的則是茶蝦,不外是有茶葉作為配料,做出來的一道蝦。這個處劃葷食,曾氏與周瓏還有文箮因為周顧剛去世,不免就擔心被人曉得現下開葷,傳開來不好,堅持不吃,文簽與文簡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吃完了,嘴一抹,朝其他幾人誘惑道好吃。”極得曾氏喜歡的是素雞素魚,一下子買了不少,好討魏氏喜歡。文箐本想攔阻,怕她一不經意,就這些物事泄露了她們外出的事。曾氏也不是個笨的,她想到了理由。

  吃得開心了,便是直奔金飾店去。聽文箮道:有名的是江記鋪子。她說這個的時候,臉上又有幾欣喜,又有幾分不好意思,后來文箐才明白這原因。

  文簽有些別扭,提了幾樣文房物事不愿走進首飾店,眾人讓小月陪著他與文簡在隔壁的一家琴行里呆著,莫要走動。隨了文箮進去。她手里有錢,只挑喜歡的,很快挑了兩三樣物事,準備給沈家的們。可是文箮那邊是挑花了眼,哪一樣都好,她錢又少,于是拿起這個又舍不得另一個,眼里還看一眼第三個……

  曾氏與周瓏也是看花了眼。一個是才來蘇州,北地的首飾與南方果然不同,南方做工更精細花巧些,對于來說,這就是莫大的誘惑。周瓏的月便沒動過,一直為嫁妝作準備,今次好不容易上街,已有打算要挑幾樣頭面物事。

  這三人都精挑細選,還要同時算計著錢財。文箐忍得難受,擔心弟弟,免不得面上就露了一點焦急。文箮拿了兩支銀釵子兩副銀耳環,合計下來得有七八百貫鈔,可是只能取一樣,不舍地放下其中一樣,看看其他三樣,又發愁。文箐讓身邊的婆子取了的包裹來,偷偷地付了那四樣的錢。

  而周瓏卻是瞧著店里拿出來的一樣物事發呆:如果沒看的話,實在是象四嫂前年戴在頭上的釵子當然也可能相似。她很喜歡,可是又怕重樣。免不得就向店家問詢能否有類似花樣的?”

  店里照顧女客的是婆子,搖頭,說這些是精品,就花樣就一兩件,所以貴。

  周瓏嘆口氣。放下來,又不舍。“可惜四嫂有一件與這個一模一樣的……”

  文箐看尋釵子,是蘭花形狀,花形極是別致小巧。見她這般不舍,便道小姑日后出嫁,又不與四嬸在一處,倒也無妨。”

  曾氏也這般勸道。

  首飾挑好了,文箐想先行下樓去找弟弟,周瓏見曾氏還在同伙計說些,便說陪她一起去找文簡。

  門口處,文簽與文簡卻在那里同兩個陌生的男子。聽得樓梯口處有動靜,文簡一回頭,興奮地叫道”

  另一個很熟悉的聲音響起慶弟”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