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正文194 文箐坦白交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正文194文箐坦白交待  余氏一大早來給文箐送錢。

  文箐笑著聽她替三嬸解釋:“四小姐,三奶奶一想起來,只著緊了讓我快過來,年前,我偏把這事給忘了,現在來給四小姐請罪。”

  俗話說:伸手不要笑臉人。她這副討好的態度,再加上人家送錢上門,文箐自然只會表現得十分高興,又哪會去多嘴說些討嫌的話來。前幾天早聞聽周家有月例一說,只是沒想到,居然三嬸還備有自己姐弟的月例。這對于她來說,也算是一筆小小的意外之財,而這個意外之財卻是盡管拿了光明正大地花銷出去。“余媽,你這特意給我送來,我該謝你才是,怎會怪罪于你?若真是那樣,我豈不是好賴不分了。”

  余氏讓她清點一下,錢帳還是要過了眼,點好數目。文箐一看她抱來的是錢匣子,只得打開來,內里是一百貫寶鈔,再加十吊銅錢。“難為三嬸與余娘子想得這般周到,春節打賞,我正缺銅錢呢。這下,倒是解了困。請替我多謝三嬸,侄女感激不盡。”

  余氏心道:四小姐也是重錢啊,如今這番話說得多好,若是常常這般,又怎么會不討三奶奶的喜?

  文箐要給余氏打賞,余氏卻堅拒,說了幾句話,便走了。

  嘉禾開門沖進來時,見四小姐嘴角帶著笑,一個人正在屋里數著錢。她有些慌張地道:“四小姐,不好了少爺偷書被大老太爺碰上了”

  “甚么偷書?我不是讓他去幫我拿書嗎,怎么成了偷書了?”文箐心想,他不過是自己禁足不能取書罷了,又不想因為取本書,鬧得人盡皆知,才讓弟弟不作聲響地去回來。怎么連嘉禾都說是“偷”了?不會是沒與文簡多說幾句,他也以為是偷書回屋吧?

  文箐下意識里認為嘉禾用“偷書”來形容,她倒是有些哭笑不得。只是一聽周敘竟當場碰見了文簡“挾帶書”,便也十分擔心,不知他如何回復周敘。急急地問道:“不對,我給你說糊涂了,你喘口氣,慢慢與我講個分明。我問你:伯祖父在他自家院里,怎么跑到我們這邊來了?”文箐一頭霧水。待確認周敘真在藏書院那兒,便問道:“既然我弟被留在那里,可有挨罵?”

  嘉禾小聲道:“沒有,大老太爺沒有罵少爺,倒是笑著牽了他進去,然后過了一會兒,小少爺便讓里面的一個小廝來告訴我,著我速背了小姐過去。”

  “既然是伯祖父發話了,那還磨蹭甚么。”文箐一聽,周敘竟是找上自己來了,忙把錢匣子一合上,讓嘉禾抱到里間放妥,鎖好。

  可是,他找自己,能有甚么事呢?一想到這,也十分緊張起來。

  陳媽倒是在信里說過,伯祖父這人,辦事公道,十分講理,對自己喜歡的人會格外看重,不亂發脾氣……可是文箐卻與周敘到現在,也不過是見得三次面,說了幾句話,還真是摸不住這人到底如何。

  嘉禾一陣風似地收好了錢匣,扶了文箐往外走,最后一看小姐走得太慢,還是自己背她來得快。文箐見她緊張得肌肉都發僵,安慰她道:“既然伯祖父是笑著對我弟,定是沒甚么事。”她這話說是哄對方,不如說是哄自己。

  可是她越是這么說,嘉禾越是著急,氣喘吁吁地背著文箐往外狂奔。

  主仆二人急匆匆地趕過去。文箐沒想到,果然文簡將周敘逗得哈哈大笑。原來他方才將自己在姐姐那里聽來的笑話,揀了兩個最可樂的講與周敘聽。

  周敘原是一個一本正經的人,只是終歸在在眾孫兒面前,便是享受天倫之樂,此時對眾孫兒比慈愛非常,聽得笑話,也笑不可抑起來,指著文簡對文筵道:“你們幾個,加起來,都不如文簡一個會討人喜歡。”

  文箐便在這個當兒推門進去請安。周敘見她進來,臉上帶了笑,卻是讓她坐下來。問了她幾句傷勢后,正好又有人送來了書,周敘便讓文筵他們帶了文簡出去,方才問文箐道:“這書,是你讓文簡拿的?你如今能認得這里頭的字了?”

  他對于這個侄孫女,一直認為記憶力是打小就好,可最多也只是死記硬背,約略能認幾個字罷了,沒想到,文箐卻是要翻《大明律》,不禁也是十分好奇。

  文箐看一眼他手上拿的,正是《大明律》,只是一見得封面,便已瞧清了,同自己先時在裘訟師那兒見到的還是有些不一般,現在的這個才是真正的印刷版,而先時裘訟師那兒卻是手抄版。她臉上有些紅云飄起,羞怯地道:“回伯祖父,其實,這,這書上的字,還是認不全,只猜個大意……”

  她答完,才醒悟到,方才一緊張,竟是中了周敘的計了。這書明明還沒到自己手上,自己怎么就曉得內容了?沒想到方才自己先是緊張過頭,然后又是見得弟弟在說笑便精神放松了,大意了。

  周敘卻也沒追究她這些,只讓她拿了書念了一小段。文箐本想別有心機地翻到戶律一卷,尋幾條有關家財的條律,后來終究怕被周敘識破自己的用心,忙翻了前面的來讀,。是這里面,生僻字更是多,想猜都要費了勁,于是念得結結巴巴斷斷續續,有若一個方開蒙的童子一般。連續遇見了幾個生僻的繁體字,一下子便好似緊張,聲音越念越小,最后停下來,抿著嘴,念不下去了。

  周敘果然沒有疑慮了,見她倒是大多字果真全認得,心疲乏:真正是難為她了,偏偏她竟是個女子。于是只讓她把書放下來,問道:“你怎么想起要找這本書來?”

  打死文箐也不會說出自己的目的:是想查查戶律,要看看關于分家方面有哪些條款,自己從裘訟師那里得來的是不是有遺漏的。于是便支支吾吾地道:“早先便存了好奇,因歸家途中遇到的那個貴人——裘訟師,常常同我談起《大明律》,便想著定要找來讀一讀。前日,我身邊的丫環嘉禾提到一件事,讓我又記起這書來。”

  她慢慢地講起了嘉禾伯母有一女兒,定了一門親事,卻不想是人家早年騙他們在先,男方竟是有身體殘疾,這馬上要過門了,她堂姐聞聽這事,便欲退親。對方便說他們這是犯了事,要告他們。文箐聽說這事,起了好奇心,就想翻《大明律》查個究竟,到底是男方堅持成親有理,還是女主退親有法可依。

  周敘聽得她的話后,問道:“這書這么厚,你曉得要在哪卷里找?”

  文箐抬頭,裝天真地道:“回伯祖父,孫女曉得,在戶律里,查婚姻條例。”

  周敘見她既懂事又有些不知世事,正是昔年自己少年求學時亦是這種勁頭,不禁又想起自己弟弟周復來,有些傷懷。道:“你丫環叫嘉禾?誰人取的名?”

  文箐道是自己胡謅的一個,周敘倒是頗為贊許地點了一下頭,此名甚好,意含家中五谷豐登。“她家的事,伯祖父自會差人去打理。你終究是女子,就算是通讀了這些律法,也不可拋頭露面去替人討個公道。”

  文箐有些興奮難抑,再略帶些羞赧,欣喜地道:“太好了孫女替嘉禾謝謝伯祖父。幸好有伯祖父在,伯祖父最英明了,若不然,孫女我……”

  周敘一見她竟直接拍自己馬屁,也有些不好意思了,道:“你既有心向學,日后只管來這看,有不懂之處,便可馬上問你大哥文筵……”周鴻這一房,如今只得了文箐姐弟,周敘對他們亦大方起來。

文箐再次感激地道謝。沒想到,弟弟這“偷”書,竟給自己帶來這莫大的好處。自己不就是怕為了太招人眼,女子看這些書,會讓魏氏或其他人說三道四,才讓弟弟偷偷地把書帶回屋里嗎?如今好了,周敘一句話,便可以將這些全都不管了,還能公然進入到這里來看書。太好了  周敘又翻開書,拿了幾條律法,考較了她是否真懂。文箐自然是十分里只講得出五六分來,其中有二三分是真有意保留,另有二分卻是古今大不同,聽周敘說起來,才發覺自己看書與他們看書,在理解上,果然有差異的。

  說得這般,便不可避免地又提到了裘訟師,周敘也讓她再次講起了歸家時的一些事。文箐這次卻與在魏氏面前不同,十分有意地把自己賺錢一事放大了。幾次說到沒有錢時,要忍饑挨餓,雖有貴人相助,但大多是最終得自己想法子來過難關。

  周敘對她這點,不依仗貴人,力求自給自足,不怨天尤人,很是贊同。竟是半點兒沒說文箐不該為此去販賣,先時他認為商人就是重利的,故而也反感周騰其人其性,只是到得侄孫女這兒,他卻道是:非不得已而為之。

  只是他下這個判斷的同時,文箐亦在總結:“不是孫女妄言,孫女認為錢財這些身外之物,只要用心,便可以經營得來,維持生計,不是太大的難事。”

  若是旁人,此時定要說她講大話了,可是她說到最后,卻連周敘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好似這些在她來說,還真不是難事。他只道這是經歷波折多了,孫女早就是半個大人了。

  文箐卻是在想為自己分家后,好謀求自立門戶,在周敘面前要預防針呢。也不知這老頭到時同意不同意。

  文箐接著一臉苦惱地提出來,自己有一個難事,又怕自己說出來,會連累伯祖父生氣煩憂。

  周敘得她這句話,自然只能說:你且說了,便是你做錯了,我不生氣,但該罰的還是得罰。

  文箐這時同他講起了小黑子孫豪送的錢財,又道是自己當時收下來的時候,實是迫不得已,而且也不知內里物事,只道是尋常一些點心或者小禮物類的。

  文箐同孫家人相熟,并由其護送到杭州,這事兒魏氏他們皆曉得,唯一一個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周敘。此時他聽了,傻眼了,只覺侄孫女心眼可不缺,竟會曉得在事前說好了,讓自己不動氣。而文箐實實是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孫家當年提親到自己門上,自己卻是有所嫌棄,沒同意。只是沒想到轉了這么多年,文箐竟得了孫家人的照顧,這份人情卻不能不還。周復如今不在了,也只有自己還在朝堂,這事兒……

  他不聲不響地有一小會兒,文箐心神不安地等著他處罰自己,沒想到他問起孫豪來。問她同孫豪相處這么久,其人其性如何?

  文箐見他倒是沒怪罪自己女扮男童,與人廝混一起,原來早就準備好了要受他一通責備再加處罰的,卻沒想到,他現下不提。揣不透他的意向,便十分謹慎地地道:“孫女同他稱兄道弟,多得他一路照顧有加,此人性情豪爽,十分重義,好打抱不平,對朋友極其照顧,對自己看不入眼的,亦是十分厭棄,面上一覽無余,可謂是恩怨很分明的一個性情中人。只是性情上可能受家族影響,約略有些急躁,于是在外人看來,是個惹事的。”

  她這番話,倒是十分忠肯。但是另一則,卻無形中,似乎關于堂姐們說的孫家人品性不良的那些話,在文箐嘴里,皆成了由于是外人不熟故有所不明其內里的意味。

  周敘這般不聲不響,確實嚇著了文箐,她講出這些話后,仔細窺查周敘面上表情,奈何人家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竟是半點兒不動聲色。這事兒她也盤算過好久,不說出來了,悶在心里好了,可是,這萬一孫家起復了,到時孫家人哪天碰上周敘,同他說起來,而他不知情,豈不是最后是自己罪過大了。不如現在坦白,爭取在這個老頭面前得到從輕發落。

  后來,文箐要感謝文簡創造的這次同周敘的談話機會,另外也萬分慶幸,當日將這些事說了出來,讓周敘心里有譜,要不然的話,誰曉得后面會不會真鬧出大事來?

  周敘只問了文箐一句:“孫豪送給你的財物,可得一樣也未曾動過?”

  文箐很肯定地道:“侄女兒當時收下時便不知情由,沒可奈何,事后得知這些事,卻無從退還,只當作是替他保管,半點兒也不敢動用,現下箱里物事一樣不少。”

  周敘這時方才吐了口氣,吩咐道:“孫家送錢的事,還是莫要讓人曉得,這事你倒不張揚,也沒讓你嬸子們曉得,還算不糟。那些物事,你先保管好,改日……”

  改日如何?此時似乎言之過早。

  聽他沒怪自己,倒是說自己大事不糊涂。文箐想自己是存了私心,才沒同三嬸他們說這筆錢財的事,后來是想說,卻過了時機罷了。所以只好在老先生您跟著“坦白”來了。

  文箐聽了他后來又說了些安慰的話,原來吊起的心,終于回歸到原位。周敘是個十分明白大事體的人,這要是自己同魏氏講這些,只怕不會少挨罰。真是慶幸找對了人。

  她今日在屋里和周敘說這些事,沒想到竟是一下子解決了自己好幾個困難,輕松了許多,同時也對周敘這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原來是對這老頭沒好感,避而遠之,如今呢,想“抱他大腿”,在家族中有他這個大靠山,要是得了他的喜歡,那才是好啊。

  文箐尋思著,他馬上要返京,自己還有時間能多了解、并讓他幫著自己解決一些事嗎?

  對不起,這一章反復調整,故而更新又拖延了。想寫出一個男人,與女人處事不一樣的地方。男人旨在大局,重大體,女人雞毛蒜皮一把抓,我現在也不知道寫出來這種感覺沒有。

  為表歉意,我決定周一多加更,希望得到大家的寬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