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58章 御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多謝劉郎!”王允謝過,隨后便讓仆人趕著牛車繼續前行。

  劉玘與褚燕二人站在道路一旁恭送,待其車隊離開之后,才進入小道離去,這是必須的禮節。

  二人很快就來到釋慧明所講的那大洞前,只見那大洞靠著一條溝渠,有水流入洞中,洞子上口直徑有七八丈,霧氣從洞中升起,下面深不見底,有些嚇人。

  褚燕說道:“足下是要尋找何物?莫非要下到洞中去?下去容易上來可就難了!”

  劉玘笑道:“我是活人,這下面怕是地獄,下去做甚?”

  隨后,他把那張圖拿出來又瞅了幾眼,便圍著那洞口轉了幾圈,當他看到那個洞口下四五丈處有一崖洞之時,不禁眼睛一亮,最后又重新對照了一下圖紙,轉頭對褚燕說道:

  “張大郎,走,我看此地并非我要找之地,走,回去速想辦法整治于督郵!”

  “也好,此地陰氣逼人,不宜久待!”

  褚燕自然不知劉玘來此地的本意,知道這大洞是拋尸之處,早巴不得離開。

  二人回到官道之上,準備策馬趕回壽張縣城,還要想著對付于平。

  說來也有些巧,也就走了兩三里地,又碰見了侍御史王允一行的車隊。

  劉玘又只得上前去行禮見過,王允這一次見到劉玘,態度好了許多,微笑著道:

  “想不到你對佛學還有研究,真是難得!”

  有研究?劉玘心中暗自搖頭,只不過寫了幾句偈語而已,算不得什么。

  “王卿過譽,晚輩的佛學知識著實膚淺得很!”劉玘實話實說。

  “你勿要謙虛,改日也請你給我講講那金剛經如何?”王允并不相信。

  “這……小生不敢!”劉玘并不擔心,反正那金剛經恐怕也沒幾人見過,而且搞不好西方世界佛的弟子們還未將其整理完成。

  王允說完,又轉頭對褚燕說道:“張大郎真是慷慨,此次太后也不過才捐了六兩黃金禮佛,你捐的倒比太后還多二兩,難得!

  對了,張大郎既然也是出身世家,不知是否欲擔任郡縣吏,我倒愿意幫忙推薦。”

  褚燕一聽王允有推薦自己擔任郡縣吏之意,急忙擺手推脫:

  “小生多謝王卿美意,小生現在只想游學讀書,十年八年之后再說!”

  那些職位對文字功夫要求極高,他對自己有幾斤幾兩心中有數,讓他當縣令、太守可以,當下面具體辦事的吏,他肯定勝任不了。

  王允一聽,微微點頭:“你想法甚好,入仕也不在于一時,多讀些書反而更利于將來仕途發展!”

  旁邊,劉玘只有笑而不語,褚燕自然有幾分尷尬。

  隨后,王允又與劉玘聊天,得知劉玘如此年輕就被國相李瓚辟為五官掾,感到非常驚訝:

  “五官掾位高權重,守相多聘請大名士擔任此職,你倒也不比張孟卓舉孝廉差多少!”

  “小生的阿舅精通五經,又擅長經世治國之術,小生萬不敢與阿舅相比!”劉玘繼續客氣幾句。

  “你客氣了,我欲前往無鹽,不知你何時赴任?”

  “最多也就七八日,對了,王卿此次前來既然是視察各兗州各郡之政事,本縣楊縣令頗有德政,界內盜賊絕跡,豪右屏息,政通人和,王卿不妨到壽張走一走,楊縣令與小生也好盡地主之誼!”

  “哦?我與明德也是老相識,想不到他居然把一個大縣治理得如此之好,也罷,我就先去看看耽擱幾日,然后再去無鹽也不遲!”王允點頭表示同意。

  褚燕一聽,抬頭看看劉玘,倒很佩服他的機智。

  王允是六百石的“欽差大臣”,能把他請到壽張縣去轉一圈,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傍晚,縣都亭。

  聽說王允到來,楊景、于平以及眾吏都過來迎接。

  知道是劉玘把王允給請過來,楊景自然非常高興:

  “還是足下辦事得力,這次足下離開,可是本縣的一大損失,看來伯求的確未看走眼,將來足下定然前途無量,今后還請多多關照本縣!”

  如今劉玘當上五官掾之后,在很多事務上已處于居高臨下之勢,楊景不敢有絲毫大意,說話客氣許多,改稱足下。

  “都是明廷提攜,若無明廷也就無小生今日,任何時候小生都會關照本縣,不過明廷,小生暗中得到一條消息,于督郵可有些不干凈,明廷可得和他保持距離!”劉玘附耳小聲說道。

  因為于平很快就會離開,他可不想楊景的姓名出現在于平的賬簿之中。

  “哦?此事可當真?”楊景倒是嚇了一跳。

  劉玘點點頭,表情非常莊重。

  楊景一看劉玘的表情,趕緊把主簿叫到一旁,對他耳語了半天。

  那邊,平日里逢人就笑的于平,今日精神有些萎靡,見到劉玘與王允之后更是如此。

  不說王允是欽差大臣,就是劉玘的五官掾,地位也是高于他的,他自然也就沒了往日威風。

  “明德,這熱湯之中加了何物?怎地如此與眾不同?”王允端起卮中的熱湯,感到幾分驚訝。

  “子師,此乃是劉郎新近所發明之紅糖,天下絕無僅有,其味道十分香甜可口,已送了二百斤入宮,王兄今日也算是有口福的!”楊景笑著進行了解釋。

  “哦?怪不得呢!”王允一聽,趕緊端起熱湯又聞了聞,隨后便認真品嘗起“紅糖龍眼湯”。

  喝了幾口之后,又連聲贊嘆道:“嗯,果然與眾不同,與那蜂蜜相比各有千秋,劉郎,你這紅糖是如何制成的?”

  “回王卿,也就是采用甘蔗漿為基本原料加工,另有一些不大復雜的技巧,都是工匠所習之技藝,不值一提!”劉玘輕描淡寫。

  王允搖搖頭:“想不到你不但精通五經六藝,而且還懂得工匠之藝,真不簡單,與前輩張平子(張衡)有一比!”

  剛才楊景已把劉玘最近所做的幾首詩都給王允看過,也說了何颙對他的評價,王允自然非常佩服其才德。

  “張前輩精通詩賦、經學、天文、算術、機械、地理,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又與司馬、揚、班并稱漢賦四大家,小生豈敢及萬一?”劉玘急忙擺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