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26章 節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這是何颙對曹操的評價,作為穿越者,劉玘知道這句話。

  當然,在他看來,古代史書也不可全信,何颙或許對曹操評價很高是事實,但預見漢室將亡多半是寫史者杜撰,這從何颙后來的經歷可以看出來。

  盡管如此,也能看出何颙有識人之明。

  一聽劉玘擔任的是本縣上計掾,何颙點點頭:“你如此年少,就得此職也實屬不易,從縣吏而登三公者也不乏其人,你自當勇猛精進而不可懈怠,未必將來就無前途!”

  雖然上計掾職位不高,但是也算是比較清閑的位置。

  “先生之言甚是!小生聽聞先生乃是屈指可數的大才子,倒是想趁此機會請教一二,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讀書人總喜歡戴高帽子,文人相輕,劉玘先撿好聽的說幾句,哄他高興。

  “學無止境,足下過譽!你既然為上計掾,肯定是學習過五經的,但不知是入郡學還是縣校?主要修習何經?”

  “實不相瞞,小生的確讀過五經,然只是自習,未入郡縣學校,因此只泛泛而讀,并未專心研究一經,也談不上有何心得。”劉玘淡淡道。

  一聽劉玘連郡縣學校都沒上過,完全是靠自習,臉上就露出幾分輕視之色道:

  “五經是治世之學,不精通經學何以主政一方?怕是只有一輩子游歷于少吏間。

  然經學不易學,即便是有名師,不花二十年功夫,也未必能懂得其精要,自習不易習得正理,恐徒廢光陰!”

  劉玘一看,誰說一定唯有學校才能出人才?

  嗯,既然他如此認為,自己就要劍走偏鋒,讓他感到與眾不同,如此才能得到一段好評語。

  “先生,在小生看來,如今主上昏庸,宦官當權,十吏九貪,民不聊生,眼見著大亂將至,我輩似乎更宜苦讀孫子、墨子、尉繚子等兵書,以定亂安民,至于五經,那是盛世之學,似不必過分鉆研!”

  沒辦法,在大文士面前,只有揚長避短,不能順著他的節奏論什么五經,必須要自己帶節奏,讓他跟著自己的思路,自己掌握話題的主動權。

  果然,何颙一聽劉玘居然也說到“天下大亂”幾個字,猛然間眼睛一亮,心想,看不出此子居然還有如此見識,有些不凡!

  于是他瞬間興趣大增,說道:“你繼續講。”

  “先生,如今皇帝賣官鬻爵,官吏橫征暴斂,加上天災不斷,朝廷難有賑濟,百姓常常易子而食,餓殍遍地。

  長此以往,如有人似陳勝吳廣那般振臂高呼,百姓必定蜂擁蟻從,天下大亂幾乎已成定局。”

  “既然天下大亂,又何以大定?”何颙又問道。

  劉玘一聽,這明顯是在考驗自己,于是笑了笑答道:“晚輩以為,定法有二:其一,大亂后,百姓亡者十之八九,霸主自出,天下自會慢慢安定;

  其二,如有人能鏟除宦官,輔佐明君,改革弊政,對內使民休養生息,對外和解鮮卑、烏桓、匈奴、扶余、高句麗等外蕃,待國力強大之時,一舉擊潰之,天下也倒是可以中興。

  當然,最可能出現第一種情況,出現第二種情況可能性甚小。因為漢皇并不相信皇室和異姓將軍,而更相信外戚。

  但是,外戚勢力一旦坐大又會威脅皇權,皇帝之所以信任宦官,就是用他們來抵抗外戚勢力、抵抗豪門士族,這種政治措施并沒錯,只不過皇帝對宦官過于放縱……”

  劉玘并未像普通士人那般單純忌恨宦官,而是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用辯證法的眼光來分析皇帝、宦官、外戚、士人幾方面的斗爭和權力平衡。

  何颙雖然是經學名家,然他始終是古人,有極強的階級局限性。

  他自己是大家士族,自認為按照經學可以處理一切問題,認為一切禍害的根源都在于宦官為禍,認識不到權力平衡對于皇帝是多么重要,極力主張斬殺宦官。

  然而這樣做就會讓皇帝認為外戚與士人聯合架空自己,這當然是皇帝所不允許的,因此才黨錮士人。

  劉玘雖然對何颙彬彬有禮,不過在論起事情來,卻表現出很強勢,以此來帶節奏,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

  也就說到一小半,加了蜂蜜的熱湯被端了上來,二人端湯卮開飲,劉玘喝了一口熱湯之后繼續開講。

  待其講完,何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好半天才長嘆道:

  “嗯,你雖未精通五經,不過能看出天下大亂實屬不易,他人所不及也!

  不過似足下這般說,皇帝刻意要壓制士人與外戚,莫非我等士人就無出頭之日了?我看這也倒未必!”

  “小生從未說過士人無出頭之日,小生認為天下大亂之日,必定是黨錮解除之時,這時間想來應該不遠,先生一定有大展宏圖之日!”

  劉玘也不好明說是哪一年,實際上黃巾之亂就在七年之后。

  “你這判斷有何依據?”何颙又聽得眼睛一亮。

  “黨錮者大都是豪族大門,他們有人有錢,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之下,不依靠他們,這叛亂是不可能平定的,稍不注意皇室就會傾覆,所以晚輩才如此認為!”

  “嗯,你說的倒是很有幾分道理,我倒是忽略了!”何颙態度好了許多。

  隨后,話題又被引入到如何武力平亂,劉玘有幾千年的歷史知識打底,在這方面當然要遠強于何颙這位儒生。

  “小生以為,經學僅僅可以治世,唯以武方能堪亂定國,前有高祖、后有光武可效,所以小生覺得多讀孫墨之書,多讀古代兵書或許更為有用,唯兵才能定國……”

  二人討論了半天,劉玘詳細闡述了自己治亂的思路。

  何颙心中對他開始有一二分贊賞,說道:“嗯,你倒很有幾分像我認識的另一個晚輩曹操,此人不喜經學,好詩賦、兵法,在亂世也倒是個定亂之人。

  他父為三公,你貴為宗室,也倒有得一比!不過,他擅長詩賦,你或許有所不及也!”

  “小生也聽說過孟德兄,他杖斃宦官叔父,魄力非常人可比,文才武藝均不俗,小生自然不及!”劉玘依然表現得非常謙恭。

  隨后二人又談論起如何避免天下大亂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