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1章.永定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住!!!狂沙文學網輸入:

  不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達到冰魄珠的元氣與元神之間神氣交融,不分彼此,也只有到了那個地步,才能憑借冰魄珠的寒氣本源凝結出一具實際存在的寒冰化。

  不過此時他閉關已經差不多了,該出關了。

  當他出來的時候,萬溪還守在辰漏觀上面的大中,正在靜坐調息。

  見到陳天出來,氣息穩定淵博,神意收斂自如,才放下心,笑道:“師兄,你沒事了?”

  “不錯,我現在很好,甚至感覺前所未有的好。”

  “召集辰漏觀治下所有重要人等,我們要開個會,確定下我們后的行止,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我們核心幾人開會討論下。”

  “是,師兄,時間定在什么時間?許多都在外面。”

  “不急,讓他們趕回來在辦,現在我們的時間還很充裕。”

  “好,我這就發令,師兄,還是讓我給你介紹下辰漏觀這百年來的變化吧。”

  “行。”

  “師兄請跟我上來”,說著,她一縱飛上了天空。

  陳天也跟著飛上了天空,站在天空俯瞰,就見原本的辰漏觀周圍地形未有較大變化,但是以望氣神通望下去,就見一條條靈脈成型,縱橫在武陵山脈之中,而最核心,就在辰漏觀之下。

  而整個武陵山脈,已經被陣法籠罩,陣法類型就是陳天推演出來的那個星辰五行陣,下接五行地脈,上映三垣四象七曜,天地靈氣,已經牢牢結合在了一起。

  假以時,待陣法再度深入,把武陵山脈的核心化作一個福地不在話下。

  萬溪開口道:“陣法方面就不在師兄面前班門弄斧了,這百年來,我們接連在武陵山脈開拓了四座城池,位于武陵山脈的四處靈之上,也對應著天上四象,分別是東方的永定城,西方的白金城,南方的丹朱城和北方的玄龜城。”

  只見萬溪手一拂,原本籠罩在整個武陵山脈上空的濃霧消散開,陳天看到了方圓數千里內的四個城池,都不大,但是熙熙攘攘,既是附近山民交易的中心,也是辰漏觀統治的中心。

  “原本每座城池都需要一株元神期靈物鎮壓的,可惜,只有丹朱城中有師兄賜予的丹朱靈木,永定城中有青桐靈物鎮壓,至于其余兩城,并沒有靈木。”

  “至于其余靈結節之處,則筑有小城寨,也算周圍數十里之內的一處中心,附近的孩子讀書、習武,都在這些城寨之中,而每一處城寨,都有一株金丹期靈木鎮壓,目前總共開辟了28處這樣城寨。”

  “整個辰漏觀治下,已經將武陵山脈全部囊括在內,有戶數五萬戶,人口五十余萬,差不多到了這里武陵山脈承受的極限,再要養活更多的人口,就要進行破壞開發,或者往外擴張了。”

  “這兩年,我被這個問題弄得焦頭爛額,師兄回來了,正好把這副擔子還給師兄了。”

  陳天點點頭,知道經過百年的發展,原本人口不多的武陵山脈開始迎來人口爆炸增長,慢慢開始超過土地承載極限了。

  又轉而問起另一件事:“軍備如何?”

  “整個武陵山脈,我們組建了武陵府,下轄四縣,就以那四城為中心,至于官員,都是我們自己這些年培養的,沒有修行天賦,但是很聰慧的一些人。”

  “而武備,分為武陵軍和后備軍,武陵軍就是修士軍隊,進入的都是修行過的子弟,共三萬人,而后備軍,我們規定16歲以上五十歲以下都要每年參加訓練,共有十一萬多。”

  陳天算了一下,這樣,整個武陵山脈五十多萬人口,幾乎十四萬都是士兵,所有青壯都囊括在內,全民皆兵了。

  “緊急況下,女兵也會上戰場,我們培養女修士也與男一同,不曾有區別對待。”

  “那作物培植的事怎么樣了?”

  “按師兄當初的提示,我們培養了大部分作物,包括高產的油菜、水稻、小麥等,但是一直達不到師兄說的畝產千斤,水道平均畝產五百斤左右。這也是武陵山脈能承載這么多人口的原因。”

  “至于修士,目前元神修士就我們兩個。”萬溪看了陳天一眼,嫣然一笑,接著道:“剩下的,金丹修士四十三人,筑基修士3200余人,未達到先天的武者,三萬余人。”

  “至于其他的,不過枝節。”

  “不錯,比我做的好得多,現在,既然我們要爭鋒天下,那么,我們就要有一個明面上的首領,一個能被世人接受的皇帝,而不是一個門派,一個修道者做他們未來的皇帝,你有人選嗎?”

  “師兄有什么要求嗎?”

  “識大體,在大事上不蠢笨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能找到漢高祖、唐太宗那樣的天縱之才我更歡喜,我可以承諾,只要天下一統、劫數消弭,我將不再插手人世間任何事,辰漏觀也只是一個普通道派。”

  “別說識秦皇漢祖,漢武唐宗,就是識大體的也很難,不如我把我們辰漏觀出色的年輕人聚集起來,師兄親自挑挑?”

  “不用聚起來了,我現在有空,你把名單給我,我親自去看看,這個人,未來幾十年都要做我的傀儡,一般人可當不了。”

  “實在不行,我這邊還有一個人可以試試。”陳天說的是黃芪,他這人至少還是有點天賦的,也識大體,關鍵時刻不會糊涂。

  “那好,師兄自去,我就不摻和了,我這幾年都沒有好好修行,就讓師兄代勞了,這是控制整個武陵山脈陣法的核心。”說完,遞給陳天一個小小的迷你寶塔,與陽五行塔有點相似。

  陳天接過來,顛了顛,知道這寶貝表面與自己的法寶相似,但核心是完全依照星辰五行陣的制祭煉,只可以驅使陣法而沒有其他功能。

  于是,他與萬溪道別,投入了永定城中。

  這城池營造的歷史已近兩百年,自陳天外出闖時就已經開始商議要在此處營建了。

  當然,初始營建時,布置的陣法只是陳天得來的玄武七宿陣,鎮壓此處的靈木也只是從武陵山脈找到的一些低階靈木。

  后,隨著萬海萬溪修為進展,陳天不斷送來各種典籍這里也不斷在調整,六十多年前,陳天剛到故城綠洲時,就讓紅星送來了陣圖,這里才改為布置星辰五行陣的青龍七宿陣,格局也才最終穩定下來。

  這里原本就是依河谷建城,布置青龍七宿陣之后,更是如此,整座城池就如一條搖頭擺尾的青龍,所以很多人私下都稱呼它為青龍城,只是青龍在外界有點犯忌諱才未流傳開。

  青龍七宿,也就是有七處節點,每一處節點就是一處重要的政府機構,包括駐軍、政府、教育、醫療、市稅等。

  陳天特意沒以正式方式入城,而是以幻術直接進入,反正他現在帶著整個武陵山脈的陣法控制中樞,也不會被陣法當做敵人。

  他是從東門進入,這座城有東三門西三門,都是較大的大門,而南北兩方,由于緊靠兩側山峰,都是便門。

  這東西的門靠近澧水北源,水量充沛,從這里往出往四方的主要路徑便是這條水路。

  陳天從南正門進入,一進去便是集市,東集,主營的便是各種大宗物資,如糧食、木材等,商販交易后便在這里直接走水路直接去往洞庭,往后南下北上就極為方便了。

  陳天在這里仔細看了看,發現這里交易的最多的不是他成就金丹時在慈姑縣看到的糧食了,而是各種武陵山脈的特產,如木材、鹽鐵、經濟作物、調料等,而且是買入的多,賣出的少,究其原因恐怕就是萬溪說的,武陵山脈能承載的人口快到了極限,需要輸入大量的物資來供養。

  而一路行進,穿過集市是居住區域,這里的居住區沿襲了隋唐的里坊制,每坊居住100戶,1000人左右。

  所有里坊沿著澧水鋪開,共12坊,占據了城中絕大部分面積,居住在此的,多是外地來的商賈、從武陵山脈中遷出的苗漢民,混雜居住。

  再穿過大街小巷的居住區,便是永定城的官府:永定縣衙,目前整個武陵山脈被分為四縣二十八個城鎮,無數村落。

  每個縣一萬多戶人丁,在外界也是一個上縣了,不過在后世就是毛毛雨而已,陳天現在只擔心治理基層的官員不夠多,后如果沒辦法快速擴充官員隊伍的話,打下了地方也守不住。

  他準備等主要干部會議召開之后就開始沿著武陵山脈想渝州、鄂州、貴州三地滲透,逐漸將統治區域擴大,不過他暫定不會與宋廷起沖突,而只會在宋廷將要崩潰時接收,主要的方向是向南,到桂州,拿下出海口,然后利用宋廷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去遠航,打通到天竺、南洋的航道,利用那里稀缺的資源發展實力。

  到達縣衙區時,人流就慢慢減少了,陳天這樣慢悠悠溜達就顯得比較醒目,不過因為他穿著一道袍,平常人不敢質問他,只能一方面向上報,一方面跟著他。

  看著這縣衙反應如此迅速,他點了點頭,暗道還有點警惕,不像在宋、金、蒙這些地區,別說一個大活人,就是上萬流民也沒人愿意搭理。

  不過他并沒有遮掩行跡,他要考驗下這永定城中的諸位官吏的素質,看能否找出一個好的對外形象代言人。

  他只是悠閑地往縣衙中行去,一路走走看看,神念展開,看縣衙中的官吏如何處理庶務,發現這里井井有條,也并沒有發現什么魚百姓的事。

  因此,他也只是轉了一圈,就繼續往西而去,里面還有東西等著他看。

  再往里走,就是軍營校場,駐扎著一千軍人,都是武陵軍,后備軍隊平時并不執勤,只是保持每年冬季的訓練和從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當做勞役。

  這里并不像其他軍營校場那樣喧嘩,而是顯得很安靜,千余軍士都在訓練,所騎乘的都是從海撤往這里的天馬后裔,精銳的天馬仍分散在海地區訓練、繁衍,只有到了最后時刻才會撤往這里,武陵山脈的氣候、地形并不適合那些天生適合西域氣候的生靈。

  只見他們看到陳天立馬警惕了起來,為首的千人隊旅帥手一揮,后的騎士們迅速上馬,結成一隊,朝陳天一拱手,道:“閣下何人?為何我如此眼生?進入我這訓練場作甚?”

  陳天看了看他們,普通的士兵都是后天修為,十人隊長往上,要么先天,要么筑基修為,這位千人隊旅帥則是金丹初期。

  陳天點點頭,開口問道:“這永定城中只有你這一個千人隊嗎?修為與你相似的金丹修士有多少?”

  為首的那位金丹臉上怒色一現,肅容道:“閣下,您雖然修為高超,但是到了我辰漏觀門下,還是尊重下我派比較好。”

  一邊說,開始一邊調整陣型,隨時準備出手。

  陳天并未打算一回來就與自己的徒子徒孫出手,因此,他直接拿出了萬溪給的那座控制陣法中樞的寶塔,給他晃了一下,頓時,整個永定城中的陣法都起了反應。

  不過陳天馬上止住了這種反應,淡聲道:“我乃陳天,你是誰?”

  那為首的金丹修士渾一震,隨即下馬拜倒,道:“三代弟子鄭川見過觀主,不知道是觀主駕臨,還請恕罪。觀主請……”

  說著,就要把陳天迎進軍營中去。

  陳天擺了擺手,道:“不用了,我今天來就想在這里看看,你跟著吧,給我說說,其他的就不必了。”

  “是,觀主。”

  回答完,又對著那些雖然好奇,但還是保持著警戒的士兵們道:“回營,繼續訓練,今天就訓練小隊配合,剛才這里的事,不要對任何人說起。”

  說完,就領著陳天往前走了,只留下不斷打眼色的兵卒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