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麴義敬重楊阜的為人,沒有難為他,知道他不相信馬家的人,就讓高覽帶著他到上邽縣四處轉轉,相信很快他的固有思維就會有改觀。

  至于姜敘,比楊阜還容易搞定。他其實和普通大族的想法有相似之處,頑強抵抗不是為了給上個統治者效忠,為的只是加大投降時的籌碼,幫助自家提升在當地的地位。

  姜隱前往勸降,劉備軍也沒有為難身在上邽的姜氏族人,姜敘放下武器投降了。

  劉備最讓豪強、士人詬病的就是土地政策,姜家作為冀縣大族,不只有大量田地,還有許多牧場。田地上交那是沒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姜敘也不再糾纏,更何況這些年由于劉備的馬匹封鎖,姜氏已經將一部分良田變成了牧場,飼養馬匹。

  姜敘在意的是自家牧場,是不是也要像田地一樣交高額稅收。

  “伯奕勿憂,主公治下北方之地,牧牛羊、馬匹者甚眾,草場皆可販賣,我料涼州之地亦然。”

  姜敘還有一個考量,便是馬家。馬家在涼州、關中的聲望確實很高,而且不久前也是一家諸侯,而一個君王是絕對不能容忍這樣一個家族在起家之地順風順水,一定會尋找一個敵對來平衡馬家。

  姜敘見到麴義大軍的那一天起,就已經相信曹操兵敗的消息。曹操丟失關中,在姜敘看來,劉備一統天下是板上釘釘的了。之后,他的一系列操作便是要塑造“馬家敵對者”這樣一個人設,事實證明姜敘謀劃很成功。

  保證了自家的利益,姜敘便開始幫助麴義接收涼州,有姜敘在,涼州各地再也沒有反抗劉備軍的人。

  當然,也有一些不好,就是之后的地方,許多家族將原本的良田說成是牧場,企圖蒙混過關。

  麴義將這個消息還有奪取漢陽郡的消息,派人回報給劉備。與麴義的戰報一同前來長安的,還有太史慈的戰報。

  “報主公,曹軍部將李典、樂進,繞泰山,入青州,為百姓所逐,然百姓亦有死傷,羊太守問戰死者是否為英靈。”

  “怎讓百姓為兵,是何緣由,詳細報來。”

數月前,盧縣附近山中  “報二位將軍,此間無有百姓,將士們入山中打獵多有怨言。”

  “告之兵士,不日便兵發青州。”

  臨近青州的濟北郡和泰山郡都被曹操搬空了,想要和百姓購買糧草都不行。

  太史慈進攻兗州,事情和曹軍預想的一樣,東平國再度落入劉備之手,曹仁和程昱在鄄城死守,擋住了太史慈的兵鋒。

  被曹操所派,到青州后方騷擾的李典、樂進,很快喪失了東平國的補給,幸好前期有意識的囤積了一批。為了減慢糧食的消耗,李典讓士兵多入山中打獵,搞得士兵怨聲載道。

  “曼成,青州田中麥熟,百姓出城收取,正是進兵之時。”

  劉備治下這些年已經開始兩耕,青州以北麥豆輪耕,青州以南麥稻兩熟。兩熟對地力消耗比較大,自然需要化肥的幫助。

  用化學人工合成化肥,那是不用想了,青州等地這些年用的還是原始肥料——草木灰做成的鉀肥,屎尿做成的氮肥。

  最后差一種鳥糞石做的磷肥,由于海船、航線、水手等多種原因,目前還不能去東海、南海群島上挖。按劉備的計劃,甘寧和呂蒙從倭島回來后,就能拉著倭人南下挖糞了。

  面對青州邊境上的幾座烏龜一樣的堅城,強攻和送死沒區別。李典和樂進一早就計劃好,等青州收冬小麥的時候,百姓會出城勞作,那時殺到,不但可以就地補充糧草,還能挾持百姓攻入城中。

  青州被襲,太史慈一定解鄄城之圍,撤兵回救。那時李典、樂進兩人駐堅城,以青州之城對青州之兵,再讓曹仁從后掩殺,里應外合,擊敗太史慈。

  算算時間,李典和樂進即刻起兵殺向青州。距濟北郡最近的,也是泰山外最近的城池,一個是平原郡下屬的祝阿縣,一個是濟南郡下屬的歷城縣。

  李典和樂進選擇了西面的祝阿縣,想要盡量隱藏動向,不讓青州早做準備。

  兩人知道祝阿縣西面有向太史慈運糧的部隊,特意從祝阿縣南面的山中殺出。

  “站住,汝等何人所部?”

  想要在青州搞風搞雨,穿著曹軍軍服就太顯眼了,李、樂兩人一早就讓士兵換上了劉備軍軍服。只是令兩人意外的是,還沒接近祝阿縣,就被斥候喊住了。

  突然出現的斥候出乎兩人的預料,一時間沒能回應,對面的斥候也不耽誤,反身策馬就跑。

  “行跡已露,文謙速行。”

  被斥候發現不用怕,只要收糧的百姓來不及撤回城中,他們的計劃一樣可以成功。

  曹軍急性二十里,等待他們的不是驚慌失措的老百姓,而是軍容嚴整的屯田兵。

  齊人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齊人還重利尚富,奢侈揮霍。這些特質加在一起,又是最先被劉備統治的地方,真正安心種地的人已經不多了。

  當年劉備安撫人心,開墾荒地分給青州百姓,這些地雖然多,但不能買賣,名義上屬于劉備所有。隨著商業氛圍和商業利益的加深,以前分得土地的百姓紛紛將這些地還給劉備,只留下可以自由買賣的土地,這些土地基本都被百姓改成了桑田。

  良田自然不能讓它們再度荒廢,于是屯田兵真正開始了大規模的屯田。與曹操治下為生存強逼的屯田不同,劉備的屯田兵是拿著預備役士兵俸祿的。

  劉備手下正規士兵的待遇非常好,這些士兵退役后,有一些進入各地亭鄉當基層干部,更多的是到了屯田兵繼續當軍官。

  劉備很明白士兵和百姓脫節的危害,經常拉著士兵幫助百姓,尤其是遇到天災的日子,軍士一定第一時間到場。久而久之,百姓愛戴,軍士名利雙收,參軍成為光榮的事。

  大部分退役的士兵都沒到四十,正值壯年,退役后地位的差距,讓他們心中不免有些不甘。于是他們自覺遵從軍中的作息,時常帶著屯田兵操練,幻想著有一天再度接到征召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