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報主公,劉備部將張郃已偷渡大河,其軍兩、三萬人,正殺往渭水。曹將軍請令迎敵,望主公應允。”

  荀攸說道:“張郃既已西渡,劉備必緊隨其后,主公速召子和將軍回,渭水以北不可守也。”

  賈詡說道:“明公,速令水師將船沉于渭水上游,劉軍已據河西,若其再令水師順水而下,兩面夾擊,渭水不可守矣。”

  當年曹操和馬超交戰,便是以戰船搭建浮橋通過的渭水,賈詡提醒曹操把河道堵死,不然己方少量的戰船肯定攔不住劉備軍。

  想到當年自己設的計,曹操不再遲疑,馬上讓部下將戰船連鎖沉在河道口,不需要全部堵死,只要保證劉備軍過不來渭水就行。考慮到渭水北岸已經被劉備軍占領,曹操的沉船都在北面,南面還留有行船通道,不過曹操在岸邊布滿了強弩手。

  事情完全朝著曹操想到的最惡劣情況發展,劉備乘張郃南下驅逐曹軍,留下三軍守備糧道,其余大軍連夜渡河。渭水口也有劉備水師前來,不過曹軍沉船的速度比較快,沒有讓劉備水師一舉奪取渭水。

  昨天在潼關對峙,今天在渭水對峙,兩地相距不遠,曹操和劉備的心情卻是天差地別。

  “孟德,我已渡大河,汝已不得據險而守。且我海軍已占荊南,青州軍、徐州軍亦有所斬獲。我與翼德為結義兄弟,孟德與我實為一家人,何必刀兵相見,使百姓罹難。莫如孟德下馬投降,我定表奏天子,復丞相之位。”

  “劉備,汝休得在此妄言妄語,擾我軍心。兗、豫、荊州之地皆有重兵把守,豈是爾等有勇無謀之輩所能據者!”

  曹操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絕對不可能投降,劉備這次勸降不是想當然,而是為了讓曹操的注意力從關中移到荊州。因為劉備發覺涼州的臨涇縣(安定郡治所)已經可以編輯了,想來馬騰他們這支偏師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不久之前,在劉備和曹操在大河對峙時,馬騰一行人終于越過泥水,穿過了北地郡的射姑山,進入了安定郡境內。

  數千里奔襲,讓馬超早就沒了耐性,現在到達目的地,馬超迫不及待的向馬騰說道:“父親,楊秋昔從于我,可令大軍直奔安定,楊秋必降。”

  “不可!”馬騰說道,“楊秋早降曹操,更遣子入許都為質,若冒然前往,其又不降,豈不壞劉公大事。若楊秋引安定之兵來敵我軍,我軍糧草不濟,其勢危矣。”

  馬騰他們一路已經將多余的戰馬和攜帶的糧食吃光了,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吃口糧了,戰馬的也只剩下一些精糧,只夠幾天之用。

  馬岱說道:“臨行時劉公言安定有糧,不知是真是假。涼州疲敝,若欲籌糧,恐人心難安,大軍便不得遠離,如何可再取陳倉。”

  “侄兒言之有理,當召高將軍前來一問。”

  很快高覽到達,聽完馬騰等人的擔憂,他笑道:“馬將軍多慮了,主公天命所歸,自有神助。待取安定,不消說糧草,便是戰馬亦可齊備。”

  “這……”馬騰覺得高覽被劉備忽悠成腦殘了,一時間不知道怎么答話。

  高覽說道:“安定近在眼前,軍中糧草不濟,馬將軍可有破城之計?”

  “超兒與安定守將楊秋相厚,正欲往說之。”

  “可不動刀兵甚善,請馬將軍速行。”

  馬騰還有些遲疑,馬岱說道:“叔父,兄長于涼州多有威望,不宜輕動,莫如小侄單人往見楊秋,說以利害。若說不通,再廝殺不遲。”

  馬騰想了一會,同意了馬岱的建議,說道:“我令令明與侄兒同往,但有不對即刻回返,不可遲疑。”

  “是!”

  “我若遠離,主公(龐德受馬騰大恩,不愿受劉備高官,還是以馬騰家臣自居)身邊……”龐德說著還看了馬超一眼,要不是高覽在旁,馬超當時就要和龐德戰他數百回合。

  “不必多言,速去速回。”

  “是!”

  高覽說道:“此處不遠有一小城,名曰參,已無人煙,正可屯軍,稍作休整。”

  “善,大軍便往參。”

臨涇縣  楊秋在羌人之中有些威望,隨著并州南遷,安定郡之中漢羌雜居,天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摩擦,曹操留楊秋在安定郡,也有讓他安撫安定人心的意圖。楊秋也不負曹操所望,這些年安定沒有大的叛亂,百姓生活至少還過得去。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楊秋回到家中,家仆上前說道:“將軍,有一人言其為將軍故人,欲拜訪將軍,已等候多時。”

  “引來相見。”

  “一別多年,楊將軍無恙乎。”

  “汝怎敢來此!”馬岱的出現驚到了楊秋,想到馬岱身后的人,楊秋失聲道,“莫不是孟起將軍來此?”

  “楊將軍勿慮,岱此來非為攻城略地,乃為將軍與涼州百姓耳。”

  楊秋定了定神,問道:“曹丞相善待涼州之人,安定人心安定,無需馬將軍憂慮。”

  “劉公與曹操戰于關中,涼州有旦夕之禍,豈無慮哉?”馬岱說道,“劉公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前番若非劉公仁義,舉大軍修繕大河,關中早已為劉公所得,楊將軍豈能在此高坐。”

  “曹丞相舉大軍于潼關,劉備尚不得過河,涼州又有何憂。”

  馬岱笑道:“敢問安定之兵幾何?”

  “無臨敵之憂,又何必相問。”看著馬岱似笑非笑的神色,楊秋驚道,“馬將軍領軍至此?”

  “非只我家兄長,我叔父亦到此。昔叔父治關中,民多念其恩,今引大軍至此,百姓定然簞食壺漿,楊將軍若引兵相抗,豈不有近憂所慮。”

  “壽成公去往許都多年,聞聽馬將軍起兵時,壽成公已為曹丞相所殺,如何來此。況汝馬氏早無兵馬,便能來此又當如何。”

  “叔父有上天庇佑,怎會為曹操所殺。叔父離長安時正逢兄長起兵,便直往鄴城,得劉公厚待。此次出兵涼州,正是劉公之兵。”馬岱說道,“曹操只知防備關中,已中劉公聲東擊西之計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