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將軍,瑜冒進,致水師為劉備所察,前計不成,請將軍責罰。”

  “公瑾亦為救江東,何罪之有。”

  擱淺的那部分海軍沿江而上來到江都港,歪打正著,把周瑜的伏兵引誘了出來,就連剛走沒多久的呂蒙和甘寧都急行軍回到了丹徒縣。

  得知江東有所準備,劉備也慶幸不已。若是海軍進攻時被偷襲,說不定就出大事了。劉備不再著急,安心讓大軍駐兵,重新思考對策。

  劉備可以安心屯兵(江都縣就是編輯點),孫權這邊就難受了。再拖幾個月就到了春耕了,不像劉備的全脫產士兵,孫權和江東的士兵本質上都是各家的勞動力。要是耽誤了春耕,當年的糧產一定會大幅降低。

  孫權召眾人商議,周瑜說道:“必設謀破劉,遷延日久,恐為曹操得利。”

  周瑜已經得到消息,曹操派曹丕、諸葛亮等人帶兵入川了。要是江東被劉備拖死在丹徒,那江東以后就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了。

  魯肅說道:“主公,都督連日挑戰,劉備皆堅守不出,必因子明、興霸回軍之故。可令子明、興霸再舉兵東向,以慢劉備之心。都督再往挑戰,劉軍必出。”

  “子敬之言有理。”孫權自己也怕管亥在吳郡搞風搞雨,有呂蒙和甘寧在吳縣城外牽制,吳郡一定萬無一失。

  “子明、興霸,令你二人速往吳郡。”

  “是!”

  呂蒙、甘寧離開后,周瑜再度率軍挑戰,可劉備還是堅守不出。劉備之所以敢安坐江都,除了編輯點外,還因為曹操同樣沒有大動作。

  曹操和江東結盟,親率大軍東進,但曹軍在臨近邊境很長一段路就停了下來,根本沒有威脅劉備后路的意圖。

  劉備也明白曹操的想法,曹操正等著劉備和江東打生打死,從中渾水摸魚。

  “不想劉備依然堅壁而不與戰,如之奈何?”

  魯肅說道:“都督,北人遠來,不習水性,多生病變,或可不戰而勝。”

  魯肅的想法,劉備早有防備。劉備知道這年頭,大江上非常容易得血吸蟲病,所以格外注重軍營的衛生,而且還將華佗等一大批醫士調入軍中。所以患病的士兵有一些,但沒有擴散。

  一直不見劉備軍中動靜,周瑜便派人來到劉備軍中假裝和談,實則探查虛實。

  劉備明白周瑜的想法,特意帶著使者巡視軍營,并將血吸蟲病的原理和防御辦法說給使者聽,展現己方完全不怕大江疫病的同時又將治病的辦法帶到了江東。

  “華元化果不愧天下第一神醫之稱,如此疑難雜癥也能明了。”得知劉備軍營的情況,周瑜感嘆道。

  為了彰顯華佗的功績,同時也為了消除百姓心中醫士地位低下的想法。劉備上表劉協,賜封華佗“天下第一神醫”的名號。

  “都督,劉軍不可自退,還需另謀他計。”

  周瑜和魯肅頭腦風暴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用火攻。只是江夏水戰讓連環戰船的弊端暴露無遺,周瑜不認為劉備會再將戰船連鎖,而且劉備的水師也是經過多年訓練的。

  沒有連鎖戰船,火攻就只能制造混亂,真正殺傷敵軍的辦法還是近身跳幫作戰,所以火攻的時機就很重要。

  “公瑾,今日挑戰劉備還是堅守不出。”黃蓋和程普一起來到周瑜身邊匯報。

  周瑜看著兩人,突然靈光一閃,問道:“速召義公(韓當)前來。”

  “都督相召,所為何事?”

  “瑜欲使義公投劉,義公可愿否?”

  韓當驚道:“當受破虜將軍(孫堅)知遇之恩,又隨吳侯(孫策)征討四方,討虜將軍(孫權)厚待于當,當無以為報,怎可背之!”

  “義公勿慮,瑜非令將軍真投,乃使詐降之計耳。”

  “詐降?”

  魯肅說道:“公瑾,韓將軍久仕江東,使韓將軍詐降,恐劉備察覺。如此,豈不害韓將軍乎。”

  “便是如此,劉備才可信義公。”周瑜說道,“管亥占婁縣,行分田之策。子敬以為,江東之人欲降劉備否?”

  “劉備自失人心,江東百姓同欲也。”

  原本劉備大軍壓境,為保自家安危和利益,江東有許多人向孫權提議投降。可經過婁縣分田之事后,所有的江東士人都不再想著投降劉備,群情激憤,紛紛向孫權出謀劃策。而且,這些士人還大力支援孫權,要人給人,要糧給糧。

  “江東之人往投劉備,劉備必不信也。”周瑜繼續說道,“惟義公與德謀(程普)原為北方之人,可取信于劉備。”

  程普這段時間任副都督,名義上只在周瑜下面,位高權重,他去詐降劉備肯定不相信,所以周瑜選擇了韓當(現在還只是中郎將)。

  “如詐降,尚需使他謀。”冒冒然讓韓當去投降,肯定是不行的。為了取信劉備,肯定要再施計。

  周瑜說道:“此計欲成,需向討虜將軍借一物。”

  “何物?”

  回到曲阿的孫權找到了陳珪,說道:“漢瑜,劉備大軍南下,非圖江東,乃欲求陳氏耳。陳氏南下相投,孤并未推脫,且不曾虧待陳氏。今欲勝劉備,需借陳氏一物,還望漢瑜切莫吝惜。”

  “不知將軍所需何物,但為陳氏所有,珪必雙手獻上。”

  “欲勝劉備,需敗其水師;欲敗水師,需用火攻;欲使火攻,需遣將詐降。”孫權沉聲道,“欲取信劉備,便需漢瑜之頭。”

  “將軍!?”

  “如勝劉備,陳氏當為首功。”孫權說道,“如孤取廣陵之地,陳氏仍為廣陵太守;如孤得徐州,則孤上表陳氏為徐州牧。”

  孫權沒有立刻讓陳珪表態,但陳珪知道,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本來他們陳家就是外來戶,要是再得不到孫權的支持,肯定被其他人吞。

  “珪愿獻頭,只望將軍照應陳氏。”

  “漢瑜勿慮,汝死后,陳應(陳珪二兒子)便為孤之親信。”

  “且慢!”得到孫權的承諾,陳珪當場便要自刎,被孫權一把拉住,“尚需漢瑜往軍中一行”

  “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