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7章:看到了百萬雄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慶功會上,愛奇異的投資部經理拉著張奕灌了好幾杯酒。

  坐到他這個位置的人物,都是人精。王經理從兩次直播,外加這次投資給華文社辦商演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張云聲和龔總應該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關系……

  王經理四十來歲,不胖不瘦,拉著張奕,“兄弟,網上這片兒有什么事兒直接跟哥哥說,能辦到的事兒一定給你辦到了。”

  “謝謝了王哥。”

  二人捧了下杯,一飲而盡,“哎,你這就見外了啊!你這么大本事,假以時日娛樂圈必有你一席之地,到時候哥哥還得仰仗你啊!”

  慶功宴上,喝的最多的要數華文社的眾人。高興,自然喝的多。

  張奕拿著酒杯帶著袁璐到一群輩分高的那桌敬酒,都是曲藝界的前輩。

  “這位是趙大爺,也是我老板,這位是孫大爺,跟趙大爺是兩口子。”

  “這孩子。”大伙其樂融融,張奕的玩笑話也引得眾人大笑不已。

  “趙大爺,孫大爺。”張奕給她介紹,袁璐跟著叫。

  “這位是王叔,我媽的老板,這位是劉姨,小時候劉姨最疼我了。”

  “白疼你了,也不是知道回來看看我們,要不是每天能見到你媽,我都想不起來你。”

  面對劉姨的調侃,張奕笑道:“您可跟說相聲的學壞了啊!”

  “王大爺,劉姨!”

  挨個敬完酒,吳女士坐在一旁道:“璐璐喝了不少,別喝多了。”

  “沒事兒,媽。”

  “哎呀呀,都喊上媽了,啥時候辦喜事兒啊!”劉姨在一旁調侃道。

  “放心,辦喜事兒前兒絕對少不了你,把禮錢準備好就得了。”吳女士笑道。

  張先生和幾個老爺們兒吃吃喝喝,幾個京城老爺們兒在一塊劃拳。

  他雖然不是戲曲行的,但家屬是啊,和這群人關系也不錯。

  張奕又帶著袁璐來到師兄弟這桌,“各位師哥。”

  “大明星終于舍得回來了,沒喝多吧!”一堆人可著張奕兩口子灌酒,誰讓這里面就他們兩口子名氣最大呢。

  “這是李孝庭,這位長得跟娃娃似的是庭哥家屬,蘇雯,叫嫂子就行。”

  袁璐和蘇雯碰了下杯,倆人笑著喝了一杯。

  “我還說庭哥犯法了呢,拐騙人家小女孩兒來呢。”

  “他可不就是把我拐騙回來的嘛。”

  倆人的爺們兒是搭檔,作為家屬是要多親多近,兩位女士的友誼就從這頓酒開始了。

  “雯姐,張奕在臺上這么說你,你不生氣嗎。”袁璐好奇的問道。

  今天在臺上張奕可沒少說人家蘇雯,說人家兒子。

  蘇雯笑道:“咋不生氣,回頭你們兩口子多買點東西上我們家賠禮道歉來啊,都是大腕兒,低于五千塊錢可不行。”

  知道蘇雯是在開玩笑,張奕解釋道:“這是我們這行的規矩,相聲怎么說?說白了就是兩個人在臺上敘述一段故事。怎么才能讓觀眾有一個直觀的畫面呢,這段故事要么說自己,要么就得說捧哏,再不就得說后臺這群觀眾熟悉和我關系不錯的人,你像馮哥董哥他們這樣的,說別人就不行了。

  說這段故事,主人公可以是我的家屬,可以是他的家屬,沒辦法,掙得就是這份錢,你別看我說的這么厲害,你問問庭哥,他心里不定咋美呢。”

  相聲本就如此,不論演員在臺上說什么,首先得讓觀眾笑,笑完就過去了。

  要明白,演員說的這些都是假的啊!

  李孝庭笑道:“確實,這東西沒有生氣的,要真因為逗哏說點啥就生氣,那得多外行啊。”

  袁璐點了點頭,沒想到這行還有這么一個規矩。

  張奕又給她解釋了一個例子,“媽不是唱戲的嘛,你看人家戲曲行業,不論你歲數多大。即使是七老八十的老藝術家,他唱的小生,那他在舞臺上演的也是個孫子輩兒的。一個七八歲小孩兒,粘上胡子上臺唱老生,那他演的也是個爺爺輩兒的。你說把這七老八十的和這七八歲的擱一塊,照樣也得演。小孩兒管老頭兒叫兒子他也得答應。”

  “對,掙得是這份錢,應的是這個活兒,就得這樣。”白孝心在一旁醉眼朦朧道:“我們這行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就在這。”

  袁璐端起酒杯道:“各位哥哥姐姐,我對咱們相聲不太了解,但作為張奕的家屬以后我會慢慢的了解這個行業,要是有什么做的不到的地方,哥哥們多擔待,妹妹我先干一個。”

  這頓慶功會不像電視里演的那樣,各個溫文爾雅,西裝革履。這頓酒局就是一群普通人高興吃個飯,啥都說啥都聊。

  “聲歌,恭喜你!”周冬雪跑過來端著一瓶啤酒,給張奕和袁璐滿上,“袁璐姐,你新歌我可是循環播放的。”

  周冬雪把禮服換成了短褲短袖,此時的她比在臺上看上去年輕了好幾歲。

  “謝謝啦妹妹!”

  袁璐也知道她,華文社唯一的女主持。

  “你循環播放的不是周杰倫歌兒嗎?”李孝庭在一旁嘟囔。

  周冬雪哼了一聲,小可愛的樣子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我換成璐璐姐的不行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永義站起來,看著眾人說道:“各位,今天是咱們華文社的大喜日子,北展劇場,兩千七百人的大堂,咱們演下來了。

  今天又有這么多的朋友來捧場,我先謝謝各位!”

  …………

  “你們都是咱們華文社的主力軍,也是相聲界的人才,回去繼續努力。以后你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北展辦商演。”

  …………

  趙永義喝多了,近十幾年來第一次喝得這么多,最后是被董孝藝抬回去的。

  這么多年,他的心里壓抑,悲憤,憋屈,今天全被一掃而光。

  他學藝時,相聲還有人聽,當他學成時,相聲就已經沒人聽了。

  在電視臺摸爬滾打了好幾年,又總下鄉去慰問,那種日子沒過過的人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兒。

  當他想有一番作為時,觀眾連相聲聽都不聽了。

  劇場沒人買票,電視看到就調臺。

  熬了這么多年,今天終于看到了花團錦簇,百萬雄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