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三章 辯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官家,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朝堂上,一個官員一臉激動的朝所有人說道。

  “劉大人言之有理,死者為大,怎可做此有違倫理道德之事……”一些大臣紛紛贊同。

  在古代,人們認為,如果人死后不能肢體齊全的下葬,就不能投胎轉世,死后也不得安息。

  解剖,很顯然是違背倫理道德的。

  歷史記載,南北朝時期,有個叫唐賜的人,喝完酒回家就得了病,居然吐出很多條蟲子。

  唐賜死后,他的妻子張氏遵從丈夫臨終時的囑咐,決心弄清丈夫到底得了什么病,她對丈夫的尸體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內臟全都碎了。

  這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人體病理解剖。

  但是,在封建社會里,張氏卻被視為大逆不道,從而被處以死刑,甚至連唐賜的兒子也以“未加阻攔、忤逆不孝”的罪名被同時處死。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封建社會中,解剖人尸體是何等的駭人聽聞。

  不過,也不是沒有人悄悄地解剖,宋徽宗時期,就有一個叫做楊介的太醫,就悄悄地解剖了人體,并且還把他看到的東西畫了下來,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存真圖》。

  不過,雖然有人私下里解剖尸體,只要不被發現也沒有事。

  但把解剖寫成奏折,并且要求朝廷允許,這樣的事情就太大了。

  很多人聽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從感性上還是理性上都無法接受。

  “楊愛卿,這件事是你提出來的,你有何話說?”趙擴把目光看向了朝堂后面的張青峰。

  因為張青峰上奏的事情,所以今天早朝就把張青峰叫了過來。

  聽到趙擴的畫,張青峰站出來說道:“回官家,各位大人,我之所以提出讓醫學院解剖尸體,是因為這乃是造福萬民的大好事情。”

  “一派胡言……”

  聽到張青峰的話,頓時就有人站出來想要反駁。

  “劉大人,還請您聽我說完。”張青峰連忙打斷對方的話語。

  他說道:“下官并非醫者,解剖人的尸體對下官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可是下官為何要上奏呢?因為這件事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所以不管倫理道德能否接受,臣都要提出來。”

  張青峰說道:“半個月前,臣用針線縫合治療了一名被刀砍傷的病人,這件事想必各位大人都知道。”

  這件事被作為新聞在好幾家報紙上被報道過,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只聽張青峰繼續說道:“當時那個病人的傷口很深,可以說傷及脛骨也不為過。如果按照傳統的辦法治療,就算傷口沒有化膿,想要痊愈最少也得一兩年時間。

  而我用針線縫合傷口后,只是不到兩個月時間這個病人就已經痊愈,這就是我了解人體皮膚結構后大膽采取的救治方法,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你說這么多,跟你說的解剖又有什么關系?”有人朝張青峰問。

  “關系大了。”張青峰說道:“我們的身體中,有心肝脾胃腎等等內臟,如果這些內臟病了,如果我們知道這些內臟的結構以及作用,就可以想辦法解救。

  比如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如果我們了解心臟的話,或許可以用一些辦法讓心臟恢復跳動,這樣就可以救活一條人命。”

  “再比如,如果小孩不懂事,誤吃了什么金屬或者石頭之類,這樣的情況下是必死無疑的,如果我們了解人體,就可以切開小孩的肚子,把東西取出來,然后把傷口縫合上,或許就就能救活小孩。”

  “還有,如果有人被箭射中了身體,并且射的很深,箭頭卡在里面無法取出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用刀切開傷口取出箭頭。”

  張青峰說道:“而如果不知道內臟位置的話,在切開傷口時就很容易損傷內臟,這樣會導致人死亡。”

  “還有,如果人的身體中長了腫瘤,比如筋瘤、腸瘤等,這樣的腫瘤都是不治之癥,但是在我看來卻并不是這樣,我們完全可以切開病人的身體,把瘤取出來,這樣病人不就好了嗎?”

  腫瘤,在西周的時候就有文字記載,西周用“腫”代表腫瘤,后來則是用瘤、巖、癌等字代表腫瘤。

  1170年,也就是三十多年前太醫東軒居士寫的《衛濟寶書》中,就對瘤,癌、瘭、疽、痼、癰等病有詳細記載。

  其中對乳癌的觀察就指出,40歲以上的婦女易患此癥,潰爛三年而死等記錄。

  頓了一下,張青峰繼續朝所有人說道:“還有不治之癥的腸癰(闌尾炎),我認為也可以開膛破肚,用手術治療的辦法來治好病人。”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內臟疾病,只要我們了解他們的結構,都可以治好這些病癥。”

  最后張青峰說道:“雖然解剖尸體是有違道德的,但卻可以救千千萬萬活人,所以,臣懇請朝廷允許醫學院解剖死刑犯的尸體。”

  “不可……”

  聽到張青峰這么說,還是有人要跳出來反對。

  張青峰有些急了,他朝反對的人說道:“周大人,我想問你,如果你家里有人的得了腫瘤,或者是得了腸癰等這些不治之癥,你還會阻止醫者解剖嗎,你就不想救活你的家人嗎?”

  “楊三郎,你說的解剖,真的可以治好腸癰嗎?”

  就在張青峰義正言辭的質問姓周大臣時,一個五六十歲的大臣沖到張青峰的面前大聲問道。

  他的神色有些激動,眼睛卻死死的盯著張青峰。

  “吳老,只要能夠了解人體的結構,我相信肯定能行的。”張青峰被看的有些頭皮發麻,但還是點點頭說道。

  “好,我支持你,支持你解剖。”被張青峰稱為吳老的官員朝張青峰說道。

  聽到的話,張青峰很是詫異。

  “吳老的兒子好像就是得了腸癰……”

  “難怪他這樣了。”

  見到吳老站出來,大殿中的其他人也是議論紛紛。

  就在張青峰發愣的時候,只聽吳老繼續說道:“我兒子就得了腸癰,太醫診斷他活不了半個月了,眼看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我的心里每天都非常痛苦,如果你能夠治好他,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吳老的語氣非常悲切,讓人不忍拒絕。

  “如果朝廷允許下官解剖人體,弄清楚腸癰的具體病癥后,下官或許可以一試,但是不能保證絕對治好。”張青峰朝吳老說道。

  他不敢把話說滿,雖然闌尾炎在后世只能算是一個小手術,但是并不代表就能完美的救活病人。

  如果他現在把話說滿了,要是沒救活吳老的兒子,到時候如何收場?

  聽到張青峰的話,吳老點點頭,然后他轉身朝所有朝廷大臣說道:“各位同僚,楊三郎說的沒錯,雖然解剖尸體有違道德,但是卻能夠救更多活著的人。”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們的家人萬一那一天得了腸癰,腫瘤等絕癥,你們難道能讓著他們慢慢死去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