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三十九章 傳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企業壽命這個問題,對那些有想法的企業家來說,都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

  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才幾十年,加上中間還是有一些波折,我們國家的統計數據,可能不一定有說服力。

  但美國的統計數據,應該很能說明問題。

  在商業體系發展成熟的美國,大約有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012年。

  這樣的數據,任誰看了都不會覺得樂觀,正因為不樂觀,所以才要思考。

  按塔塔的經驗,無論是社會責任感,還是給員工的回報,馮一平覺得自己都可以做到和塔塔一樣好。

  那么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掌舵者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目前的他還沒想出正確答案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這多簡單,找職業經理人不就好?

  事情真不是這么簡單。

  有很多例子說明,家族企業,其實更長壽。

  現在的馮一平,倒并不一定就希望自己的事業,將來就一定要由自己的孩子繼承,他相信,將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決定,比如自己退休后,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運營,也一定會得到廣泛的支持。

  只是,我們都知道,家族文化,是東方文化在經濟領域里表現的顯著特征之一,印度如此,我們國家也不例外。

  我們國家留存至今的那些不多的老字號,較為可考的,比如王老吉,一直靠的就是家族傳承。

  其它的如張小泉、同仁堂、六必居……,同樣也是如此。

  世界上可能老字號最多的國家,要數日本,傳承千年以上的企業,就有好幾家,像塔塔這樣,傳承了近150年的企業,更是多達上萬家。

  這上萬家經營了超過一個半世紀的企業,同樣也一直是家族式運營。

  歐洲的卡地亞,歐尚,美國的杜邦、福特……,同樣也是如此。

  也即是縱觀世界,從亞洲到歐洲,包括美國,那些長壽的企業,多半都是家族企業。

  我們不討論如果長壽企業太多,可能會導致的創新乏力,階層固定等不利的影響,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家族傳承,由創始人的后人擔任負責人,這樣落后的方式,在延長企業壽命方面,真不一定沒優勢。

  可能是因為,由創始人的直系后人擔任負責人的家族企業,在遭遇逆境時,血緣的紐帶、親情的聯系,會把他們整個家族的所有人,緊緊的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禍福同當,共同維系前人創下來的基業。

  大家對這個問題,最大的擔憂,就是老子是英雄,兒子不一定是好漢,把公司交給后人打理,出現一個坑爹加敗家的二世祖,你辛辛苦苦建的樓,他可能幾年就拆個干凈。

  這確實是個問題。

  但客觀的說,職業經理人里,同樣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金翎和他這樣的搭檔,可想而知,沒有重復的可能性,金翎是把馮一平的事業,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但是其它的職業經理人,經理人前面的那個定語,“職業”,自然有專業的意思,但應該也有這樣的意思在,就是對很多專業人士來說,“經理人”,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職業。

  既然是一份職業,他們在有些問題上傾向于自己的利益,也是必然的事,這家干得不好,他還可以去下一家,你不能期望所有的職業經理人,都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

  這樣的還算好,那雀占鳩巢,把你的事業,演化成他的產業這樣極端的人,也不是沒有。

  如這會已經聲名鵲起的國美那般,后來遇到的那位里外勾結,算計大股東的陳先生,或者犧牲大股東的利益,讓自己的腰包豐厚一點的,更是普遍。

  還有,比如說蘋果,請了那么多一流的職業經理人,為此把喬布斯都毫不客氣的驅逐出去,又怎么樣呢?結果還是越來越差。

  那還是在美國,蘋果可以想到請可口可樂的負責人來擔任CEO。

  但是在國內,即便不是創始人的后代接班,一般也是在企業內部找繼任者,這個范圍,其實也就是只比一個家族的范圍大了一些而已。

  選出來的,也有很大可能是庸才。

  由此可見,不管是由自己的后人接班,還是讓職業經理人經營,都不是最完美的方案,這也是馮一平想取經的問題。

  “我也只能說我們的經驗,”拉丹說,“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繼任者,不一定要是自己的嫡系后人,可以是家族里的其它能力出眾的成員,”

  “你就是IRD塔塔先生的侄子,”馮一平笑著說。

  “你說的對,這樣可以選擇的范圍,就一下子大了很多,”拉丹說。

  誰知道馮一平聽了他這話,面露苦笑,“在我們國家,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他可沒有侄子。

  哦,遠房的還是有,像馮文華他們。

  還有那幾個堂哥他們的孩子,只是從他們目前的表現來看,這事怕是指望不上,以自己的條件,自己的孩子,綜合能力按理應該更強一些。

  “哦,那么只能考慮職業經理人,當然,前提是牢牢的把握住企業的決策權,除了我們的方式,美國福特的方式,你也許可以借鑒,這種方式,你其實也熟悉,那就是雙重股權結構,福特家族,不論持股多少,始終擁有對福特40的投票權,”

  他也輕輕的搖了搖頭,“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你擔心的這個問題,我不想一直工作到坐上輪椅,70歲之后,肯定要退休,但是目前,家族里能接班的人,還真是沒有,我的繼任者,看來只能是外來的職業經理人,”

  “謝謝你,”馮一平并沒有輕松多少,在這個問題上,塔塔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借鑒。

  同樣,就在馮一平和拉丹熱聊的時候,在孟買,在印度,也有很多大人物在談論他。

  這其中,包括經常會取代塔塔集團,成為印度私企一把手的信實集團,也就是印度上個世紀70年代的企業英雄,老安巴尼創辦的集團。

  不過,在老安巴尼離世之后,大兒子穆克什——亦即后來的那個全球最土豪豪宅的擁有者,和小兒子安尼爾,馬上分了家。

  但即便是分了家,一直也是紛爭不斷,并在最近呈明朗化的態勢。

  他們的爭斗,甚至都引來了印度政府的關注,安巴尼家,被稱為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印度的股民中,平均四個人里,就有一個持有他們家的股票。

  此時,意見很大的兩兄弟,難得一致的都在談論馮一平。

  同樣,印度的那個隔代就出一個天才,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工業和金融家族,貝拉家族,現在掌權的天才,庫瑪·貝拉,也在聽下屬關于馮一平的匯報。

  他現在比安巴尼兄弟還鬧心。

  在7月,.貝拉集團主席,普麗婭瓦娜·貝拉,.貝拉的遺孀去世,她留下了一份引起軒然大波的遺囑:宣布公司將由她的得力助手、會計師洛德哈繼承,集團所有財產都將不再屬于貝拉家族。

  哪怕他們夫妻并沒有子女,但這樣的遺囑,不但令人匪夷所思,也讓一直受人尊敬的貝拉家族,一時成為了全印度的笑柄。

  這個遺囑背后的故事,成了印度各界茶余飯后閑談的主要內容。

  為此他們還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定該遺囑無效,.貝拉集團重新置于家族旗下……。

  馮一平擔心的那些問題,現在正在他們身上發生著。

  米塔爾家族的掌門人,有鋼鐵之王之稱的拉克希米·米塔爾,也在關注馮一平。

  他比較輕松,子承父業的他,已經培養出了自己的接班人,那就是他的大兒子,安迪亞·米塔爾。

  此時,這些印度的大人物,對馮一平的態度都非常一致,先觀望,讓他先跟塔塔家談,看看這個近幾年聲名鵲起的中國年輕人,今天下午在孟買大學講些什么再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