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四章 學富五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存真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夫人,你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朝廷有規定,銀子是不能作為交易媒介的,而且也不能交稅。交稅必須使用金陵鈔。他就算有銀子也得先兌換成紙鈔然后才能交稅。再說了,交易是十分頻繁的,買房子買地買米買面都要用錢,難不成每次都要拿著刀在自己家的地窖里面砍一塊銀子然后去換成紙幣嗎?不會的,這太不方便了。

  再說了,我為了保證人們能夠使用金陵幣,煞費苦心,準備了四億兩白銀的準備金。這么多錢保證人們想什么時候兌換銀子都可以。既然隨時都能兌換出銀子來,也就沒有必要交易一次就兌換一次。我相信老百姓是愿意把金陵幣作為儲備貨幣使用的。逐漸,人們就會習慣于使用金陵鈔,而習慣是十分強大的。雖然改起來不容易,但是一旦形成,變也不容易。”

  “可是,時間若是長了,紙幣破舊不能用了怎么辦?”

  “這沒關系。每一張紙幣上面都有日期。我定期發行新幣,然后回收舊幣也就是了,這么一來就可以控制市場上和民間貨幣的數量,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通貨膨脹。”

  韓瑾瑜聽了點了點頭,但是眉毛還是皺了起來。

  李存真說道:“其實,準備金只是一個方面,并不是貨幣的全部。你不懂。這并不是說整個市場上就只有價值四億兩白銀的紙幣。那其實也遠遠不夠。今天撒出去的錢聽起來雖然多,但不過是九牛一毛。四億兩白銀該有四百億的紙幣才對。紙幣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作為交換媒介,本身并沒有多少價值,你要說一點沒有也不對。畢竟紙、墨、工人的工資確實是紙幣的成本。但是總體說來紙幣幾乎沒有價值。紙幣之所以能夠通行依靠的不是準備金而是我。”

  “你?”韓瑾瑜十分不解,問道,“王爺為何這么說?”

  “我是吳王,我手中有幾十萬軍隊,數千艘戰艦,兩千門大小火炮,控制著幾個省的地盤……我說這花花綠綠絢爛奪目的紙值錢,一百塊錢值一兩銀子他就值一兩銀子,誰敢說不?嚇破他的狗膽!”

  “啊?我的王爺啊,你這是不是在胡鬧?”

  “我沒胡鬧!”李存真笑著說道,“貨幣的發行依靠的是強權。”說著,李存真將自己的右手握成一個大拳頭在韓瑾瑜面前晃了晃。

  韓瑾瑜趕快把自己的兩只手伸過去,輕輕捂住李存真的拳頭。李存真是老油條了,趕快把韓瑾瑜摟在懷里,然后繼續說道:“夫人,睡吧……”

  “我不,爺,你學富五車,我喜歡聽你講貨幣,你再給我說說,這些是我父親生前和你討論的嗎?”

  “哎呀,岳父大人那老厲害了,我說的這點東西,他老人家早明白了,不少還是他教我的呢。”李存真胡謅八扯,吹捧自己老丈人。

  韓瑾瑜目光炯炯,立刻央求道:“爺,我聽人家說,人生難遇知己,秉燭夜談,通宵達旦。求你……你給我再講講……這大熱天也睡不著……”

  李存真心道: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然后跳里面了,今天晚上準備的“節目”算是上不去了。

  李存真于是在床上和韓夫人相對而坐,把腿一盤便說道:“金銀這些準備金是為了建立信用,但是金銀不是信譽的全部。還需要貨物,也就是商品。有了充足的商品供應紙幣才不會貶值。相反,如果沒有充足的商品,即便是用金銀銅錢,金銀也照樣貶值。所以,我認為生產極為重要,特別是對穩定我們內部的經濟極為重要。”

  “那要什么商品才好呢?”

  “當然是什么都要了。”李存真說道:“不過,有道是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糧食?”韓瑾瑜問,“最重要的是糧食?”

  “對,就是糧食。主要就是稻米。”李存真繼續說道,“糧食是最重要的資源,沒有糧食老百姓活不下去。我想要建立貨幣信用,一個是有充足的準備金,另外一個就是要有硬通貨。糧食無疑就是最好的硬通貨之一。”

  韓瑾瑜突然瞪大眼睛,美麗的面龐如同一朵桃花般嬌艷,“所以殿下才去進攻湖廣。湖廣熟天下足,是這樣嗎?”

  李存真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進攻湖廣我是……這個……嘿嘿……算是處心積慮的……一面是為了債券,另外一面就是為了糧食。特別是漢江平原,這是一個巨大的糧食產區。要知道三吳地區,浙江本來是魚米之鄉,但是自從萬歷后期便大多改成桑棉茶等經濟作物,糧食僅能自給。不少地方甚至連自給都做不到,需要從江西和湖廣運糧。

  這一次,不僅擊敗李國英,而且我也順帶著一起擊敗了湖北地區的縉紳。我幾十萬大軍在湖北也不怕他們翻起天來。把這些地全部劃歸朝廷,直接控制起來。控制了土地就直接控制了糧食。有了糧食,我們的紙幣自然就能夠建立信譽了。畢竟,想要買到糧食,必須用金陵鈔,而糧食全在我們手里。”

  韓瑾瑜問:“湖廣的縉紳沒鬧事嗎?”

  “鬧了點事,為了搞定他們我還是花了點力氣。不過軍隊是現成的,根本就不需要重新調派,當場我就把他們給平了。這也是我這一次回來比較晚的原因,當然了,回來晚點也是為了你和陳先生操作債券能有充足的時間。”

  “爺,你把這些縉紳都給殺了?”韓瑾瑜緊張地問。

  “沒有。”

  “那你打算把這些縉紳怎么辦?”

  “把這些縉紳都移走。”

  “移走?去四川?”韓瑾瑜問。

  “不,不是四川,是去南洋。”李存真說道,“四川還沒有打下來,高明瞻和董學禮率領降兵去打了,我派了人監軍。他們兩個對付胡國柱應該綽綽有余,不日便會有回音。四川雖然沒什么人了,最好是用湖廣的人口去填補,但是這些縉紳可不行。縉紳本身都是刺頭,湖廣和四川又挨著,距離近,怕他們去了四川再搞出事情來。填補四川人口缺塊我打算用湖廣農民,不用這些縉紳。縉紳……我給他們定罪了,讓他們攜家帶口去南洋討生活。”

  “爺,你是打算在南洋拓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