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圩五章 接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相距二十步,明軍軍官的吼叫聲響起,明軍方陣前三排長槍齊齊放平,戚大寶和喬四身體轉向右側,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長矛對準了清軍的方向,這個動作以左手為支撐點,右手起到控制槍身的作用,可以一直握到矛改尾部,既能相對節省體力,也能將長矛的攻擊范圍增加到最大。這是一種來自于瑞士超長長矛兵的持槍方法。

  超長長矛五米多長,兩隊的士兵相距便將近十二三米,由于距離太遠,所以士兵很難準確判斷突刺的時機。如果狂沖過去突刺,往往會自己撞到對方槍頭上,自己卻沒有刺到對方,這樣的緩慢接近后尋找時機,才最適合超長長矛的對戰。

  在明軍中,一般將兩米二長的長槍稱之為短槍,其實就是后世的紅纓槍,能夠打出武術效果。侵華日軍稱其為“長劍”,用來對付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槍很是有用,被俘日軍佐官和軍曹認為長劍是先進武器。長度在四米的被稱為長矛,也就是清軍稱之的丈二長槍。長度四米六,也就是一丈四的長槍被稱之為,大長矛。超過四米四,達到一丈六的,被稱之為超長長矛。明軍的超長長矛比瑞士四米六澳長矛還要長出一段,達到五點二米。再長的,達到七米的長矛在十七世紀也是有的,秦朝時稱這種長槍為山陣,李存真也這么稱呼,但是清軍常常稱之為拒馬槍。

  巴勒山在明朝這邊雖然沒有直接指揮過長矛兵,都是扮演清軍陪練。因為近距離觀察過明軍陣列,所以巴勒山知道超長長矛方陣的用途。但是到了清朝一邊之后就扮做明軍陪練。

  當下,清軍鼓聲一緩,長矛兵也放平長槍,保持著平整的戰線一步步接近。巴勒山不過是個牛錄額真,雖然知道明軍長矛陣的玄機,但是練兵的時候巴勒山只能管得了自己的三百牛錄。所以其他清軍握持長矛的方法各式各樣,訓練水平也參差不齊。

  巴勒山一開始就存了保全實力的心思,他的三百牛錄被放在鄰二陣。第一陣里的全是別的牛錄的滿洲士兵,反正他有令箭,別人也不敢反抗。

  明軍方陣火槍兵打出最后一輪齊射,清軍也是如此,而且清軍的散兵還扔了一波飛斧和飛劍,給明軍造成了最后一次遠程傷害。

然后明軍的火槍兵開始退后,回到陣后裝彈。明軍一些有短兵近戰經驗的士官,則乘著方陣度減慢,抽出匕手和腰刀,蹲下身子沿著陣線鉆到長矛線之下,然后躲藏在第一排長矛的縫隙之鄭  巴勒山只練過長矛兵,長矛火槍配合作戰也不過是看過而已,他不會太指揮鳥銃兵。所以清軍的火槍兵打放完了最后一槍之后就全部退后,沒有人鉆到長矛陣中準備近戰搏殺。

  鳥銃兵退了,可散兵中卻有一些不要命的。他們并未有過這種訓練,當長矛密密麻麻相對后,散兵活動空間消失,機靈的躲入了己方的長矛陣中,則冒失的沖上前來拼殺,被密集的長矛立即刺死,一些動作慢的則直接被長矛刺死,然后被前進的方陣碾過。

  另外有些清軍散兵看到明軍蹲著,也學著照做,這些短兵手在矛桿下兇狠對視,也在等待時機。在長矛互相交鋒之前引開敵人注意之前,這些短兵手不能出擊,否則會被對方密集的長矛輕易扎成肉串。

  明軍和清軍的火槍兵退后裝彈后,很快就到了方陣的兩側。一些清軍散兵也跟著到了兩側的山坡上。雙方用火槍和弓箭對射。都企圖壓制對方,形成優勢進而包圍對方。

  明軍的火繩槍射程遠威力大,很好地壓制了清軍鳥銃。可是清軍的散兵弓箭手卻可以用重箭襲擊明軍。由于馬斯科特火繩槍裝彈較慢,所以散兵趁機沖了上來與馬斯科特火槍兵肉搏。李茂之派出鐵人隊支援,斬馬刀很快就把散兵砍了下去。但是,散兵輕快,鐵人隊追不上,只好回來保護自己的火槍兵。于是雙方又變成了對射。箭支飛舞的嗖嗖聲夾雜在火槍轟鳴之中,傳遍整個戰場。

  不過,吃虧的終究還是清軍。明軍的火槍兵身穿重甲,鐵人隊則是武裝到了面部,還裝備有藤牌,很好地抵御了清軍箭矢的攻擊,不過是一些倒霉了中了鳥銃倒下。清軍可就倒霉了,馬斯科特重型火槍兵持續火力的打幾下,清軍兩翼陷入苦戰。

  兩翼打得熱鬧,可喬四的耳中卻只有鼓點。鼓點每響一下他便踏前一步,其他的聲音似乎都遠在邊,兩翼不關他的事,面前的長矛卻越來越近,喬四兩眼已經變得火紅,下意識的按照緩慢的鼓點一步步接近敵人。

  戚大寶在最前面,報仇的心理已經充滿了他的內心。但是,他知道長矛陣的厲害,如果就這么沖過去,自己搞不好會撞在三四根長矛上,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隨著鼓點前進。

  清軍也不是傻子,不會一頭扎上來送到槍口上,雙方越靠越近之后,步幅也越來越,長矛矛鋒寒芒閃爍,都極具威脅,互相威懾之下,都在心翼翼的靠近攻擊距離。

  戚大寶對面是一個皮膚黝黑的清軍披甲步兵,他帶著一頂類似明盔的頭盔,兩眼在鐵質帽檐下閃著兇光,戚大寶對這樣的清軍十分不屑,他不去看面前不遠的地方矛刃,眼睛一眨不眨的死死盯著對方的肩部位置,留意對方的動作,腳下緩緩挪動,判斷著彼此之間的距離。

  喬四在戚大寶身后,他的長矛從戚大寶的肩膀上伸了過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沖動。當戚大寶中箭的時候,他推著戚大寶走,那是怕他掉隊。現在喬四必須盯住戚大寶前邊和右邊的清軍,特別是右邊的。如果清軍有異動,他必須第一時間刺出長矛好就此保護戚大寶。第二排的所有長矛兵都是如此行動。現在喬四不僅要盯著戚大寶右邊那個丑陋的滿洲兵,而且還要心地維持著他和戚大寶之間的距離,決不能因為自己一時著急就推搡戚大寶,否則戚大寶被往前推了一步,很有可能就扎死在清軍密集的長矛上。

  長矛兵維持長槍平放并不能太久,槍雖然不是太重,但是太長了,很是耗費力氣,而且該來的遲早要來。

  戚大寶的矛頭和對方的矛頭開始交接,雙方陣線中間是密集的長矛矛桿,正在緩緩的交錯而過,矛桿不時出輕輕的碰撞聲。戚大寶眼睛瞪得大大地,緊閉雙唇,撐大鼻孔呼吸,僅僅盯著對面的清軍,在緩慢地接近中判斷著最適合的刺殺時機。

  本來兩軍距離二十步的時候還能聽見士兵的吼叫聲,現在雙方的長矛交錯,反而聽不見一個人叫喊,只有軍官們大聲地吼叫著提醒士兵。

  戚大寶是旗隊長,更是排頭兵。如今的他置身于長矛組成的從林中,兩側是后排戰友伸出的槍頭,面前則是自己和敵饒矛桿,正對面那步甲的長矛矛頭在微微上下搖晃,距離他只有最后四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