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一章:當上一把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實驗小學的這架舊鋼琴之所以能夠用了這么久,完全是邱老師精心維護的結果。

  她當然不是專業的調音師,此時整個三水縣也沒這樣的人,她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自己研究、摸索,掌握了給這架鋼琴調音的技術。

  說不定換一架鋼琴,她就有可能玩不轉。

  后來邱老師發現雖然黃瀚彈鋼琴的資質一般般,完全是靠恒心勤學苦練才進步得很快,但是學調和維護鋼琴簡直是個天才,一點就透還能夠舉一反三。

  這不奇怪,黃瀚擁有大叔的經驗,年輕時做過電工、修理工,喜歡修東西,但用不著以此為生,完全是當做興趣愛好鬧著玩。

  家里的門鎖、電器、水龍頭、電腦等等壞了,他成功修復的幾率超過一半。

  在有人指點的情況下摸完全屬于機械構造的鋼琴當然是不費吹灰之力。

  鋼琴的零件雖然多達八千多,但是絕大多數是重復的,屬于千篇一律,只要會調一個鍵、一根弦,其他的也就是大同小異了。

  發現了黃瀚這個長處,邱老師教得更加認真,把她這些年自己總結的經驗傾囊相授。

  有可能她是覺得自己沒幾年要退休了,想著黃瀚以后能夠維修這架鋼琴,給這架鋼琴調音提供維護。

  技多不壓身,黃瀚學得認真,他甚至于敢打開蓋子研究跟八十八個按鍵連接的每一根琴弦,始終保持鋼琴內部、外部一塵不染。

  日子一天天過去,黃瀚家的房子眼看著要砌好了,沒有出現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一切順利。

  美中不足的是一千三百塊的預算根本不夠,估摸著要一千五百多。

  黃道舟、張芳芬估算了時間,把開業請客熱鬧的日子選在了七月二十八號,早上九點鐘放鞭炮。

  這時還沒有形成刻意選八的風氣。

  說實話,三水縣人這時真的不認為八很吉利,許多罵人的話如:“王八蛋、死到八監里、草某某八代、去你八輩兒祖宗……”都有八。

  選在二十八號是因為張芳芬查了老黃歷,這一天宜動工、開張、沐浴……

  沈曉蓉這段時間很開心,不僅僅是因為她參與創作了一首好歌寫出一篇下一期就會在《少年文藝》刊登的好作文。

  還因為她的爸爸心情越來越好,回家吃晚飯時次數越來越多。

  沈建國以前在家經常眉頭緊鎖,吃飯的時候心不在焉,有時候沈曉蓉跟他說話,他都不曉得。

  又享受到了家的溫馨,沈曉蓉其樂融融,她實在忍不住,悄悄的問秦淑珍,道:“媽媽,爸爸這幾天總是樂呵呵的,有什么喜事嗎!”

  秦淑珍的心情也是好著呢,笑到:“省里、市里肯定了你爸爸的工作,沒幾天你爸爸就要把代理縣高官的代理兩個字去掉了。”

  沈曉蓉耳濡目染,懂一點點體制內的架構,知道爸爸是升官了,道:

  “太棒了,爸爸終于當上一把手,再也用不著抱怨總有人拖改革后腿了。”

  “呵呵,省里、市里都在緊鑼密鼓推行改革開放,你爸爸因為先走一步被省委書領導表揚呢!”

  沈爸爸獲得提拔,工作已經理清頭緒,漸漸的輕松下來,還有時間聽聽女兒彈鋼琴。

  沈曉蓉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這段時間也習慣了來鋼琴教室待一上午。

  她家里有鋼琴,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跑來學校,因為來學校鋼琴教室反而練不了多會兒。

  她不可能跟黃瀚爭學校里唯一的鋼琴,她彈奏時還要被黃瀚打擾問些技巧上的問題。

  但是,不知怎的,她不喜歡一個人在家悶頭練習,喜歡和黃瀚、張春梅幾個一起。

  現在甚至于接納了成文閣、錢愛國這兩個大個子男生,也肯跟他倆說說笑笑。

  沈曉蓉經常帶些書來鋼琴教室看,也讀英語單詞,她還聽了黃瀚的建議背誦以后肯定要學習的文言文。

  這些古文當然是沈建華幫女兒整理的,都有注解,沈爸爸認為女兒利用暑假讀古文名作善莫大焉,還忙里偷閑給沈曉蓉講解。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沈曉蓉讀了幾遍前出師表,覺得晦澀難懂,頭昏腦漲,需要背下來恐怕還得下苦功才行。

  她無法想象,黃瀚怎么就能背誦那么多古文?

  她看了看那個正在認真練琴的小不點。

  忽然間想到了那一天黃瀚看報紙時說的那些話,想到了自己被氣得哭著跑回家,頓時覺得有些難為情。

  小姑娘不知道,其實是黃瀚影響了沈建華,乃至于影響了整個三水縣。

  原本軌跡,三水縣還得死氣沉沉一年多,沈建華還要再熬五六年才成為了另外一個縣的一把手,最后在省里干到廳局級離休。

  如今提前六年獨當一面,三水縣一年內就會體現出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沈建華獲得政績那是妥妥的。

  上面有人的他有政績、有名牌大學的文憑,有正是時候的年齡,有緊跟中央大刀闊斧推行改革開放的沖勁,不提拔這樣的干部沒天理呀!

  接下來沈建華的仕途應該是一帆風順,他懂得自律,聽得進別人的意見,還不恥下問。

  這種素質難能可貴,運氣再好些,恐怕最終不會止步于廳局級干部,說不定能夠成為高官高官也未可知。

  沈曉蓉等一個曲子結束,主動問黃瀚道:“你家的店是不是馬上開業呀?有什么困難嗎?”

  黃瀚忘我的彈了一曲,思想升華得不食人間煙火,此時還沒有回歸俗人狀態。

  聽到沈曉蓉的話,愣住了。

  半晌才問道:“你的意思是愿意幫我家嗎?”

  “嗯!”

  黃瀚埋怨道:“蓉兒,你愿意幫忙早說呀!都用不著你爸爸出面,只要你媽媽打兩個電話,我爸爸辦事不知道要少跑多少趟呢!”

  這段時間黃瀚都是喊“蓉兒”,成文閣,錢愛國當著沈曉蓉的面不敢喊,依舊是喊沈曉蓉。

  沈曉蓉漸漸的也就習慣了,黃瀚喊她蓉兒時,她已經不再橫眉冷對。

  見黃瀚家開店還真有可能遇上了困難,沈曉蓉關心道:

  “你說說看遇上什么難辦的事了,我回家問問媽媽,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唉!幸虧錢愛國爸爸熟人多,他帶著我爸爸求爺爺告奶奶,事情總算都辦成了,就等著開業呢!”

  “是這樣呀!對不起呀!我不知道開個小店會那么麻煩!也是你不好,干嘛不早點說?”

  額!黃瀚心道:你冷冰冰的,不肯多言多語,我家能解決的事犯得著請你家那尊大神,那不是殺雞用牛刀?

  他口中道:“事情能辦下來其實是多虧了你爸爸發動全面改革,并且開會嚴令各部門都得為個體戶開綠燈!”

  “咯咯!我爸爸不是尸位素餐了?”

  “當然不是,他是一個敢于迎難而上的好干部!”

  這一刻黃瀚挑好話說倒是由衷的,因為三水縣已經在搞大包干,足比后世提前了一年多。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巨變,就是因為沈建華這個改革派縣副高官堅持斗爭的結果。

  這個改變何止影響千家萬戶,應該是影響了五六十萬農民。

  要知道此時一個家庭多賺一二百塊,相當于后世的幾千上萬,整個三水縣會多出幾千萬上億現錢。

  這些錢如果變成本金進行再投人,倍增不是虛言,說不定三水縣的發展會提高一個臺階也未可知。

  沈曉蓉“咯咯……”嬌笑道:“我見到爸爸會把你這句話說給他聽,他一定很高興!”

  “你爸爸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我媽媽還琢磨著哪天讓我請同學去家里玩的時候約上你呢!”

  “真的嗎?”

  “那還有假?”

  “蓉兒,你能不能幫我帶幾句話給你爸爸?”

  “嗯!得聽聽是什么話!如果不是好話休想!”

  “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對不對?”

  “對呀!”

  “縣里以你爸爸為首的改革派鼓勵個體經營,鼓勵個人、集體承包經營對不對?”

  “嗯!”

  “縣里總是有一部分干部說這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經常提反對意見對不對!”

  “確實是這樣!”

  “因此三水縣肯做個體經營者的人并不多!”

  “好像是!”

  “你就這樣對你爸爸說,會開得多,不如拿行動表示!”

過往的君子請留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