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百零九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5)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國王輕輕松松地將一個數字拋在了孔蒂親王的臉上,“另外,不是三十五萬,是九十萬,先生。”不過他無意令孔蒂親王過于窘迫,“您所說的三十五萬,大概是指尼姆,蒙托邦與拉羅謝爾這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正是南特敕令中,亨利四世特意恩許胡格諾派舉行教儀的城市。

  “您無所不知,陛下。”孔蒂親王連忙附和道。

  “但在1598年的時候,胡格諾派教徒還有一百萬人。”路易說:“那么在這短短幾十年里,胡格諾派教徒的數量怎么會不增反減呢?”

  “當然是因為獲罪的羔羊迷途知返。”孔蒂親王說。

  “我知道的好像不是這樣,”路易說:“他們不是迷途知返,而是離開了法國,先生,如果他們只是如洛林、阿爾薩斯那樣的愚人,法蘭西并不缺少,我也不會過于吝嗇,但問題是,這些胡格諾派教徒并非貧苦的農民,而是工匠、商人與學者,他們不僅僅帶走了自己的信仰,也帶走了自己的財富,知識和人脈,他們去到神圣羅馬帝國,去到瑞士,去到勃蘭登堡,去到荷蘭,去到任何一個被新教主宰的地方,充實了法國的敵人的基礎,振興了他們的經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卻讓法蘭西變得虛弱。”

  “您的祖父正是為此而頒發了南特敕令。”孔蒂親王夫人突然插口說道,孔蒂親王驚訝地望了她一眼,還有點生氣。

  “一個需要特別恩準才能保持信仰的地方,又如何能夠比得上以本身的信仰為榮耀的地方?”路易抬了抬手,阻止了孔蒂親王請罪的舉動:“我的祖父,偉大的亨利四世,他也曾經是個胡格諾派教徒,我必須說,他雖然改信,但對自己原先的信仰依然保持著十二萬分的歉疚,南特敕令因此而來,只是他的舉措并未能夠換來胡格諾派教徒的感恩,恰恰相反,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背叛,我的祖父、父親都可以說是因此而死,而我數次遭到不測,也是因為有他們在。”

  “那確實是一群忘恩負義之徒。”孔蒂親王憤憤地喊道,路易不覺莞爾,要切實地說,波旁家族原先也是胡格諾派教徒,只是后來瓦盧瓦王朝絕嗣,作為納瓦拉國王的亨利四世才成為了法蘭西國王,只是為此他必須改信天主教,也就此埋下了殺身之禍——但具體點來說,即便在這里的不是路易,而是任何一個明智的君王,都不會因為信仰而動搖自己的王座——直白點來說吧,法國國王大鼻子弗朗索瓦一世,在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的時候,也曾經允許路德教徒在王宮邊演講呢,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法國會成為一個以天主教信仰為正統的國家的呢?當然是因為當時的教宗列奧十世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簽訂了《博洛尼亞協定》,將羅馬教會的主教任命權,教產征稅權賦予了法國國王,法國國王當然不會想要參與到宗教改革的渾水中去。

  因為新教改革,原本就是諸侯們為了將教會的人事任命權與財證權奪取到自己手中而誕生的,沒有利益驅動,國王們甚至不會動一下他們的小手指,但相對的,法國的諸侯、商人與行會的掌控者們,卻是極力贊成教改的,但那樣,就是從法國國王與紅衣主教口中奪取美食,也不怪黎塞留主教對胡格諾派教徒深惡痛絕,即便有南特敕令在前,他還是連續主持了好幾次針對胡格諾派教徒的戰爭,像是拉羅謝爾圍城戰中,這位主教先生甚至親臨戰場。

  他的繼承人馬扎然主教,繼承的可不止黎塞留主教的財產,對于胡格諾派教徒而言,他同樣是披著紅衣的黑主教,而對于路易來說,他對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爭斗毫無興趣,或者更正確地說,比起單單對他的刺殺,他更憎恨這些人企圖分裂法國,意圖營造“國中國”的行為與思想,這是年輕的國王絕對不允許的——為此,他不但要將這些新教教徒嚴格地監管起來,還要防止他們外流,因為那些流亡出去的胡格諾派教徒可不是逃出去后就安分守己地過自己的日子了,他們聚斂財產,招募兇手,散播流言,一次次地潛入回法蘭西,掀起叛亂的波瀾。

  “我不準備完全地否認南特敕令,”路易說:“但我也不會坐視他們繼續無所顧忌地壯大下去。”尤其是,他在外御駕親征的時候,法蘭西國內必須安定得如同磐石一般。

  “那么您是預備……”

  “大遷徙。”路易面無表情地說,如果有一棵果實累累的葡萄生長在你的窗前,你又想要那甜美的果實,又不想讓它遮蔽你的眼睛,阻擋溫暖的陽光,那么你該怎么做呢?當然是把它移植到別的地方去,只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胡格諾派中的聰明人可不少,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國王的計劃,而且此時的人們也不太會愿意離開自己的家園。

  “奧爾良公爵菲利普會出面邀請他們,除了拉羅謝爾、尼姆和蒙托邦,我會再特意恩準奧爾良作為胡格諾派的準信地。”

  “羅馬教會會勃然大怒的!”孔蒂親王說。

  “區區一個奧爾良,如何與英格蘭,愛爾蘭與蘇格蘭相比?”路易說:“在他們還需要我從中斡旋的時候,不會太在意這個的。”羅馬教會的紅衣主教們不是會相信他,而是會相信利益,在任命權與財稅權還在國王手中的時候,他怎么會對胡格諾派手下容情。

  一旁的孔蒂親王夫人露出了思索之色,這樣說起來,奧爾良公爵倒是一個頂頂好的人選,首先,他的繼承權雖然在王太子小路易出生之后退后了一位,但還是距離王座最近的人之一,只要心懷惡念,就絕對不會忽視他,而且人們都知道,奧爾良公爵深得國王寵愛,若是他要求國王將奧爾良設為信仰自由的城市,國王是有可能答應的,而后,為了爭取這位公爵的皈依,胡格諾派的首領就必須拿出誠意來。

  只是陛下也著實大膽,畢竟奧爾良可比尼姆或是拉羅謝爾,距離巴黎近多了,若是胡格諾派的主要力量被聚集到奧爾良,毫無疑問,它對巴黎會是一個威脅,但同樣的,巴黎也會對他們造成威脅……“我并沒有將所有的胡格諾派教徒處死的想法,”路易說:“除了首惡,他們也是我的子民,只要他們愿意忠誠于我,忠誠于法國,我就愿意接納他們。”

  孔蒂親王聽完之后,輕輕地松了一口氣,只要國王不是想要用軍隊和火槍來驅趕這些胡格諾派教徒往奧爾良走,而是掛上一枚甜蜜的誘餌來收買他們,他的差事就不算很難,他現在也總算是知道國王為何要他來做這件事情,胡格諾派最初的軍事領袖,就是路易一世.德.波旁,孔代親王,亨利四世的叔叔,他在1569年的雅格納戰爭中戰死,那場戰爭正是天主教徒與胡格諾派之間的戰爭。

  胡格諾派教徒雖然一直將亨利四世與他的后人視作叛逆,但卻始終沒有忘記波旁一整個家族,五個兄弟,納瓦拉國王,紅衣主教,昂吉安公爵,旺杜公爵,阿瓦松伯爵,孔代親王均為胡格諾派教徒時的輝煌——對他們來說,孔代親王和孔蒂親王若是皈依胡格諾派,將會是最合適的法國國王人選,但在此之前,能夠說服奧爾良公爵皈依新教也無疑是在路易的心上插上一把淬毒的匕首。

  “您需要什么?”孔蒂親王問道。

  “工匠、商人和教師。”路易說。

  “商人和工匠就算了,”孔蒂親王問:“但那些教師,他們宣講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蠢話。”

  “他們會帶來變革。”路易說,他在凡爾賽嘗試了基礎教育,但這很難,在學者幾乎等同于教士的年代里,要他們屈尊去教導一些農夫和工匠之子,他們心不甘情不愿,但胡格諾派原意就是“日內瓦宗教改革的追隨者,”可以說,他們率先向羅馬教會發起沖擊的就是教育,他們在被他們控制的地區大力推行初級教育,允許男女同校,用法語取代拉丁文,面對底層子弟,并且免收學費,不好的地方,在于他們與教會學校一樣,以宗教教育為主,將圣經當做文科的課本,數學是輔助,自然科學更是很少涉及,而且教學人員的素質不高,盛行填鴨式教學與體罰,教學質量令人不敢恭維。

  但這些也在后期得到了糾正,胡格諾派的教士們不斷地吸納著外來的知識與經驗,在拓展視野與影響力的同時,也在持續性地培養更多的教師,開辦更多的學校。

  即便有國王支持,巴黎與凡爾賽迄今為止也只有十四座學校,而胡格諾派的城市里的學校則高達六十五座,可以容納數千名學生同時就學。而且與教會學校出來的學生不同,胡格諾派的學生更注重實用性,相比起古老的典籍,教會的歷史,或是刻板的教義,新教教派里的學校以數學、文法與醫學為主,學生離開學校后,既有著良好的文化素養,也有著縝密的邏輯思維,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勇氣和能力,一些學校還開了針對商人和工匠,學者的專科,里面甚至出現了冠以煉金術名頭的物理與化學課程。

  當然,在有了笛卡爾以及被他吸引而來的魚群之后,國王要創辦這樣的學校也只是時間問題,但他終究還是一個凡人,無法事事躬親,如果能夠有成熟的果實可以采摘,那為什么不用呢?

  另外,雖然曾圍困圣天使堡,但羅馬教會始終是法蘭西王室無法擺脫的枷鎖,畢竟法蘭西王室雖然從列奧十世那里拿回來財稅權與任命權,但在法國,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天主教徒,王室成員更是無一例外,若是國王做出什么不符合教義的事情,教會就會立即抓住把柄,但若是胡格諾派教徒去做,羅馬教會反而無處插手——本來就是異教徒了,難道他們還會怕教會的小絕罰大絕罰嗎?

  設定好了這些胡格諾派教徒的用處,路易又看向孔蒂親王夫人:“那些波西米亞女巫就交給你了。”

  “我看了您的地圖,”孔蒂親王夫人問道:“您是打算讓這些波西米亞人與胡格諾派教徒混居嗎?”

  “要不然呢,”路易看似無奈地說道:“天主教徒與胡格諾派之間的仇恨,足以掀起另一場戰爭。”

  或者說,陛下,孔蒂親王夫人在心里說道,您愛惜自己的子民,但無論是波西米亞女巫,還是胡格諾派教徒,無論他們受到了怎樣的損害,您都是無動于衷的。

  當然,她沒有蠢到說出來,只是一屈膝,表示接受了這份工作,馬尼特告訴國王說,波西米亞女巫們不過三千人,但事實上,陸陸續續在“王家特別護衛連隊”,也就是加約拉巫師,與宗教裁判所的聯手追索逼迫下,來到奧爾良的女巫,巫師們已經超過了一萬人,其中以波西米亞女巫最多,她們并不如女巫教團成員們那樣強大,一些人更是懵懵懂懂,和那些四處流浪的羅姆人也沒有什么區別——那些天賦也被她們當做了招搖撞騙的工具。

  這些人都被嚴格地監管了起來,新的定居點就如同楔子那樣打進了奧爾良的天主教徒聚居區與留給胡格諾派的聚居區之間,想必到時候,奧爾良地區一定會出現很多古怪的傳聞——好一條人為又天然的防線,只是不知道能夠堅持到什么時候。

  5月29日,是查理二世的生辰,因為喜歡賽馬、賭博、觀賞戲劇與跳舞,召開宴會而被民眾親切地稱之為快樂王的查理二世,在四十歲的生辰來臨時,也順理成章地邀請了許多劇團來倫敦,為他和他的人民獻上一出出精彩的演出。

  巴黎的“光耀”劇團當然也會在這張名單上,可以說是半個法蘭西王室御用的劇團,在多佛爾登陸的時候就被仔仔細細地搜檢了一邊,劇團中的人不禁為之抱怨連連,但他們除了裝飾和演出用的長箭匕首之外,確實沒有攜帶什么殺傷性大的武器,而且劇院中的女性也要超過男性,只是在進入倫敦的時候,他們又遭到了沙弗茲伯里伯爵麾下的士兵的攔截。

  約翰.洛克坐在隱藏在黑暗中的馬車里,注視著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劇團眾人,他的隨從感到困惑:“難道他們竟然會帶來什么危險的東西么?”

  “我不知道,但正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我才需要這次搜檢。”

  但讓洛克先生失望的是,那些士兵最終一無所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