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戰(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北伐齊國,調集民夫不惜一切開鑿出一條史無前例的大運河。從吳王夫差開鑿這條大運河開始,各朝各代的君王便開始了對它不斷的挖掘和延伸,從此徐州也就成為了決定南北命運的雄壯古戰場。

  順軍的大陣在朝陽照耀下若隱若現,連片的藍色旗幟和軍裝如海浪般起起伏伏。

  落葉發出蒼然的聲響,萬里曠風都順到了這里。黃、運的水面都蒸騰著霧氣,像河在呼吸。

  曾經車水馬龍的漕運碼頭,此刻早就空無一人。帆檣林立、舳艫相接的盛況不再,反倒是過去不能行船的呂梁洪險灘一帶,聚集了數不清的難民船只。

  渾濁嘶啞的呼喊,昂揚長嘯的戰馬,低陷沉轉的車輪,清脆響亮的鐵甲,轟鳴震動的火炮,昂首眺望的自信。

  李來亨騎馬屹立在黃龍大纛下,對于即將發動的總攻擊充滿自信。

  “皇太極,你看看吧,我大順天下無敵啊!”

  李世威帶著大批經驗老道的射手,選擇了一塊射界相當良好的高地作為炮標的陣地。數百門隨州造的新式紅夷炮翹首仰望天穹,炮口已經對準了清軍的環壕。

  士兵們正在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清理干凈大炮的炮膛。腰間佩掛著單刀的衛兵們,則手挑肩扛,和許多推車的民夫們一起將火藥和炮彈準備妥當。

  遙想幾年以前,李來亨繳獲到一門大炮,還是那樣的新奇。現在大順軍卻可以集中近千門哪怕在歐洲,也稱得上新銳的重型火炮。

  火炮陣地排列的密集程度,也完全超過了包括歐洲人在內世界上所有軍隊的傳統慣例和想象力范疇。

  一條條黝黑的炮管,斜向指著天空,它們排列得過于密集,以至于讓人遠遠望去,不像是看到一大片紅夷炮的陣地,而是誤以為那是過分龐大的長矛密林。

  大順軍的火炮,威勢之大,已到了密集如槍林的地步。

  要知道,近千門重型火炮在同一時刻、向同一目標發出怒吼,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戰爭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李來亨有幸獲得這樣的榮譽,大順軍有幸獲得這樣的光榮,李世威和其他所有炮手也都有分享這個注定將永載史冊的瞬間。

  “確認一下時間……”

  李來亨低聲說完以后,顧君恩與他手下的那些參謀官們就又重新跑了一趟,與騎兵部隊、步兵部隊,還有嚴陣以待準備展開攻擊的炮軍確認了一遍進攻的時刻。

  跟隨在晉王身邊的朝廷百官們,都默默凝視著前方的戰場。數不盡的清軍士兵還在環壕后面加固防御,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災難就要降臨了。

  李世威與參軍院重做確認以后,終于拔出揚武劍,輕聲說:

  “開炮!”

  近千門重型、中型火炮,就幾乎在同一個時刻點燃了火藥。橘紅色的火焰向炮膛中快速燃燒,開天辟地的爆炸聲后,灰白色的煙氣像雷雨天的烏云那樣密集升騰而起。

  炮手們都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炮彈飛火流星沖出膛管,直射向蒼穹中央。實心的鐵彈、鉛彈以雷霆萬鈞的魄力砸進了清軍的環壕之中,砸進了清軍木柵欄和土墻做成的野戰工事之中,砸進了孔有德、尚可喜倉促構筑而成的一座座營盤中。

  大地被撕裂了,天地被震顫了,宇宙都在為大順軍的火力發出哀鳴!

  一部分失去了落點的炮彈飛入黃河和運河里,把河水、浮冰都掀到空中震天響。徐州城城頭上的守軍士兵們,遠遠看到那神明之胄才能擁有的可怕火力,便都以驚雷似的歡呼宣告興奮之情:

  “晉王到了!晉王到了!晉王到了!……大順軍——大順軍——萬歲!晉王——萬歲——!”

  李世威冷漠地指揮著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炮擊,從此刻開始,大順軍的炮兵們都將沒有絲毫保留地傾斜火力,直到清軍被像蟑螂一樣徹底消滅為止。

  李來亨將長長的望遠鏡架在了孫守法的肩膀上,他仔細觀察著戰場的形勢,微笑道:

  “多爾袞數日來精心構筑的防線,看來不比紙片厚實多少啊?”

  負責前敵總指揮的郭君鎮則下達了各軍各部具體的攻擊命令,位于最前線的劉芳亮已經率領騎兵部隊沖出陣線出擊了。

  大順軍的騎士們高高舉起沖鋒號,高亢又尖銳的號子聲充斥戰場。

  伴隨著那死亡般的嘟嘟聲,大片大片的騎兵已經以嫻熟的動作組成了無數個楔形密集陣。

  劉芳亮沒有使用揚武劍,他依舊手握一桿亮銀色涂漆的馬槊長矛,雙層鎧甲的保護下身先士卒也毫無畏懼。

  大順軍的磁侯、保定公想象過許多最后一戰的畫面,劉芳亮曾有一次做過一個夢:

  那場夢境十分奇怪,在他的夢里,大順軍沒有走到今天這樣光榮雄壯的地步。而是在遙遠的幽燕大地上,遭到清軍的橫擊偷襲,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

  他自己勉力帶著左營兵馬殺出重圍,可隨即獨木難支的大順軍就只好放棄北京城。從那以后,劉芳亮的人生里就只剩下了一場場力盡而亡的慘烈苦戰。

  他好像在潼關發動了一場夜襲,卻被多鐸堵了回去。他在揚武州奮力一搏,想擋住阿濟格追擊的步伐,也因為寡不敵眾而失敗。

  到最后,劉芳亮好像眼睜睜看到了李自成的犧牲——直到他也見證了自己的死亡,一隊清軍鐵騎在他全力攻城的時候,突然從后背殺出,被萬箭穿心的劉芳亮最后將落入楚地的江水里,結束自己的人生。

  大順軍中有些人還不足夠稱為英雄,還也有一些人,卻是十分合格的英雄。

  在這之中,劉芳亮就是英雄成色最足的人物之一。

  他扯動戰馬的韁繩,向前奔馳,兩耳被烈風灌滿,一瞬間什么聲音都聽不到了。

  英雄在沙場上最完美的歸宿,是死于最后一場戰爭的最后一根流矢。

  “沖過去——”

  密如飛蝗的箭雨布滿了天空,可惜大順軍嚴密的盔甲防護不能給劉芳亮一個英雄的死法!

  三堵墻騎士們昂首挺立,甚至戰馬都在馬衣的保護下無所畏懼地繼續沖鋒。

  清軍的大炮也如夢方醒地開火了,可他們剛剛經歷過與徐州守軍的一場炮戰,火力遠遠不似大順軍強悍,在任何方面,都處在下風。

  清軍的火銃制式并不統一,但除了極少數他們從明軍手中繳獲來的舶來品外,多數火銃的射程也還不能殺傷到順軍的大隊兵馬。

  位于環壕陣地外圍兩翼的清軍游騎,根本不是大順軍鐵騎的對手。在墻式沖鋒和簧輪手槍的威力下,摧古拉朽地被成建制毀滅。

  劉芳亮心滿意足,又悵然若失,他在狂奔中搖了搖頭:自己是沒辦法在最后一場戰爭里跟隨闖王而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