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十五章 阿富汗內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七十五章阿富汗內戰  1989年年初,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署,發布了一份報告:1988年世界軍品出口國已增至45個(其中第三世界國家有16個).美、蘇兩國的軍貿出口額在世界軍貿總額中所占比例超過70,其中美國約占42,蘇聯約占31,英國約為8,法國約為5,中國約為4,五大常任理事國總共約占90。

  這顯示了看似太平的世界其實并不太平,而且大量軍火貿易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這其中就包括李韋德的軍火生意。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

就在這一天,駐阿富汗蘇軍司令格拉莫夫中將乘坐裝甲車從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頓來到蘇阿邊界。他和最后一批蘇軍人員通過蘇聯西南部烏茲別克共和國與阿富汗交界的阿姆河上的“友誼橋”進入蘇聯國境。這標志著一個  歷史性事件的結束:根據1988年4月簽署的《關于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日內瓦協議,蘇聯軍隊按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從表面上看,蘇聯的國力再也無力支撐阿富汗戰爭,阿富汗人民經過多年的艱苦抗戰最終取得了勝利。但蘇聯的撤軍,就意味著阿富汗會從此太平么?顯然不是這樣!

  雖然阿富汗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迫使蘇聯從他們的國土上撤軍,但蘇聯走后留給他們的卻是一個爛攤子。多年的戰爭使得阿富汗的工業和經濟已然崩潰,到處都是硝煙和慘死的尸體以及饑餓的難民。

  必鍵的是,由于蘇軍這么幾年來,對阿富汗境內地反抗武裝組織,實行的是分割包圍圍剿的方式,阿富汗境內各地區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眾多武裝組織。而這些武裝組織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各自為戰。并且都分別有自己獨立的領導團體。

  這樣就使得,蘇軍還在阿富汗的時候,這些大大小小的武裝組織之間,至少還能因為要抗擊蘇軍這個共同目標,而不會起什么紛爭。現在蘇軍已經完全撤離阿富汗了,那么這些互相之間沒有太大聯系,各自有1著獨立領導團體的武裝組織之間,為了爭奪未來阿富汗政府的領導權,勢必會發生武裝沖突甚至內戰。

  阿富汗境內這些眾多武裝組織當中。最值得注意、武裝力量和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兩大武裝組織,就是阿富汗中南部的“塔利班”政權,和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北方聯盟。”

隨著蘇聯撤離阿富汗,阿富汗內戰也即將來臨。而在這種局勢下,手中握有蘇軍撤離留下地龐大軍火的李韋德,自然是如魚得水。李韋德甚至不需要把軍火運出阿富汗,而直接就地賣給阿富汗的本地  軍事勢力。

  對于“塔利班”和“北方聯盟”這兩個最大的武裝勢力,李韋德選擇了和北方聯盟進行大規模的軍火交易。而之所以選擇北方聯盟,一是李韋德存放軍火的地方在阿富汗北部,二是北方聯盟和美國地關系更好些。而最重要的第三點,是和北方聯盟進行交易更加快捷方便一些。

  任何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軍火貿易,一定是那個地方有著另軍火商所需要的利益,如果軍火的購買者并不是一個富翁的話,那么他們的手中就一定擁有著某種有價值的資源,塔利班和北方聯盟自然也是如此。

  塔利班能夠購買軍火的經濟來源是鴉片,從70年代到90年代阿富汗是世界四大毒品種植基地,阿富汗南部的某些地區從不種植莊稼而只種植翼粟花。鴉片貿易每年都會給塔利班帶來至少5千萬美元以上的利潤。而鴉片的產量從70年代的每年10噸,已經暴升到1989年的1200噸。

  鴉片的非法貿易,支撐著塔利班對抗蘇聯的戰爭,也將支持著他們即將到來的阿富汗內戰。

  北方聯盟和塔利班不同,阿富汗的北方地區是富含綠寶石和藍寶石礦區的地方,因此北方聯盟是依靠開采并出售綠寶石和藍寶石,而獲利從而購買軍火的。這方面每年都會給北方聯盟帶來至少6千萬美元以上的利潤,甚至比塔利班的毒品更來錢。

  塔利班靠鴉片來換軍火。對于鴉片等毒品李韋德是不愿意去碰的,并不是說他良心發現,而是鴉片等毒品并不是那么好出售的,帶來的麻煩很多不能直接拿到錢。但北方聯盟的寶石的開采和出售則不一樣,這種貿易在國際上也絕對是合法的,李韋德不必要承擔過多的風險,而且李韋德原本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就有著埃里克寶石公司,處理并出售綠寶石和藍寶石以換錢,也直接和方便許多。

  正是因為這么多的因素,李韋德才選擇了和北方聯盟進行大量的軍火交易。不過李韋德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為他的這種選擇,今后塔利班和美國交惡并支持國際恐怖組織,他才沒有受到任何的牽連。不得不說,李韋德的運氣是極好的。

  1989年5月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情,那便是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團結工會達成實行議會民主的協議,將為未來的多黨聯合政府進行大選;而在匈牙利,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宣布放棄執政黨地位,也實行了多黨制競選,并且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打開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牙利入奧地利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

  五月所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就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牌似的,整個東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華沙條約組織聯盟岌岌可危。

  至10月初,已有3.7萬名民德公民,通過匈牙利和奧地利,逃往聯邦德國。在居民大批出走的沖擊下,10月7日民德40周年國慶日前后,東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爆發了游行示威活動,要求民德當局發揚民主,進行改革,放寬對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

  1989年10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多邊出口控制協調委員會(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會)的高級會議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意大利主張放寬控制,以援助東歐和中歐的經濟發展,這更加加劇了東歐從華沙條約組織的崩潰脫離。

  為了平下態,穩定局勢,德國統一社會黨頻繁召開會議,討論對策,但意見嚴重分歧。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民德15個專區(包括東柏林)黨的書記鐘有13個要求以埃利希·昂納克為首的政治局全體成員辭職。18日,德黨召開十一屆九中全會,從1971年以來一直擔任民德最高領導人的昂納克以健康為由辭去黨和國家一切領導職務,原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國務委員會副主席埃貢·克倫次當選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24日又接任民德國務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的影響下,歐洲的政治地圖被劃定了。但是在1989年;這張地圖卻經歷了在首次劃定之后影響最為深遠的眾多變動。人民群眾自發的不滿和憤恨情緒吞沒了東歐一系列國家的政權,并開始沖擊和動搖蘇聯陣營中的國家所確立的立國根本。許多人涌現在東歐國家首都的大街上,要求進行民主改革。在公民們明顯不可阻擋的和平抗議潮流下,一個接一個的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政府開始搖擺并倒下,這些國家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東德。

  1989年11月9日下午6點57分,民主德國宣布從即時起開啟邊境。柏林墻第一次被鑿開一條縫,將東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墻涸旗就被推倒。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偉大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最有力標志的柏林墻最終被推倒了,有1的東德公民涌入西德與他們自1961年因關閉邊境而被迫分離的朋友和親戚們再度團聚。

由于德國的非常危險的高速走向再度聯合,也由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1990年7月發布的倫敦宣言中以官方的身份宣布承認:華沙條約組織不再代表著對西方構成威脅的  軍事組織,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國內的境遇越來越困難重重,盡避他和美國的喬治一布什總統以及英國、西德政府都保持著親密的關系,而且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戈爾巴喬夫是東歐所有變動的始作俑者。

  在東歐發生劇變的這幾個月中,李韋德除了軍火生意之外,還特意去東德見了幾個來自蘇聯的大人物。

  東德的局勢,莫斯科方面已經無力挽回,在這種情況下,弗拉基米爾·普京也即將從東德調回蘇聯國內任職。不過在此之前,普京通過伊夫琳聯系了李韋德,讓他到東德見兩個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