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二章 青州黃巾分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

  可能此人在眾人的印象中,仿佛沒什么分量,一提謀士多是諸葛亮、龐統、周瑜、司馬懿等等。

  其實則不然,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可不是瞎說的,人的潛力,總是在危機時刻爆發出來。

  原歷史中,孫策創業起步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并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以張昭為軍師。

  后拜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于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張昭,后用孫邵、顧雍。

  當然了,張昭和顧雍都是他李蕁昆的了,孫邵還不在人世降臨。

  至于孫策、孫權什么的,都已經涼涼了,甚至涼涼的過于草率。

  連李蕁昆都覺得有點意外,在他印象中,這些關鍵的boss臨死之前肯定是會有機遇或者爆發一下的,但是……啥都沒有。

  城破、兵敗、斬首,三點一線,孫氏家族滅亡。

  那一刻開始,李蕁昆明白了,沒有什么人上人,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王侯將相、榮華富貴、才高八斗,清一色一刀切搞定。

  于是,李蕁昆加強了自己的安保力量,五十名弩手寸步不離,時刻守護在李府。

  “張昭嘛……派他去,不會出事吧?”李蕁昆摸著下巴,感覺有些為難。

  俗話說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更何況是這個年代沒有文化的愚民、暴民?就張昭那張嘴,李蕁昆真怕張昭活著出去,然后腦袋咕嚕嚕的回來。

  “不會的,主公,最近這些日子您都在修養身心,沒有理會這些瑣事……青州的黃巾軍如今分為三派,一派為自立派,主張天下大同、田地均分、男女平等、知識共享等等一系列的主張,如同王莽之亂,他們的所有戰斗人員足足十七萬……”

  “等等等等,男女平等是沒毛病的,知識共享也是沒毛病的,田地不應該均分,應該收歸朝廷所有,統一分配。”郭嘉沒有說完,李蕁昆就打斷了他。

  這都是以后武力、暴力改革變法的思想,必須提前打好預防針,李蕁昆也是人,也有感情,他可不希望未來親手殺死跟著自己創業的老股東。

  郭嘉愣了愣,沉吟片刻后,沒有說什么,繼續說道:“另一派是親袁派,已經有數萬黃巾軍青壯加入了袁紹的麾下,其拖家帶口,所帶去的人口超過了十二萬人。

  主公,不得不防!”

  聞言,李蕁昆點點頭,面色凝重。

  郭嘉所言的確沒錯,之前的袁紹因為只有冀州一地,且一直和劉虞硬剛,導致綜合力量不斷下降,人口減少,根本不足為據。

  兗州各郡城外駐扎的五萬高麗軍,就足夠對袁紹造成威懾了。

  李蕁昆也因此,把曹家六將、和曹操以及臧霸五萬大軍全部留在了洛陽、宛縣、陳留。

  順便提一句,徐晃如今是李蕁昆親衛隊的一名校尉,官職僅次于李元裕和典韋之下。

  可是,如今袁紹和劉虞“冰釋前嫌”,剛剛停戰,二人的關系正處于蜜月期,根本不會打起來。

  一旦袁紹得到了黃巾軍的支持和人口資源,你們袁紹極有可能聯絡袁術,南北夾擊李蕁昆。

  畢竟豫州,如今可是屬于被李蕁昆西、北、東三面環繞啊。

  “嗯……這樣吧,稍后我會派遣一支部隊,前往東郡,扼守北方。”

  不是李蕁昆怕了,也不是李蕁昆打不過,而是現在不想打。

  現在徐州、兗州、揚州、荊州北部、司隸東半部,都走上了正軌,經濟正在大踏步的發展。

  這個緊要關頭,打仗?有病啊?不讓百姓吃飯了?馬上就第一波春種了,打仗就需要民夫去當輔兵,誰犁地?

  至于那支軍隊,也是李蕁昆要從幕府中再調出來八萬人馬,兵分兩路,兩萬人前往荊州,交由黃忠管轄,以防老劉家膨脹打荊州。

  另兩萬人駐守兗州北方,現在負責防范,以后充當攻打袁紹的先鋒。

  至于那四萬人,李蕁昆將會用在東海造的大船和在揚州收獲的戰船運輸到南方。

  蒙特蘇馬已經傳回信息了,后世的菲律賓、印尼、文萊、東帝汶、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盤全部被占領,也就是說整個東南亞已經是李蕁昆的了。

  當地的土著要么被蒙特蘇馬血腥鎮壓,要么就是通過漢文化啟蒙,潛移默化的融入這個集體。

  如今的阿茲特克族,什么風俗很文化都沒變,唯獨最重要的語言,變成了漢語。

  而這么長時間的征途,蒙特蘇馬的軍力一直在不斷的縮減,開始從后加入的百姓中開始招募了大批的士兵。

  而李蕁昆給他的目標不止東海、南海、南海群島、海南和東南亞,還有南亞。

  除了印度,像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和海上的馬爾代夫,都是李蕁昆給蒙特蘇馬的目標。

  而印度,此時還是比較強的,沒有完成天下一統前,李蕁昆是不會去對印度動手的。

  話說回來,郭嘉聽到李蕁昆還有一支秘密訓練的部隊之后,會心一笑,仿佛在跟李蕁昆說,我就知道徐州那片大山里的城池,是你的秘密基地。

  對此李蕁昆也沒解釋什么,畢竟郭嘉都去過了。

  李蕁昆想到郭嘉說一共分三大派,只說了兩派,便問道:“還有一派呢?他們是什么主張?”

  “主公,他們就是親李派,主張投靠主公,放下武器,帶著家人到揚州去居住生活。”

  “嗯……總共多少人?”

  “青壯加上老幼婦孺,林林總總大概有四十多萬人。”

  “嗯?怎么這么多?”李蕁昆一聽這數字,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呢。

  “唉,若能使蘇秦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