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十七章 曲轅犁研發成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還真不是李蕁昆吹牛逼,而是事實真是如此。

  飛快的訓練時間,李蕁昆資源管夠,分分鐘給你爆出來百八十個騎士,就算是十萬騎士大軍,只要糧草供應的上,也就是十來天的問題。

  至于想要抓住王弘,就是怕賈詡有了王弘進一步加強了實力后,帶著天下諸侯來討伐他。

  如今還差豫章一郡,東部大勢尚未明朗,李蕁昆自然不會讓自己出現三面受敵的情況。

  地盤大有地盤大的好,同樣的,有因必有果,你的報應……有得必有失,地盤大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

  比如后勤線過長,導致發生戰爭的時候,李蕁昆需要大量的民夫徭役,義務去當輔兵。

  可是,這就很嚴重的影響農民生產,導致糧草跟不上。

  “嗯……科技樹才是第一生產力,攀科技什么,怕是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需要這個世界的人去研究了。

  也好,省得那些孤傲的人才甩脾氣玩性子。”

  李蕁昆待馬騰離開后,找來郭嘉,問道:“奉孝,我們在徐州的木軌建立的如何了?”

  “尚未完全完工,但是瑯琊、東海、彭城和丹陽四大郡只見已經打通了。”

  李蕁昆點點頭,臉上的笑意根本止不住。

  這思路,都是靠著自己還給老師的歷史專業知識啊。

  沒有鐵軌,沒有煤,沒有蒸汽機,那我可以搞木軌啊!

  經過測試,速度一天一夜至少應該有600公里,有的時候則有700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一倍多的速度!

  這都不是李蕁昆憑空想象的,而是參考先秦時期的鐵路網。

  徐州構建的“鐵路網”可以供“公路”和“鐵路”兩用。

  如今徐州的車子,其輪子非常奇特,車輪的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暢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隨時進入“鐵路”飛馳。

  這是其他地方的車子也沒有的特點,他們不能使得車子上木軌。

  那么問題來了,秦國“鐵路網”這個這么好的發明,后來為什么沒有流傳下來呢?

  因為,先秦末年戰爭頻多,對“鐵路網“造成很大的破壞,而漢朝這一幫子皇帝又沒有能力修復“鐵路網”,而且嚴重缺少馬匹,“鐵路”被廢弛了。

  龐大的“鐵路網”,同樣也需要占據耕地,所以在漢朝需要發展經濟的時候,就在戰后大規模的拆除了。

  還有,秦朝的“鐵路”顯然是用于長途運輸的,而漢朝長期分封諸侯,各地群眾也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運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鐵路”的必要。

  所以,南陽地方才能夠得以免被人為拆除和開墾并遺留下來。

  秦始皇的“鐵路”逐漸失傳了,以至于人們再也不記得曾經有過如此的輝煌。

  但是,輝煌或許會被掩蓋,但是終有破土而歸的那一天。

  今天,李蕁昆就要從科技、軍事、經濟上瘋狂的去碾壓這群時代的霸主。

  想到這里,再一看那未來終會兵戎相見的馬騰,損兵折將,不由更開心了。

  這時候,清點完曹仁部傷亡的曹操跟著陳琳一起回來,得知徐州鐵路已經快完事了,也感到很驚奇。

  “主公,我這里還有一個好消息,你猜是什么?”

  曹操見李蕁昆現在心情不錯,便也和李蕁昆開起了玩笑。

  “不猜。”

  曹操:⚆_⚆?

  “咳咳,主公,這個好消息就是……那曲轅犁也已經徹底研發出來了!主公,您真乃是天縱奇才!

  這種新的農作工具,實在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而且已經在徐州、兗州和揚州部分地區開始推廣使用了!”

  李蕁昆這才猛然想起來,早在自己成為徐州刺史的時候,自己就集結了木匠開始研發各種各樣的農業工具。

  沒想到,終于是完成了。

  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

  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曲轅犁有幾處重大改進。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這樣的話,一個農民就可以種更多的地。

  最主要的,是節省牲畜!

  李蕁昆深知豬肉不如牛、羊肉,加上自己有要塞內牧場這個bug,自然是要提升自己屬民們都生活質量,和體質問題了。

  突然之間,李蕁昆腦子靈光一閃,又想起了一個農作工具。

  “孟德可知,有一物,能夠不需要人去看管,就能夠自己源源不斷的給田地澆水?”

  曹操一點也不信,腦袋搖的跟個撥愣鼓似的,看他那由于天天批改文案,導致身體日漸消瘦的樣子,李蕁昆都怕他搖大勁了腦袋掉下來。

  “我要說的,就是筒車!”

  “筒車?那是何物?”

  曹操、郭嘉、陳琳三人把腦中想象到的“車”都過了一遍,愣是沒想起來筒車是什么玩意。

  “你們不知道就對了,這可是你們主公我又一個新發明!”

  郭嘉這才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對于李蕁昆,曹操是越來越敬佩了。

  “這筒車啊,就是用竹子或木頭制作而成,先做一個大立輪,再用圓木制成滾筒將其架起。

  在滾筒上安裝幾十根骨架起支撐連接作用,圓輪的周圍還裝有木葉輪和許多中空、斜口的大竹筒。

  上下各有一個輪子,下輪一半淹在水中,兩輪之間有輪帶,輪帶上裝有很多尺把長的竹筒管。

  流水沖擊下面的水輪轉動,竹筒就浸滿了水,并自下而上地把河水帶到高處倒出。

  你們想象一下,如果以木或竹制成大型立輪,用橫軸架起,輪周斜裝若干小木筒或竹筒,輪的下部浸入水中。

  那么,水激輪轉,浸入水中的小筒被水灌滿,當水輪轉到上部時,小筒自動將水傾瀉入木槽中。

  竹筒承受水的沖力,獲得的能量使筒車旋轉起來,并克服筒車的摩擦阻力、以及被提升的水對筒車的反力矩。

  這時候!當它轉過一定角度,原先浸在水里的竹筒將離開水面被提升。

  此時,由于竹筒的筒口比筒底的位置高,竹筒里會存一些水。

  當竹筒越過筒車頂之后,筒口的位置相對于筒底開始降低,竹筒里的水就會倒進水槽里。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調整水槽的位置,使水槽能夠接到更多的水。

  當我們覺得筒車旋轉太慢,或者提不起水,我們要在筒車上裝一些木板或竹板,便于筒車從水中獲得更多的能量,當然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你也可以將筒車浸入水中更深一些,來獲得能量。

  當水流的速度較低時,竹筒也要相對小一些,否則,筒車從水中獲得的能量有限,不足以克服被提起的水對筒車的反力矩。

  如此往復,循環提水。筒車本身的效率很低,但無需供給動力。”

  曹操三人短暫的沉默后,便是眼前一亮。

  他們雖然不是木匠,但是想象力還是有的,他們隨著李蕁昆詳細的描寫,已經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副景象。

  這種靠水力自動的筒車,在自己家鄉那郁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

  “正所謂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既斡流于波,所以,筒車的開發和生產必須早日提上日程!”

  “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