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十三章 改變戰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酋長!發現大陸!”

  “嗯?”

  蒙特蘇馬快步來到戰艦邊緣,看著東方不遠不近的地方,有一片小島。

  蒙特蘇馬拿出李蕁昆給他畫的那張勉強稱之為地圖的紙張。

  “哪里應該就是神明筆下的琉球群島了。”

  如今蒙特蘇馬一行已經過了后世的上海和寧波,能夠看到琉球群島的一點,這還要多謝天氣晴朗。

  琉球群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于中國寶島省與某島國鹿兒島縣島之間的島嶼。

  1609年以前,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屬于琉球王國。

  華夏和西洋各國包含1609年以前的奄美群島作為“琉球群島”,可是1609年島國薩摩藩入侵琉球,割奄美島嶼薩摩。(玩過幕府將軍2的應該都知道,這是島津家族的領地)

  琉球王國成立以前的8世紀日本的遣唐使作為國家發現,這個割讓國際法上問題沒有效。(中國的!)

  為此,在日本琉球群島里不包含奄美群島。

  根據這個定義,琉球群島指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的島國領地。

  也就是說,如今琉球群島是無人掌控的地區。

  “去吩咐那些村民吧,從這里開始,他們就要往東南方向去了,那邊,應該就是夷州了。”

  “是。”

  “對了,派遣一曲人馬跟隨他們一同前去。告訴他們,讓他們在夷州建立了居住地后,派出一部分探查琉球群島。”

  “是!尊敬的蒙特蘇馬。”

  蒙特蘇馬點點頭,說道:“羽蛇神偉大,信仰吾神。”

  此行阿茲特克族村民一共有九百余人,之所以派遣一曲戰士跟隨,是因為寶島的不確定性。

  寶島原住民族是已知最早居住于寶島的現代人類,其各部族散居寶島各地,并未建立統一的治理機構。

  在臺南縣左鎮鄉發現臺灣目前最早的人類化石,命名為“左鎮人”,還有少部屬于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于琉球人種的瑯嶠人。

  這也就代表著,寶島上,有著原住民的存在,他們便是不確定性。

  有文字記載臺灣的歷史可追溯到東吳黃龍2年(230年),吳國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對臺灣最早的記述,三國東吳孫權派兵到“夷洲”(日治時期學者伊能嘉矩在臺灣文化志中,推斷其所描繪的“夷州”就是現今的寶島)。

  阿茲特克文明隸屬于帝國時代系統,那么阿茲特克的村民就擁有著除了戰斗以外的一切技能。

  讓他們去發展如今蠻夷之地的寶島,簡直是簡單的不得了。

  大概又過了半個月,每天都要想盡辦法通過太陽位置的不同,來給自己定位的蒙特蘇馬,終于來到了交州東海岸。

  “戰艦靠海岸停船,讓村民們就地取材,建立碼頭、城鎮中心、和住房,并且把新城鎮中心的五十塊農田全部開墾出來。”

  每一處城鎮中心,都有五十塊農田,也就是五百畝農田的權限,蒙特蘇馬自然要迅速開始種植。

  “豹戰士托克清阿,迅速帶著你的鷹戰士、狼戰士四處巡察,確保我們新領地的安全。”

  “是,羽蛇神在上,我尊敬的蒙特蘇馬。”

  托克清阿,是蒙特蘇馬帶來的一部零二曲的校尉,是阿茲特克族最強壯的豹戰士!

  “邊巴坦增,聚集地的安全就交給你保護了。”

  邊巴坦增單膝跪下,放下手中的長矛,低著頭顱說道:“羽蛇神在上,偉大神明的子民將有最忠誠的美洲獅守護。”

  從蒙特蘇馬的角度看過去,就是一只頭圓、吻寬、眼大、耳短的美洲獅伏在地上一樣。

  美洲獅長矛手,與阿茲特克長弓戰士相配合,是強大的戰斗團體。

  由九十個長弓戰士、十個美洲獅長矛手組成一個阿茲特克遠程戰斗部曲。

  此次蒙特蘇馬一共帶出來了一部零四曲的戰斗人員,一曲跟隨一部分村民前往寶島。

  另一曲則是在海上減員嚴重,最后解除建制,與其他部曲合并了。

  蒙特蘇馬點點頭,開始指揮村民們工作。

  李蕁昆交給他的任務是在交州立下根基,并且最大程度的吸收一些小型部落,融合進來。

  蒙特蘇馬拿著地圖,看著用盡全力工作的村民后,看向東方。

  那里,是山越的位置,也是交州的位置。

而與此同時,遠在北方的徐州  “你們自行選拔伍長、什長、屯將、軍司馬和校尉,我會帶領你們去參加為了榮耀的戰斗!”

  李蕁昆面無表情的穿著一身炸眼的板甲,騎在棗紅大馬上,看著眼前整整齊齊的一萬兩千五百人,心中暗嘆一口氣。

  都是忠于我的子民啊,馬上就要淪為一具尸體了。

  “為了主公的榮耀!”

  下方的五部人馬,也就是一軍人馬振臂高呼,看那樣子,恨不得現在就為了李蕁昆的大業拋頭顱灑熱血。

  李蕁昆大手一揮:“全軍北上,出發!”

  頓時后軍變前軍,在一片嘈雜的命令聲中,整支隊伍有條不紊的開始行進。

  直到行進了三公里,縣兵水平的缺陷暴露了出來。

  隊列松松散散,如同八年前的黃巾軍一樣,根本不像一只軍隊,反倒是像一支自發武裝,數量龐大的流民。

  全都旗兵扛著“張”字旗幟,頭戴黃巾,遠遠望去,就是一支龐大的黃巾軍隊伍。

  這是李蕁昆的命令被王朗傳給吳敦后,吳敦提出的建議。

  既然裝作泰山賊,為何不裝作黃巾軍余部?

  泰山賊、白波軍、黑山軍,不都是脫胎于黃巾軍的隊伍嗎?

  若是打著泰山賊的旗號,那么李蕁昆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李蕁昆已經上報泰山賊已經平叛,臧霸也被封了雜號將軍,那么,哪里來的一萬來號的泰山賊余孽呢?

  這支隊伍十分的“招搖”,大搖大擺的從凌霄城開拔,一路橫穿丹陽、彭城,一路來到瑯琊。

  丹陽軍“寡不敵眾”避其鋒芒,彭城新軍被“逼的”不敢出城。

  這一行軍就是半個月,這還是急行軍的情況。

  李蕁昆想起后世,鐵路交錯,交通發達,高鐵技術遙遙領先于世界,以十分鐘,就能夠集結二十萬大軍。

  當然了,這也要考慮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天氣因素,也可能會比十多分鐘稍慢一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李蕁昆看著一路奔波的“黃巾余孽”,不由的感嘆了一句。

  李蕁昆此時也是身穿布衣,那身騷包的板甲,留在了丹陽。

  “主公!”

  在王朗得到李蕁昆距離瑯琊還有十七公里的時候,就通知了吳敦,前去替換。

  “嗯,吳敦,你看這支隊伍如何?可有把握狠狠的沖擊袁紹軍?”

  吳敦用了一刻鐘時間,騎著馬匹前前后后的來回看了看后,給出了答案。

  “主公,恐怕不行。”

  “為何?”

  吳敦嚴肅的說道:“弓手的弓箭攻擊力地下,攻擊范圍過近,受到敵軍碾壓。

  這就意味著,我軍需要大批的戰士直接沖鋒,弓手緊跟其后,在沖鋒至百步后開始攢射。

  當然了,能夠取得的戰果絕對是讓人失望的。

  當兩軍相撞后,絕對是袁紹軍對我軍的屠殺。

  這些戰士雖然能夠死戰不退,但是他們戰斗力、軍械裝備實在是太差了,根本打不出有效的士氣碾壓。”

  李蕁昆深吸一口氣,發現自己還是想當然了。

  李蕁昆認為,古代的封建軍隊,在冷兵器的戰斗中能夠挺住五成傷亡就是百戰之師了。

  那么直接的軍隊士氣恒定,是不是無敵了呢?是,也不是。

  正所謂順風操作猛如虎,逆風戰績零杠五,想要敵人零杠五,必須先是打出順風的戰場局勢。

  敵人如果碾壓的話,士氣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近代的愛國志士斗志不高嗎?為什么打不贏呢?還不是實力被碾壓嗎?

  說白了,花里胡哨的都沒有用,還得看誰拳頭能夠硬碰硬。

  “主公,我們為何能夠改變戰術,不跟他們去硬磕呢?”吳敦突然眼前一亮,拿出地圖,鋪在李蕁昆身前。

  “主公請看,袁紹軍要想要入徐州,必定過瑯琊、下邳,那么他們就要經過這一處地區,這里山林密布,若是把隊伍分成多支隊伍,進行襲擾作戰,能夠讓敵軍疲于應對。

  頻繁的戰斗會加大糧食消耗,每日的傷亡會讓士氣下降。”

  “嗯?化整為零的游擊戰嗎?不錯!就這么辦了!”

  吳敦困擾的看了看李蕁昆,問道:“主公,何為游擊戰?”

  “吳敦啊,游是走,擊是打,字面理解為四處游動的進行攻擊,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游是拼命主義。

  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

  這,就叫做游擊戰!”

  吳敦愣了愣,也是笑道:“主公智慧高絕。”

  吳敦在心中感嘆,自己不過是提出了一個想法,李蕁昆就立刻說出了一種自己完全沒有聽到過的戰術。

  尤其是那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更是說出了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

  李蕁昆笑了笑,說道:“吳敦啊,活到老學到老,這人那,一輩子都是在學。

  人在年輕時學習充實自己,厚積薄發,長大了仍然學習,是為了不居人后!

  暮年之時還在堅持不懈的學習,是為了品味人生,安享天倫,不斷學習,不斷沉淀,這才是人生的意境。”

  李蕁昆這一張嘴啊,就是出處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之口的經典名句。

  它最開始的直譯是“我越是年長,學到的東西越多”,后來一般被用來形容人不斷學習,活到什么時候就學到什么時候。

  最起碼李蕁昆學習的時候,是這個意思。(作者學習的時候)

  吳敦被李蕁昆一番大道理教育的陷入了沉思,在心里,是越來越佩服李蕁昆了。

  ………………………………

謝謝起點Vincent816的100點打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