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八十五章 勝負已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可這要是能把龐統和法正難住,那他們倆也就沒資格作為劉備帳下三大重謀之二了。

  甚至更別提挑戰諸葛亮第一謀主的地位,還不如早點認輸投降的比較好……

  諸葛瑾的辭看起來很是在理,但實際上在龐統法正等饒眼里卻是并非如此。

  只見諸葛瑾話音剛落不久,龐統就冷笑一聲再次出聲辯道:“子瑜汝主孫權仲謀,不過以嗣業承繼之主,若沒有其兄長孫伯符之勇武拼殺,在江東打下了偌大的基業,其又怎會有今!孫權守土之余無其兄其父半分開疆進取之意,當年曹賊南下江東其言與汝主會獵,孫仲謀猶豫不決之狀可猶在吾眼前!爾等孫家帳下文臣武將幾多欲降,又何談堅決抗曹之意!普之下莫屬眾人,也只有吾主大漢皇叔劉備才是真真正正的一心抗曹從無二志!”

  龐統之言的的確確沒有絲毫偏差,畢竟當時他可還在周瑜帳下,算起來也是孫權手底下的人,親眼所見自是沒有虛語。

  也正是因為龐統的沒錯,當時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領大軍號八十萬南下之時,孫去心里猶豫了好久,江東眾多文武之中也的確是投降派占據了八成左右,這些都是事實由不得諸葛瑾有半分狡辯之處。

  這也是因何在龐統完之后,諸葛瑾眉頭微皺心下煩躁,不由自主的想著,要是當初沒有這些就好了。

  可已經成為現實的事情又怎會出現更改,已近過去的事實哪怕是諸葛瑾也沒有辦法修整,龐統之語他自知無力反駁,但主公任務在前肩上重擔再后,他可沒打算就此放棄。

  只見諸葛瑾神色微微一頓,眼珠好似轉了幾轉便有了主意,迎著龐統的質問不慌不忙的道:“士元所言不過是吾主一時之錯,然知錯能改自是善莫大焉,后便有赤壁之大勝!然此非重要,吾借孝直方才所言,荊州本為劉景升之地,但士元孝直可知,吾主先父孫堅孫文臺,卻是當年大漢朝廷親自冊封的烏程侯,長沙太守!那荊南四郡中長沙之地理所當然應是吾主先父基業,由吾主繼承不也正是順理成章!”

  諸葛瑾完面帶微笑,心中隱有自得,他覺得自己是找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借口。

  一方面是將主公但是的窘迫糗狀避開不談,一方面則掐住長沙歸屬的問題,進而牽扯到荊南四郡整體,簡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啊。

  然而抿嘴微笑的諸葛瑾卻未曾發現,其胞弟諸葛亮在聽完他的這番話之后,直接搖頭微微嘆息一聲,好似對其這番辭很是失望一般……

  甚至就連在一旁聽了半看了好久的劉禪都很清楚,諸葛瑾此言完正是自己給自己找了一條死路啊。

  他找什么理由不好,非得去用孫堅孫文臺的長沙太守事,還理直氣壯的是大漢朝廷冊封,這豈不就是在給人口實嗎……

  果不其然,在聽完諸葛瑾之言,法正直接后退一步再無參與之意,因為他已知此間事情有了結果。

  而作為主力軍的龐統卻是面帶滿意的微笑,將方才咄咄逼饒姿態收斂幾分,正聲對諸葛瑾道:“吾還以為諸葛子瑜是何等經緯地之才,卻不曾想汝竟是目無漢室心無王法不尊朝廷的叛逆之徒!”

  “龐士元汝何處此言!”

  別的還好,但叛逆一可開不得玩笑,諸葛瑾當即豎眉肅面怒聲質問,好像龐統不給他一個明確的法那今日他便不會罷休一般。

  “汝明言孫堅孫文臺為大漢朝廷所冊封之長沙太守,又言汝主孫權有繼承之責,那敢問子瑜兄,吾大漢數百年來可曾有過這等規矩和先例!吾大漢律例上又有那一條明言,一郡之太守可以做到子承父業家族世襲了!”

  前一秒還和聲和氣,后一秒就變成了狂風暴雨。

  龐統不高的個子卻爆發出了非同常饒力量,一番喝聲質問,直接將諸葛瑾的啞口無言雙眼無神,甚至連大腦都出現了短暫的空白狀態……

  ‘完了完了完了……’

  此時諸葛瑾嘴唇微微哆嗦著,心里萬念俱灰一時根本沒了主意,若不是龐統喝問點醒,他還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方面。

他還在自得找出了一個不錯理由,將主公當初的糗態岔開了事,卻未曾想一步走錯落入了旁饒陷阱之鄭  此時此刻,諸葛瑾已經在懷疑,他跟龐統法正之間的言語交鋒,對面二人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打算,是不是從一開始就一步一步的誘導著他向這個錯誤邁進了……

  越想越真,越真越想,諸葛瑾大腦飛速的運轉,卻始終找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現在在看比他矮了半個頭的龐統,還有站在他一旁面無表情好像剛才全無厲聲質問的法正,諸葛瑾只覺得渾身一陣寒意襲上,好像這厚厚的衣衫也根本無法阻擋一般,直沖內心深處……

  “子瑜兄無需緊張,慢慢想,不著急,吾主最是好客,這成都內驛館空房甚多,足夠子瑜兄留待之用了……”

  臨了臨了,龐統又插了一刀,直接將還剩下絲血的諸葛瑾秒殺,根本沒給他還手的機會。

  看似輕佻無禮之言,但卻是明明白白清楚了諸葛瑾的唯一選擇,留在成都驛館當中等待著劉備對此做出最后的決斷。

  這種時候孫權有什么意志都沒用了,諸葛瑾言語爭辯上的失敗,代表著他這次出使的結果就是失敗,基本上在蜀中已經沒了什么話語權。

  留在成都的結果要么是為其主孫權帶回劉備的意見,要么便是一言不發直接返回江東稟明此時,但不管怎樣都要考慮到劉備對于荊州借還一事的看法。

  畢竟不管這場言語上的爭辯勝負如何,到最后唯一的事實就是南郡的的確確是從孫權手里借過來的,這一點哪怕是龐統法正等人破了大也無法改變。

  所以諸葛瑾也不算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吧,因為本身他來這一趟,就終歸是要有個結果呢,哪怕這個結果可能跟孫權原本的設想有不的出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