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19章 征討山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夏國西邊的大戈壁,風塵仆仆,一片荒涼。

  一支三千人的步卒在戈壁之間駐扎,這是夏國的一支軍團,與其他軍團相互呼應。

  即使是三千步卒,同樣擁有戰馬。夏國家大業大,戰馬數量不少,步卒也有戰馬。

  一個女將軍手持長槍,與一頭巨大的砂蜥交戰。

  砂蜥卷起沙塵暴,遮蔽天日,想要影響女將軍的視線。

  女將軍持槍立于沙暴之中,黃沙百戰穿銀甲,卻無法影響她。

  “喝!”

  女將軍輕喝一聲,白桿長槍猶如雪花飛舞,殺氣蓋過黃沙!

  一桿長槍破沙塵暴,一道白光從砂蜥身邊掠過,將一座風化的山丘崩壞!

  長槍直接貫穿整座山丘,如果剛才被長槍擲中的是砂蜥,這一頭大妖已經隕落。

  秦良玉落在崩塌的山丘之中,將白桿長槍拔出,黃沙飛濺。一桿長槍通體潔白如玉,一抹紅纓,槍尖鋒利如獠牙。此桿長槍,強度接近于中階重寶。

  “這位人族的將軍,我不是你的對手,可以放我離開了吧……”

  砂蜥被秦良玉抓住練武,只有被暴打的份,根本不是這位烈烈如火的女子對手。

  “你走吧。”

  秦良玉知道砂蜥遠非她的對手,只是在發起對山戎國的攻勢之前熱身。

  夏國因為皇子誕生以及大戰過后休養生息,有七年沒有動靜,秦良玉雖然以武王五重之姿重生,卻從未有一次參戰。此次有征討山戎國,算是第一次征戰。

  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與野人王一戰。

  砂蜥趕緊鉆地逃離此地。之前它并非不能鉆地,只是它不敢,秦良玉可以在它逃離之前便將其斬殺。

  “將軍,陛下以及孔明先生一行人已經抵達,正招三路將軍前往中軍,聽候差遣。”

  一個白桿兵向秦良玉匯報。

  “山戎國的地形非常適合白桿兵作戰,白桿兵可以輕易攀登大山,在山間來去如飛。”

  秦良玉親自前往中軍。

  柴云天為征討山戎國,已來至中軍。

  中軍以魏武卒、白桿兵、宋軍團、虎衛軍、雄鷹斥候五支軍團為主力。當柴云天等人到來之時,吳起、范仲淹、狄青幾個將領立即前來。

  隨著秦良玉進來,中路軍主力將領到齊。

  “左路是秦軍團,以王賁為主帥,另外以張儀為軍師,秦瓊、呂布為先鋒。右路是漢軍團,以霍去病為主帥,陳慶之為軍師,陳湯、趙云為先鋒。”

  吳起展開地圖,為柴云天說明各支軍團在戈壁的部署。

  既然柴云天親自指揮中路軍,吳起只能降為中路軍的副帥,而先鋒……

  “秦良玉將軍與狄青將軍為中路軍先鋒。此次討伐山戎國,三路兵馬同時推進。一旦遭遇野人王,立即告知于朕。”

  柴云天對三路兵馬部署下去。

  柴云天率領華夏軍團眾人征戰幾十年,參與的大戰數十、小戰數百,指揮各路兵馬已經得心應手,隨口便做下部署。

  三路兵馬都有不弱的戰力,即使遇到兩個野人王都可以自保。只要發現野人王的蹤跡,柴云天、花木蘭、秦良玉、許褚、典韋等人會立即殺過去。

  至于程咬金、李嗣業、田忌、孫臏等將領在鎮壓大草原,防止大草原背叛,他們錯過了這次征戰。

  夏國至少要二三十年才能徹底消化大草原,消除右屠王在大草原的勢力。

  “末將遵命!”

  秦良玉與狄青異口同聲。

  狄青在七年前是武王四重,而秦良玉重生時直接消耗三十萬方能量達到了武王五重。七年過去,秦良玉的境界還是高于狄青一點。

  兩個猛將擔任中路軍先鋒,遇到兩個野人王,雖無法戰勝,也有一戰之力。

  秦良玉使用的是一把白桿紅纓槍,狄青使用的是一把屈刀。

  兩個人,一個人三千白桿兵,一個人一萬北宋殿前騎兵。

  中路軍的主力還是魏武卒。

  魏武卒人數眾多,平均境界較高,使用戰甲,主將還是兵家亞圣吳起。

  柴云天懷疑現在的吳起真的拼命,精通兵、法、儒三道的他可以拼死一個野人王。

  “據說山戎國的王城多山地,騎兵的作用有限,要攻克王城,應當憑借步卒。不過漢騎也可以下馬作戰。發兵,討伐山戎國!”

  各路大軍分別拔營。

  王賁的秦銳士還沒有經歷過什么像樣的大戰。與蠻族王朝的大戰,秦銳士為了保全實力防止右屠王南下,沒有參戰。討伐燕家秘境的大戰,因為燕皇爆體而亡,燕家服軟接受監視,雙方沒有爆發血戰。秦銳士還真的沒有經歷過東域的王朝戰爭。

  此次是王賁的十萬秦銳士第一次大規模征戰,再加上張儀的五千人、公孫鞅的五千人,一共有十一萬人。

  除此以外,還有秦瓊的數千大唐騎兵、呂布的萬余并州狼騎作為先鋒開道。

  左路軍大約有十三萬人馬。

  王賁持戟站在秦國兵車上。秦軍團有兩千輛兵車,這些沉重的兵車在大戈壁上留下深深的車轍痕。

  “兵車有缺陷……為了追求更厚的鐵甲,地面幾乎無法承受如此重量。必須要想辦法減輕兵車的重量……但重量輕了,撞擊力又不夠。”

  王賁隱隱注意到這個難題,即使是重騎兵也是同理。血脈強大的戰馬可以承受鐵甲的重量,地面卻越發難以承受。

  這個問題還要煉器司設法解決。

  右路軍有霍去病的十萬漢騎,還有趙云的白馬義從、陳慶之的白袍軍,以及陳湯的四萬西域兵。

  陳湯曾經為漢朝看守西域,這四萬西域都護軍有漢兵,也有漢朝時西域各個臣服于漢朝的小國兵馬,曾一同抵御匈奴。西域都護軍熟悉在大戈壁作戰,與白馬義從、白袍同為先鋒。

  大戈壁之中,白袍獵獵,漢騎疾馳。

  “戴上銅面具!”

  狄青與他的騎兵作為中路先鋒,戴上銅面具,只露出一雙眼睛,此時意外有抵御風沙的效果。

  白桿兵上馬,他們挺著白桿槍,作為山地步兵,勉強以馬代步。

  秦良玉一馬當先,不畏懼風沙,率兵三千明末白桿兵與北宋騎兵互為犄角。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