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章鳴洲策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墜星島,山洞內。

  李荊棘徹悟良久,緩緩睜眼。

  “原來.....如此。”

  伴隨著一聲呢喃,他身上的氣機暴漲。

  身上的劍傷,也逐步愈合。

  拄著青冥劍,李荊棘站起身子,只感覺自己對劍道一途,又有了全新的領悟。

  參悟石壁劍意,已有了半個月的時間。

  這期間,李荊棘頗有收獲,以往關于《甲子習劍錄》中許多記載不解之處,也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劍藏于身,引而不發。”

  李荊棘驟然拔出青冥劍,向石壁一劍揮去。

  “轟隆隆!”

  前所未有的罡氣大盛,劍氣化作一道道無形利刃,將整個石壁斬的粉碎。

  裴鈺昔日感悟劍氣所留之痕跡,悉數湮滅。

  “這就是,藏劍式。”

  李荊棘臉上挑起一抹笑容,先是淺笑,繼而化作大笑。

  悟出劍道之意后的爽朗笑聲,傳遍崖洞。

  枯坐半月,不光是劍道上的體悟,對于武道綱領,李荊棘也有了長足提升,而今,距離六品只差一線之隔。

  先前那一劍,便是尋常六品武者,都不敢輕掠其鋒。

  這是藏劍半月,出鞘的效果。

  半個月所蘊含的充盈劍氣,藏于一劍之內,不出鞘則以,一出鞘,必然石破天驚。

  “從今日開始,我不在輕易出劍。”

  李荊棘感悟到了更深層次的劍道,想法也有了轉變。

  離開崖洞,島上已是白雪皚皚。

  臘月將至,除舊迎新的日子快到了。

  “該回家了。”

  他將青冥劍懸掛于腰間,環抱雙臂,喃喃道。

  不管在江湖如何闖蕩,新年之際,也該回家團聚。

  想著,他離開墜星島,按照地圖,向家中趕去。

  另一頭,隴川府。

  科考封卷已有了些許時日。

  圣賢院內,諸位考官,正批閱策論,整合排名。

  明州牧莊客莊大人,坐在首位。

  包括孔墨,許慶師等人在內的四位文壇大儒,依次而坐。

  室內擺著香爐炭火,隆冬飛雪時節,倒也不冷。

  明州牧手中捧著名錄,沉聲道:“快放榜了,幾位先生,可有看好人選?”

  “稟州牧,老夫閱卷,見陳安策論極佳,頗有才思。”

  孔墨說著,取出了陳安的策論,讓在座諸位考官傳閱。

  “尚算不錯。”

  明州牧認真看了看,最終給了個不錯的評語,隨后,取出考官文測官印,緩緩蓋章。

  “嗡!”

  這篇策論金光流轉,才氣兩尺有余,文氣輝耀,頗為惹眼。

  “才氣兩尺半有余,這片策論等級,已是達郡,算是有爭奪解元的潛力了。”

  明州牧緩緩道。

  洲試策論能達郡者極少,只要出現,中舉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若是科考小年,只要一篇達郡策論,拿下解元也不出奇。

  但若是同科考生中,也有其他等級策論,就需要仔細斟酌,選擇排名了。

  孔墨面色波瀾不驚:“謝安出身柱國世家,自幼習文,有此成就倒也不稀奇。”

  “聽說.....許先生批閱了幾位寒門子弟,倒也出了些才子?”

  明州牧的目光,放在許慶師身上,好奇道。

  “確有兩人,算是好苗子。”

  許慶師早有準備,先是取出了一篇策論:“此策論,乃考生朱元所作,立意在為寒門學子開言路。”

  朱元的策論被一番傳閱,也引起了幾個大儒的討論。

  “難得,寒門出貴子,已極為罕見。”

  “已有中舉之姿,躋身權貴,仍不忘本,算得上是秉性純良了。”

  “我朝取士,只重文運,秉性純良又如何?若是文運不夠,一切皆是虛妄。”

  在眾人討論聲下,明州牧同樣取出了朝廷發放測文運的官印。

  “嘩。”

  官印一蓋,文運頓現。

  金光緩緩上揚,最終也在兩尺有余。

  “這篇策論,同樣達郡,是個好苗子。”

  明州牧臉上帶著笑容:“眼下已出了兩篇達郡策論,不知這次科考,還有沒有其他驚喜。”

  “本官記得,學子詩會上,曾有個叫李策之的后生,憑一首將進酒,大出風頭,他的策論可有收錄?”

  明州牧想著,忽然問道。

  雖說明州牧位高權重,平時不太記掛這些小事。

  可李策之這篇將進酒的風靡速度,著實有些夸張,詩會過去十余日,已傳遍整個隴川府,甚至周遭數府,都有風傳。

  這種傳播速度,也讓李策之的才名,逐漸聲名鵲起,在士林中,不再是無名之輩。

  這其中,既有名篇本身的魅力,也有許慶師強拉著孔墨,一同力薦李策之,為他在士林推波助瀾的結果。

  聽到這個,孔墨面色有些不自然。

  那詩會,本想捧得是許安,卻被李策之搶了風頭,徒為他人做嫁衣。

  “策之的策論,早已收錄,只是,遲遲未曾批閱。”

  許慶師早有準備,只等明州牧問及此事。

  他將李策之那篇策論取出,供眾人傳閱。

  “這篇策論.....立意頗高。”

  “恩,當真不差,想不到李策之不僅詩詞一道,頗有天賦,在策論文運這一塊,同樣出彩。”

  孔墨也親自瞧見了李策之的策論,心中暗暗吃驚。

  他查過李策之的底,聽說是莊稼漢出身,近些日子,才到隴川府認親。

  這樣的門第出身,尋常人能在詩詞策論中有一方出彩,便是極難得。

  李策之竟是詩詞策論,具是頂尖水準?

  莫不是,真有文曲護佑?

  一篇策論看下來,哪怕孔墨有心揪錯,都找不出可以貶謫的地方。

  他這篇策論,順理成章的讓幾位考官悉數稱贊。

  只是,文無第一,關于李策之和陳安,朱元這三篇策論,到底誰高誰低,評判依然是爭執不下。

  “罷了,便讓本官來稱量稱量,這李策之的斤兩,到底幾何?”

  明州牧取出了測量文運的官印。

  策論評判,哪怕是大儒,也會因私心,喜好,出現偏向,難以完全做到公正。

  唯有文運不會騙人,最是公平。

  “鐺。”

  官印落在宣紙策論下,竟發出了金戈撞擊之聲。

  隨后,金光耀眼,才氣如泉,文運暴增。

  才氣緩緩上揚,兩尺八。

  “達郡策論,而且,是達郡等級的上品策論,論文運還要高過陳安。”

  明州牧一錘定音,本想蓋棺定論。

  可下一瞬,這策論文運,竟又猛然的蹦了一蹦,已是跨過了兩尺之界。

  在同一時間,隱有風雷異響傳出。

  “鳴洲!”

  在座諸位大儒,齊齊倒吸一口涼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