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二十六章 協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楊靖民嚴肅道:“楊家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我楊靖民也做不出這等下作的事情來,楊家出銀三萬兩整,所以啊,幾位掌柜在杭州府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生意做的也是極大,不下于富通胭脂鋪,這只捐五千兩銀子,實在是太少了些。”

  利豐礦業的掌柜王偃松苦笑道:“楊知府這話可說的有失公允,我們小家小店的,如何能跟楊大掌柜相提并論呢?這眼下天災頻繁,我們的生意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五千兩銀子實在是極限了,畢竟我們也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啊!還請楊知府諒解一二。”

  其他的掌柜具都點頭響應王偃松說的話,富通胭脂鋪現在紅火的嚇人,賺的銀子不知何幾,這時候要讓他們掏銀子,擱誰誰也不樂意。

  楊靖民說道:“你們皆是大明的子民,如今大明有難,你們豈能坐視不管?”

  “沒坐視不管啊,五千兩銀子今天就會送到府衙。”王偃松攤了攤手,顯得有些無奈。

  他們在這兒哭窮賣慘,意圖蒙混過去,可實際上這些人家里的錢財少說也有百萬兩計,哦,當然是那三個大掌柜,其他的小掌柜肯定達不到這個數字。

  “如果幾位能夠多捐一點的話,本官會在城門處設立功德碑,將捐銀之人的姓名刻上去,并且上報朝廷以茲嘉獎。”

  楊靖民無奈用出了最后手段,但李陽劉一文等人不吃這一套,他們才不在乎什么功德碑,這種東西對他們來說虛無縹緲,毫無實際好處,況且就算立了功德碑,世人又能銘記你幾年?十年八年頂了天,等到他們淡忘,連你是誰都記不得了,功德碑也就成了笑話。

  花幾百兩銀子讓寺廟書刻族譜,豈不比什么功德碑更好?

  所以眾人對楊靖民的提議都莞爾一笑,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楊靖民見狀心中嘆了口氣,說道:“那本官就多謝幾位相助了,若是幾位愿意,中午可留下來用飯。”

  “多謝楊知府好意,不過您公務繁忙,我們也就不再過多叨擾了,告辭。”

  “告辭。”

  這些掌柜走后,一位師爺打扮的人從偏房走出,說道:“知府大人,咱們現在該怎么辦?”

  “如果有了他們捐上來的銀子,杭州府能支撐多久?”

  楊靖民問道。

  “不足十日,如果十天內天氣晴朗,便可無憂了。知府大人不必太過操勞,十天內天氣定會好轉的。”

  賬吏安慰了一句,可楊靖民臉上的憂慮并沒有減少,這些天來,情況非但沒有好轉,甚至隱隱有些愈演愈烈的感覺,顯然還有更厲害的災害沒有來臨,但自己等人已經沒有了銀子。

  楊靖民身為知府,如果賑災得力,是能獲得朝廷嘉獎和政績的,反之亦然,楊靖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實在不行,他也只能自掏腰包了。

  而李陽等人離開府衙后,一同去了劉一文開的景宏客棧用飯,他們都是杭州府的商人,平日里的往來不少,談得上幾分交情。

  “嘿!今天楊靖民竟然還想叫咱們捐銀子。”

  剛坐下,恒源典當行的掌柜李陽就說道。

  “可不是嘛,他們楊家靠著富通胭脂鋪不知道賺了多少錢,在朝中還有柳太師庇護,竟然還瞧得上咱們這些蠅頭小利。”

  “我看咱們連五千兩銀子都捐的多了。”王偃松忽然說道。

  眾人相視一眼,劉一文搖頭道:“哎!王兄你這話就說的不對了,他楊家雖然有錢,但也不是沒捐嘛,三萬兩銀子也是不少了,況且杭州府亂了,對咱們也沒什么好處,以前楊靖民對咱們也頗有照顧,這五千兩銀子該捐,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都是街里街坊,有難出手相助是應該的嘛!”

  “劉掌柜說的在理,可咱們現在日子也不好過啊,這家大業大也是個麻煩,每天光是支出的銀子就得上千兩,攢這些家底,咱們容易嗎!”

  “就是就是,捐點銀子意思意思,給足他楊靖民面子就行了。”

  眾人附和道。

  要是被楊靖民聽到他們這么說,非得氣到吐血不可,他們這些年做的腌臜事可不少,齷齪手段也沒少用,如今倒開始裝起正人君子來了。

  然而就在兩天后,朝廷的驛卒到了。

  楊靖民看著手中的皇旨,驚疑不定地說道:“怪事,這是誰出的主意?”

  驛卒摘下斗笠,抖著蓑衣上的雨水,聞言說道:“是柳太師的主意,朝中大臣們全都贊同了。”

  楊靖民這才恍然,這般手段,恐怕也只有柳安能使出來了,當初還未起勢就敢大搖大擺地傍上楊家,如今身為太師,行事自然更加狠辣。

  楊靖民不是沒想過這么做,但他只是一屆知府,東林黨人尚在朝中時,給這些掌柜十個膽子也不敢這么跟自己說話,如今看自己落魄了,沒有靠山了,他們骨氣也就出來了,眼下得了圣旨,楊靖民終于松了口氣。

  朝廷賑災的糧款已經在運送的路上了,雖然不多,但也能解燃眉之急,剩下的事情,就要靠他這個知府自己解決了,朝廷也存了考較一番的心思,所以楊靖民也卯足了勁。

  “來人啊!去給熊指揮使將這封圣旨帶去,順便送本官口信,請他從前衛所調兵入城!”

  “喏!”

  杭州前衛所熊芳看過圣旨,立刻便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如果那些掌柜的識相自然好,如果不識相的話.....

  “點一千人馬,隨本將入城!”

  烏泱泱地士兵騎快馬來到杭州城下,城上的守軍早就得了楊靖民的消息,將城門打開,熊芳帶著士兵大搖大擺地進了城,街上的百姓們紛紛避讓,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莫不是要打仗了?

  許多人這么心想。

  在熊芳命人看守住各大城門的時候,楊靖民也讓人給那些掌柜們送去了信,信上說的話,跟柳安的意思大體相同,而那些掌柜們的反應也大有不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