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二十四章 以銀買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指望他們協助賑災,怕是一個子兒也得不到。”

  汪應蛟的也是事實,朝廷剛剛改了稅制,開始大肆征收商稅,還發布了推商令,那些商賈們早就怨聲載道,又怎么會拿銀子出來幫助朝廷呢?

  “他們不拿銀子,咱們可以逼他們拿。”

  柳安道:“這些人經商多年,根基牢固,儼然是土地主,家中積攢的銀錢不知何幾,若是他們能夠出手,解除眼下危機不在話下。”

  “只不過就如汪閣老所,他們對朝廷的新政心懷不滿,恐難以讓他們拿出銀子來,這樣的話,咱們就要另有對策,敢問魏大人,鎮撫司可有他們的卷宗檔案?”

  魏忠賢沒想到話題忽然扯到自己頭上,點頭道:“下卷宗,盡在鎮撫司,不知柳先生要哪一種?”

  柳安笑道:“犯案。”

  魏忠賢臉色一變。

  “老夫要他們家中子弟親人歷年來的犯罪檔案,不知鎮撫司可有備案?”

  正如魏忠賢方才的一樣,下案牘,鎮撫司中都有一份備案,幾十年前的卷宗都能翻出來,只不過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罷了。

  “有倒是有...不過柳先生您要這個做甚?那些都是已經蓋棺定論的卷宗,此時拿出來,恐怕....”

  魏忠賢猶豫著道。

  “老夫只是想看看罷了,這些商賈橫聚地方,家中親屬子眷數量肯定極為龐大,每年都會有不少人犯案,而這其中又有多少是正正經經審理的呢?只消花些銀子,很多事情就能蒙混過去了吧。”

  “敢問楊尚書,本朝可有贖罪銀的律法?”

  刑部尚書楊東明搖頭:“沒櫻”

  “那以銀買罪,該如何判處?”

  “凡涉案人員,一律貶為賤籍,抄沒家產,千里流放。”

  楊東明臉色嚴肅地道。

  以銀買罪,這不是什么罪過,所謂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有罪不罰,豈不是凌駕于子之上?下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判處的也是極重,不過能夠以銀買罪的都不是普通人,對他們來瞞過海很容易。

  “陛下,”柳安對著朱由校道:“您也聽見了,只要命鎮撫司主查、順府從旁協助,查閱往年卷宗,定能查出許多問題來,屆時有罪罰罪,無罪褒獎,朝廷立威。”

  朱由校驚訝地看著柳安,道:“先生您這是....”

  這其中牽扯的官員可不止一個,而是如長線釣魚一般,恐怕一拉能拉出一串人馬,柳安這是開霖圖炮,真要是這么做了,會有什么后果都不準。

  “當然了,這查與不查嘛,就在陛下您一念間,畢竟這卷宗的數量極為龐大,有些錯漏是屬正常,如果,對方識相的話。”

  一言處,眾人驚,柳安的意思已經的很明白了,這是要翻舊賬,但如果對方主動散出家財協助朝廷賑災的話,這錯漏的卷宗就是他們家的,裸的威脅。

  雖然手段有些不恥,但無疑是個好法子,那些商賈家中雖有余財,但卻無兵馬,無力反抗朝廷,如果朝廷鐵了心要收拾他們,他們就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而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破財免災,只不過柳安嘴上的是沒有以銀買罪的制度,但做法卻截然相反。

  難以服眾啊。

  顧秉謙這時候跳了出來,道:“不可!陛下,柳太師此乃誤國之言!先不翻閱過往陳舊的卷宗會如何,真要是查出錯判誤判的事情,又怎么翻案呢?若是輕易的翻案,朝廷的威嚴何在?此舉難以給下人一個交代,萬萬不可啊!”

  “銀子事,若是讓下百姓對朝廷失望,才是真正的大難!”

“這....”朱由校自然知道顧秉謙的擔憂,他也有相同的憂慮,但他還是相信柳安,覺得柳安出這種昏眨  果然,柳安這時候道:“顧閣老不妨讓老夫將話完,老夫從來沒有過要翻案,這都已經成了陳年往事,此時翻案算什么事情呢?老夫的意思,只是用此舉來提醒他們,什么是朝廷。”

  “老夫自然是相信各地清吏官員的,相信他們不會知法犯法,若是他們心中無鬼,此招自然沒有用處,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若他們無憂,生平沒做過什么虧心事,又怎么會害怕呢?”

  “明正典刑,所謂律法,就必須要遵守,朝廷先下令征銀,再下旨排查往來賬目,如果有前后捐銀差距過大的,當著重排查才是。”

  柳安笑道:“老夫的漏查,自然是指的無罪之人,有罪之人豈能放任他們逍遙法外?”

  好一招過河拆橋!眾人皆驚,柳安的計謀實在是有些不講道義,不過話回來,跟一個罪犯講什么道理呢?

  朝廷就是最大的暴力機關。

  況且柳安也從來沒過捐了銀子就不會查你了,只是你自己心虛,亂了陣腳罷了。

  朱由校思慮再三,看向眾人問道:“諸位愛卿,對先生的法可有不同意見?”

眾人皆都沒有話,不論是不是要賑災,柳安此舉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為朝廷立威的同時又賺了銀子,受到損害的只是那些做了壞事的商賈們,他們怎么會有意見呢?最關鍵的是不敢櫻  這時候誰敢有異議,那就是不打自招,承認自己是和那些商賈同流合污的,誰也不傻,不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但有些人就想著回去后要趕緊寫封信將此事告訴他們,讓他們不要上簾。

  只不過柳安怎么會沒想到這一點呢?

  “對了陛下,此事既然諸位大臣都聽到了,為了穩妥起見,不妨就讓諸位大臣們在宮中歇息幾晚,等朝廷的快馬探報將旨意送到了,再讓諸位大臣回宮,當然了,不是不相信諸位大臣,只是嘛,這誰還沒個不出口的苦衷呢?如果諸位大臣光明磊落的話,肯定是不會拒絕老夫這個提議的吧。”

  柳安笑瞇瞇地道。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公》,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