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三章 鐵浮屠(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次日,張慕早早起床在院中耍了一路長槍,吃過早飯便隨張奐上了街前往楊家鐵匠鋪。

  楊鐵匠恰好出門開張,把打鐵需要的器材拿了出來,引上了火爐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工作。

  張奐停在街口,張慕前去楊家鐵匠鋪詢問一番,鐵浮屠的裝備所需的錢和打造的時間都需要多少。

  “慕見過楊伯。”張慕作揖道。

  “喲,這不是張家侄兒嗎?有何事?”楊鐵匠一邊整理材料,一邊笑著說道。

  “非也,慕前來想要給楊伯觀上一張圖紙。”張慕將鐵浮屠的圖紙拿了出來讓楊伯一觀。

  楊鐵匠拍了拍手接過圖紙,仔細查看后,若有所思。好像有了什么新的啟發,隨即抬頭又看了看這十六歲的孩子,他有些吃驚。

  楊鐵匠將圖紙歸還給張慕,吐了一口濁氣,點了點頭。

  “孩子,此圖何人所畫?”楊鐵匠問道。

  “慕所畫。”張慕又拜道。

  “果然……久聞張家侄兒智勇雙全,學者楊淵乃是我至交,起初我并不相信,現在……老夫信了。”楊鐵匠點了點頭說道。

  “楊伯,打造這套裝備需要多少錢?”張慕回到主題,鐵浮屠的這套裝備,皆是重甲,所需鐵料定不會少。

  “騎兵鐵制馬鎧與護腿的打造需一千金(折合五銖錢約九萬六千),騎兵重鎧的打造,這些共五千金(折合五銖錢約四十八萬)。”楊鐵匠說道。

  “這……也算情理之中。”張慕點頭道。

  “若說這些的打造耗錢巨大,不如說打造的時間耗費的比耗錢更長。”楊鐵匠又說道。

  “為何?”張慕問道。

  “打造一套重騎兵的裝備就已經很困難了,朝廷設冶鐵官,先秦時期多以青銅兵器為主,到了現在多以鐵制兵器為主,但是鐵這個東西并不是不好找,而是憑著現在這種工藝,制作起來太慢了。”楊鐵匠搖頭道。

  “多謝楊伯,告辭。”張慕拜別楊鐵匠后,前往街口找到張奐。

  張奐雖說沒有聽到兩人的對話,但是看張慕的神情來看,應該是問下來了。

  “定世,怎么了?”張奐問道。

  “楊伯說一套重騎兵裝備就約有六千金,并且打造時間長。”張慕說道。

  “這也是人之常情,重騎兵的裝備需要的鐵如此之多,且說能不能普通士兵能不能穿上……”張奐笑道。

  “作罷了嗎?”張慕問道。

  “非也,待你長大后張家老宅便提供給你作為軍資,換算下來的話,這房子共五千萬錢,足夠你打造這些裝備組建新兵了。”張奐說道。

  “謝叔父。”張慕拜道。

  說罷,二人便前往弘農軍營,皇甫規正處理著政務,太守府忙的不可開交,但皇甫規得知張慕已到,還是放下了手中的筆高興的來接見。

  “然明,定世就暫時待在這里吧。”皇甫規說道。

  “好,那我便走了。”張奐十分相信他的老友,于是離開了軍營。

  皇甫規拉著張慕的手來到了大校場,將郡中戰備兵馬全都拉了出來供張慕挑選。

  張慕不解這是何意于是皇甫規便為張慕解釋了一下。

  “定世,你所畫圖紙我甚是喜歡,叔父想與你一同做出這套裝備,可否?”皇甫規用著溫和的語氣問道。

  “叔父言重了,制作這套裝備鐵料與鐵匠必須要多,而且耗費錢財……”張慕不是不想造,而是沒錢。

  “哈哈,這好說,怎么說我皇甫家也是世家,也不缺這些錢,賢侄盡管報數,我悉數給賢侄報銷。”皇甫規笑道。

  “一套騎兵裝備約六千金。”張慕報了個數字,皇甫規點了點頭,這套騎兵裝備的確需要這個數字。

  “如此我便派人從家中府庫拿出一千萬錢出來資助賢侄制作這批裝備。”皇甫規點頭道。

  “叔父,賢侄有一請求。”張慕突然說道。

  “賢侄有何要求盡管提出。”皇甫規也不是小氣的人,張慕又是好友之侄,自然也是自家人。

  “我想等這套騎兵裝備打造完后,能不能將叔父的一些人調配給我?”張慕小心翼翼地問道。

  “噢?你小子……哈哈哈!好,文蒙何在?”皇甫規令道。

  “末將在!”文蒙出列拜道。

  “從今日起,你們一百人便是我賢侄張慕之兵,不得違令!”皇甫規令道。

  “喏!”文蒙應道。

  張慕點了點頭,兵員有了著落,剩下的皆是打造騎兵裝備,不過他需要鐵匠,沒有鐵匠說什么都是空話。

  于是皇甫規下令召集郡中下轄所有縣城縣令,將縣中所有鐵匠征集過來不得有誤。

  很快,命令下達,各縣縣令將縣城中所有鐵匠召集至弘農郡,其中不乏能工巧匠,皆是縣中有名有望能力出眾的鐵匠。

  三日后,張慕同皇甫規來到了軍帳,看著百名鐵匠站在軍帳前,又令部屬將那一千萬錢抬了上來共十五箱。

  “諸位皆是各縣能工之巧匠,今日我皇甫規想請教各位,不知各位可答應否?”皇甫規沒有將圖紙拿出來供他們看,而是先詢問一下。

  鐵匠們若有所思,他們都以為這是個商機,并且皆是自己擅長的領域,于是這百人點了點頭答應了皇甫規。

  但皇甫規執法嚴明,在他們動工前聲明了一件事,而這件事卻決定他們的生死,這張圖紙若公布于世,將來定是禍患,張慕也想到了這一點,待制作完畢后,將這百人鐵匠組成營隊,戰時為兵,閑時為匠。

  不過為了省些錢財與糧食,一定要讓他們誠心服氣,否則領導方面他們便不會服氣,所以在這一點皇甫規占盡了優勢。

  之所以張慕不殺了他們,是因為大漢人口本來就少,這只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為了名望,皇甫家聲名在外,若枉殺無辜,豈不是貽笑大方?所以張慕便提出了留下他們的想法。

  這些匠人們一聽不能走,當即有些人便不敢干了,皇甫規也不強求,最后留下來的皆是不圖財能力出眾的匠人,走了七十多人,還剩下三十多,但他們是最精英的鐵匠,其中還有弘農楊伯。

  說干就干,皇甫規又調用了一千五百萬錢購買鐵料,皇甫家也真是闊綽,一出手便是幾千萬,張慕也不再猶豫錢財的問題,皇甫家既然傾力相助,那么他也沒有道理不還之以桃,于是親自坐鎮指揮著他們制作這套裝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