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親戚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www.52bqg.info,重生于康熙末年!

  “僥幸!”曹颙得知李煦父子的處置下來。長吁了口氣。

  對于李家的下場,他只記得是下人賣了一年,因在旗無人改買;另外就是李煦流放寧古塔,凍餓而死。

  現下看來,李煦只流盛京,雍正對李家也不像是深惡痛絕的模樣。

  他不知道,李煦現下,實不算僥幸。

  歷史上的李煦開始時只是革職抄家,等到曹家抄家后,才又翻起李家的案子,再次入獄,而后查出與結交皇子等罪狀,雍正五年才流放寧古塔的。

  現下,李煦的流放時間提前。

  私交皇子這一項,隨著八阿哥的早夭,十四阿哥不成氣候,雍正也沒有發作到明面上。

  可是,曹颙不知這個,心中早已作了最壞打算。

  現下這個結果,已經比他預期得好上太多。早年永慶也曾流放過盛京,那邊距離京城不算太遠。天氣也比寧古塔好的多。

  他回到府中,直接去蘭院,將這消息告之李氏。

  保全了性命,還沒有牽連到家眷身上,李氏只有念“阿彌陀佛”的。

  她一刻也等不及,帶著曹颙去芍院,將這消息告之高太君。

  高太君含著淚,道:“結案就好,結案就好!”

  正說著話,就見初瑜過來尋曹颙。是前院的管事鄭虎傳話二門,有事情回稟。

  曹颙聞言,站起身來,對高太君與李氏道:“外祖母,母親,我前日使人去通州候著舅舅家家眷,既是有人回來,看來是到通州。”

  高太君與李氏聽了,都帶了幾分急色,竟似比方才更迫切。

  雖說她們牽掛李家,但畢竟不是無知婦人,對于李煦心中也是有怨的,自然是關注李家婦孺一些。

  曹颙見兩位親長如此,便使小丫鬟去二門叫鄭虎過來回話,也省得她們著急。

  他是估摸李家家眷將到差不多該到了,三天前就使張義與鄭虎去了通州。

  因李煦罪名沒定,原也沒指望能將李家家眷接出來,曹颙只叫他們多帶金銀。想著疏通一二,不要讓李家眾人受罪。

  畢竟有女眷在,不好太難堪。

  少一時,鄭虎到了。

  正是李家家眷到了,因今日回城不及,現在通州碼頭驛站安置,明早啟程,中午便能到京城。張義留在驛站,已經打點妥當。

  高太君聽著,眼淚已經止不住,滾落下來,扶著李氏的胳膊,道:“淑卿,淑卿……真是你侄兒媳婦她們要到了……”

  李氏也紅了眼圈,道:“是啊,總算到了。您就安心些,調理好身子,才是我們的福氣。”

  曹颙示意初瑜勸慰,自己帶鄭虎下去。

  “去了王瓜園沒有?那邊情形如何?”曹颙問道。

  “張義昨兒去查了,還去通州衙門查詢了備檔。李家在通州的莊子雖不小,但只有十頃登記的是祭田。其他的是李煦后添置的私產,已經收沒入官。那十頃祭田長房使人打理,除了每年祭祀的銀錢外,剩下的收益則按七份,長房兩份,剩下分給李家其他五房。那看墳塋地的是李家老人,八十多,是早年在李家老太爺身邊侍候過的。因老太爺恩典,放了出身,是良民,所以沒有被官府拘拿。”鄭虎道。

  曹颙心中大致算了一下,十頃祭田,每年收益幾百兩銀子,留下祭祀用的,再分給六家后,就更少了,壓根不頂事。

  不過此事,也讓他想起自家的祭田,登記了五十頃地。

  因為這些祭田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購置的,所以這幾年的收益也都歸到這邊賬上。他也坦然,沒有想其他的。

  他置辦這些祭田,想著的是以防萬一,想著是身后子弟們安穩,沒想到自己生前的事。

  現在看看,倒是可以按照李家的例,將這些祭田收益按五房分,算是給弟弟們添些收益。

  不管他們以后是封閣拜相,還是因故斷了仕途,多個幾百兩銀子的收益。也算是后顧無憂……

  芍院這邊,在李氏與初瑜的勸慰下,高太君終于收了眼淚,對李氏說道:“淑卿,既是你大哥的罪沒有牽連家屬,她們明天進京,是不是就不用再進衙門?”

  “那是自然,颙哥兒既使人過去,定會安排妥當。府里院子也都收拾好了,您就放心吧。”李氏道。

  高太君聽了,搖搖頭,道:“不可,哪里有拖家帶口登門做客的?颙哥兒是官身,多少人看著,行事也要顧忌些。若是房子還沒買好,就先賃一個院子安置。”

  李氏聽了,道:“母親,颙兒哥先前就買好了院子,登記在我名下。若是不好留她們在家里,就先去那邊院子住,萬沒有賃居的道理。知道母親心疼颙哥兒,只是他畢竟是李家的外甥,再怎么樣也撇不干凈。再說。我是李家的女兒,讓娘家人住我的空院子,又有什么?”

  高太君卻是不依,道:“你雖是在李家長大,畢竟是嫁入曹家,成了曹家人。能照拂就照拂,卻也不可能混到一塊,那不是長久相處之道。親兄弟,還要明算賬,更不要說兩姓之家。李家、孫家已經如此,往后還要靠著颙哥兒照應。颙哥兒要是因李家被拖累。別說這宅里上上下下的沒著落,就是李家那邊還能求誰庇護?”

  即便為了兒子的顏面,李氏也不可能放任李家人去住客棧,便斟酌著對高太君道:“母親,要尋合適的房子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的,侄孫們還小,尤其是誠哥兒身子向來孱弱,又經過這番變故,正當好生調理。先讓她們去我名下的院子住著,等過幾日買了新宅子再搬。就算旁人再挑眼,也不能越過道理人情去。”

  高太君最不放心的,也是李誠。

  聽李氏這般說,她嘆了口氣,道:“那就先這么著。買屋之事,少不得央颙哥兒留心些。這個時候,房契不好寫他們的名,就先買在我這老太婆名下。”

  李氏見老太太松口,笑著應了,心中已經決定,將那處宅子到衙門過戶,以安老太太的心。

  說完這些,高太君又對李氏聽了自己搬去與李家人同住之事。

  李氏卻是搖頭,不同意這個。初瑜在旁,少不得順著婆母的話,跟著勸上幾句。

  李家家眷雖沒被牽連問罪,但是倉促北上,正經安頓下來,還得些時候,近期定是雜亂。高太君到底上了年紀,若是有個不妥當,可怎生是好。

  高太君卻是執意,對李氏道:“我知道你好心,除了宅子,定也安排了妥當的下人。只是李家現下的近況,實不宜再過呼奴使婢的日子。你大哥的罪,是虧空錢糧,變賣了下人家產。還剩下大窟窿。沒有牽連到家眷身上,已經是萬幸。我們就曉得收斂,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要給你大哥添罪過。就是讓颙哥兒買的新院子,也不必大,夠住就行。你大哥遇赦回來前,李家就要這樣過日子,才能免禍。我要過去看著,省得她們不曉得輕重。見親戚肯幫忙,就又輕狂起來。”

  宅子那邊的事情,李氏是親自安排的,沒想到卻是疏忽了這些,不禁有些懊惱。

  高太君要收拾東西,便打發李氏與初瑜下去。

  回到蘭院,李氏道:“老太君的話,你也聽著了,看來先前預備的那處宅子不能用,那是三進的,大了些。”

  初瑜道:“還好額駙還使人買了兩處兩進的院子,先從間挑個屋子多的使也好。”

  李氏點頭道:“只能如此了。”

  因李家的案子已經結案,李氏心中也松快許多,對初瑜道:“老太君的那些金子首飾,以她的脾氣,斷不可收回的。首飾先擱在我這,我明兒那些銀子給老太君……金子就看房價多少,剩下的再給老太君送去。”

  既是李家要久居京城,也不急在這個惹眼的時候如何。還是先順著老太君的意,等到風平浪靜時,看著幫襯,總不會讓她們吃苦就是。

  既是婆母做主,初瑜自是應了,下去安排人手,連夜去新選定的二進院子收拾打掃。

  還好買的時候,帶著家具,只要清理干凈,就能直接住人……

  通州,驛站。

  此次李家進京的家眷,總共有十三口,有李煦妻王氏,妾趙氏、呂氏;還有李鼐之妻孫氏,妾胡氏,李鼐長子李諾,長媳全氏;次子李語,次媳晏氏,三子李誠,三媳何氏,以及李鼐五子李講、五子李證。

  李煦生性風流,府中豢養的婢妾十數人。只是多是旁人所贈,或者買來的美婢,正經有納妾文書的,只有趙氏、呂氏兩個最早的妾室。

  所以家產抄沒時,除了趙氏、呂氏這兩個年老之妾外,那些婢妾也都罰沒,留在江南官賣,等著取身價銀補李家虧空。

  李鼐之妾胡氏,是他庶長子李諾生母,上了李家族譜的,所以也沒有被官賣。

  雖說沒有帶刑具,但是這一路上,卻是由江南總督衙門的屬官帶人押送,也是叫人心慌。

  如今住上干凈屋子,看著八碗八碟的席面,使人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諾帶著李語、李誠兩個,等不及用飯,就尋張義打聽父祖的消息。聽說有曹家照拂,父祖安好后,他們才算稍稍安心。

  雖說心中各有思量,但是也只有靜待天明,進京后再說……

  二更完畢,大家別忘了前面的那章。嘎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