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1章:黃昏時分,馬蹄聲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李先生,到興化界了。”船工走過來輕喚李崇。

  其實不用船工提醒,出門在外,枕著報紙看似午睡的李崇其實耳朵一直帶著周圍的情況。

  何況,孕育并撫養了自己的這片土地,已經熟悉到了骨子里。

  船進入了這一片水鄉,就好像已經聽到了不遠處故鄉的呼喚,心中頓時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在香港的兩年時間里,哪怕是后面自己在西營盤與石塘咀之間打下“李哥”的名聲,站穩了腳跟,卻總有一股身在異鄉的空蕩蕩之感。

  走到船板上,一塊塊垛田被縱橫交錯的河水分割開,遠看仿佛一塊塊土地浮在水面上一般,這是故鄉獨有的水土呵。一些小船飄在河面上,遠處白云悠悠,看著這片似被時光遺忘的土地,沿著船邊打上一桶清澈的河水,掬一捧沁在臉上,呵,多么熟悉的氣息。

  李崇不知道這份平靜在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前夕,還能維持多久?

  腳旁邊的報紙上,“盧溝橋炮火再燃,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第二次達成的停火協議作廢!”長長的標題是如此的扎眼。

  李崇想不通,為什么當局還抱著“議和”的幻想,“現地議和”這種把戲都是老祖宗玩剩下來的東西,一邊打著談判的幌子,一邊調集兵力,很多有志之士都在呼吁提醒,冀察當局為什么還在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

  能有誰見過,黃鼠狼捕雞失敗后還想著和雞握手言和的?

  正思緒間,“喔嘿!船靠岸嘍!”船把頭對著岸邊碼頭上的人揮手喊了一聲,提醒岸上的人船要靠岸了。

  上岸后,李崇踩了踩腳下的土地,又使勁的跺了跺腳,踏實啊。

  “船把頭,那就此告別吧。”告別完跟自己一路同行的船工,李崇來到鎮上,反正身上錢多,還有林母給自己的一千法幣,李崇總感覺這玩意兒還是趁早花出去,按照國民政府現在逐年以幾何倍增發法幣、完全不考慮通脹的做法,用不了幾年,這法幣估計就可以當擦屁股紙了。

  集市上,兩匹青稞馬拴在木樁上。

  李崇指著其中一匹年輕的馬問道,“老倌,這馬怎么賣?”

  “大洋要十五塊,要是法幣的話......”熟悉的鄉音,老倌兒伸出一只手,“五十法幣。”

  “嚯,老倌挺黑呀。”按理,國民政府規定一個大洋兌兩元法幣,當然了在實際購買中,二元法幣并沒有一塊的大洋購買力堅挺。但是這老倌幾乎在三十法幣的基礎上翻了一番。

  不過李崇急于回家,反正這錢也是進了家鄉人的口袋,也不在乎這一點錢。

  又在鐵匠鋪買了一副馬鞍,花了十元法幣,緊緊的把皮包栓在馬鞍上后,李崇踩著馬鐙,一躍而上,看了看表,下午兩點,離家不過四十里的路程,三小時出頭也就差不多了,說不定能趕上家中的晚飯。

  “駕!”心中充滿期待,一揮馬鞭,順著蜿蜒的泥土路,馬上顛簸,但是李崇的心里卻越來越激動興奮......

  夜色慢慢暗淡下來,兩邊鳥鳴聲聲。

  在這平原之上縱橫馳騁,馬蹄聲脆,聽著很是讓人心情愉悅。

  “哞~”河谷里傳來牧牛深沉的叫聲。

  路越來越熟悉了,到了扎垛鎮上的時候,李崇甚至感覺自己閉著眼睛都能指揮者青稞馬往下走。

  河水環繞的土地上,除了種植的稻谷,便是密密麻麻的蘆葦青紗帳以及大垂柳樹,長長的柳枝條借著晚風之力向大地拜舞。田里的稻谷、河邊淤泥里長的芋頭以及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晚風之中撲面的吹來。

  芋頭在李莊是只要有水的邊上,都會種上。芋頭生命力強,只要有水,它甚至可以在其他植物都難以扎根生存的滿是蘆葦根的青紗帳中爭搶到空間。無論糧食的收成是如何的起伏不定,每至秋天,芋頭都能結出三四斤重的碩大球莖。而它結實耐餓的果實也極耐儲存,它的存在就成了李莊重要的輔助糧食。

  看著一米高的盾形葉片,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經親手掏出一個八斤重的芋頭。和著米飯,一起下鍋煮,揭開鍋蓋后,那叫一個香軟糯呀!

  又轉過幾條道,依稀漸漸望見沉浸在暮色之中的李莊,而且似乎聽到犬吠之聲,還有幾點火,要么是油燈要么是灶膛里的火把。李莊永遠少不了狗的身影,因為常常有些調皮的娃子在茫茫的蘆葦蕩里捉迷藏,然后走不出來。這時候只能牽著自家養的狗,循著氣味兒去找人。

  聽著犬吠,李崇想起了家里的大黑和二黑,兩只黑背狗,除了爺爺,就是跟自己親。還記得兩年前,兩只狗追著自己一直到興化碼頭上船,站在碼頭邊上看著自己,直到成為一個黑點。

  “驢~”李崇一拉韁繩,馬在莊頭的土丘前直立而起,坐在馬背上,連綿的房屋如同蜿蜒長龍的背脊,一片一片臥在這片土地上。村子里的柳樹已經融入到各家各戶的屋子之中,村子后面就是一片茫茫的蘆葦蕩。整個村子的布局圍繞著中心的一座古塔,海春軒塔。

  每年除夕,村子里的祈福活動都會往塔中的洞眼里放上一尊石佛,到現在塔身上,已經錯落著上百個形態各異的小石佛。

  而這座塔據說是唐朝大將尉遲恭駐扎水軍時在此處設立的燈塔,直到三五百年之后,海水褪去,才露出了塔的全貌。也就是說,千年以前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是一片低洼的沼澤荒灘,千年之后這里已經變成了一片富饒的土地。村子的整體地基明顯高出河床許多,這是為了防澇,先期移居在這里的祖祖輩輩,把河底的淤泥堆砌成高出水面的陸地。

  事實上,除了荒著蘆葦根遍布不好種植的村后青紗帳,河床兩岸肥沃的土地以及水面上的垛田,都是河底淤泥堆砌形成的,所以扎垛鎮周圍,這些莊子糧食的畝產一直很高。而自家是李莊獨大的地主,所以從爺爺到自己,算上祖爺爺,整整四代人全部衣食無憂。

  多好的一片土地啊,想著報紙上鬼子兵對華北大地和東三省的荼毒,李崇心里暗暗發誓,自己定要竭盡全力捍衛這片土地。

  感受到夜幕降臨下的水氣,看著就在百米之外的四合大院以及屋后老墻倚著的老柳樹,李崇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蕩,一甩馬鞭,青稞馬俯沖而下。

  家,就在咫尺之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