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二十五章 汗血寶馬(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幫人幫到底,如果不讓大人試駕一番,大人也是絕難滿足的!”

  老漢低頭說道,他好像在自言自語,又好像在說給趙明聽。

  “呵呵,老人家多謝了!”

  趙明要成為體驗汗血馬的第一人了,當然不僅僅是眼前的新朝人,而是所有新朝的百姓中的第一人。

  崇明島上也有馬匹,趙明曾指揮新朝將士演練過陣法,但島上無論馬匹的數量和品質,都無法與汗血馬比擬。

  老漢套好了馬鞍和馬鐙,便將韁繩交到趙明的手里。

  “大人,老漢要提醒大人注意,騎乘汗血馬不用打馬鞭,也不用猛拉韁繩。”

  “汗血馬十分靈性,大人只需坐穩,它會選擇奔跑的路線,也會隨著主人的意圖,自己調整前進的速度!”

  老漢的提醒雖然是必要的,但多少給即將騎乘的趙明增加了壓力。

  趙明登上馬背,頓時有種拔地而起的感覺,心中不覺一蕩。

  汗血馬也感覺到了背上的壓力,開始緩步前行,它的步調優雅而富有節奏,似乎在向圍觀的眾人致敬。

  來回走了三圈后,汗血馬開始奔跑,它騰起前蹄一個加速,便沖進了馬場。

  趙明加緊雙腿,身體前伏,他已經做好了縱橫馳騁的準備,這將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

  汗血馬在馬場風馳電掣般地奔跑起來,所有人包括所有的馬,都在注目著眼前的這一盛況。

  “好!好!”

  眾人漸漸反應過來,開始發出陣陣叫好聲。

  一條灰色的煙帶在快速地移動,前面是一團燃燒的火光,正在向遠方飄散而去。

  一眨眼的工夫,汗血馬不見了,它已經駛出了馬場,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

  老馬倌著急地望著遠方,他知道汗血馬一旦疾馳起來,一袋煙的工夫便會跑出幾十里路,所以,不免也有些擔心了。

  相傳漢武帝時,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后,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并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但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劉徹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劉徹派百余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制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

  使團來到大宛國首府后,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

  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遂做出了用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后來,劉徹又命李廣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余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

  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三年后,漢武帝再次命李廣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

  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并約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

  漢軍便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適于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斗力大增。

  漢朝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一次漢軍與外軍的作戰中,漢朝的軍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雖然眾多,但也對漢軍刮目相看。

  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自認為這是表演的舞臺,便跳起舞步來表演。對方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的氣勢,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最后不戰自退了……

  “咴咴!”

  就在馬場邊的眾人焦急等待時,遠處忽然騰起了煙塵,汗血馬又奔馳而來,并發出了陣陣嘶鳴!

  一眨眼的時間,汗血馬已經停在了馬廄旁邊。

  “好馬,真是好馬啊!”

  趙明跳下馬背,臉上的神色依然在亢奮之中。

  老馬倌趕緊牽著韁繩,把汗血馬拉進了馬廄。

  “趙明物歸原主,我們這便要動身了!”

  趙明向馬倌拱拱手,以示謝意。

  “魏將軍、關將軍,抓緊時間,我們要趕回黃縣!”

  “是!”

  眾將士急忙收拾器具,并各自準備好牽馬回程。

  馬倌們開始打開馬廄放馬,那名一直守護汗血馬的老馬倌,徑直走向一匹高大的駿馬前,將其牽出了馬群。

  “這是頭馬,大人可要小心看護好了!”

  趙明急忙上前,他接過韁繩,再次向老者表示了謝意。

  趙明騎上了頭馬,各位新朝將領也都加入了馬隊,他們每人統領著一二百匹馬,開始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太仆大人,趙明此番意在‘借馬’,等大功告成后,定然悉數送還!”

  趙明在馬上向太仆等漢朝官兵說道,隨即便打馬而去。

  馬群見頭馬已經前行,便紛紛緊隨著奔馳起來,頓時萬馬嘶鳴,好不壯觀!

  “咴咴!”

  馬廄里的汗血寶馬也發出了兩聲嘶鳴,它已然是馬場上的“精神領袖”,在向著群馬發出著號令。

  趙明及眾將士此番“借得”的戰馬,少說也有五六千匹,他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

  徐福和新朝的其他官兵,正在黃縣耐心地等待著趙明。

  左路和右路的新朝官兵們,正向著齊地北方挺進,他們將作為步兵繼續前行。

  由于漢朝已經將國內的主力軍隊,幾乎全部抽調去了北方前線,青州和其他郡縣的駐軍不多。

  肖克和徐祿的新軍,便能順利前行,一路上并沒有受到多少漢軍的阻擊和抵抗。

  “嘚嘚嘚!”

  趙明率領的馬隊終于到達了黃縣!

  萬馬齊鳴、馬蹄嘚嘚,小小的黃縣何時出現過如此壯觀的場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