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八十二章 要當家先算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解決好了關飛和魏新的事情,朝會進入了正題。

  丞相翁仲首先走入大廳中央,他面向百官朗聲說道:

  “皇上圣明,在我新朝推行冶金鑄幣大業,現此大事已成,眾位公卿和大臣均要接受皇上的敕封和嘉獎。”

  “新朝仍然沿用秦漢舊制,在我出推行‘三公九卿’制度,待日后新朝建立帝業,再與各位加官進爵。”

  “今日朝會,皇上欲將敕封官職與朝廷俸祿一并頒布,請各位臣工明鑒!”

  翁仲提高了嗓門,他的意思很明確,皇上今天不僅要分官,而且要發錢。

  議事廳外,幾輛大牛車已經滿載著新幣,在外面等候了。

  “皇上詔曰:丞相翁仲年秩俸五萬錢,太尉趙明年秩俸五萬錢,御史大夫令狐風三萬錢。”

  “大將軍肖克秩俸三萬錢,驃騎將軍徐祿、馬文斌、木法沙、張鵬、石勇三萬錢。”

  “車騎將軍雷鵬、石大海、久立、扎、楚風二萬錢。”

  “衛將軍關飛、魏新、翁天天一萬錢。”

  翁仲停頓了一下,他剛才頒布了三公九卿及武將的職位,以及相對應的俸祿。

  沒想到翁天天也進入了將軍的行列,這讓一直躲在角落里的天天,感到無比振奮。

  當然,翁仲和雁秋的心里,同樣非常高興。

  “太常兼大司農雁秋秩俸九千錢,太史三丫六千錢,宗正大丫五千錢,少府愛莎和小丫三千錢……”

  翁仲還繼續頒布了,其他文臣武將的職位和相應的秩俸。

  群臣各自有了新的身份和官職,那些駐守在各個海島的將士,也將會收到此次任職的函件。

  議事廳里的百官開始集體拜謝皇上。

  “臣等拜謝皇上的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徐福起身,他此時真的感受到了一種成就感,雖然現在還不是新朝最為強盛的時候。

  但可以適時地向百姓們分封官位,發放錢財,這無疑也是獲得成就感的一種方式和渠道。

  “新朝現在有了新幣,大家的俸祿便以錢幣來計量,以后新朝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

  “大家吃飯、住宿、出行等等都要花錢,我們都要一視同仁,沒有人可以‘白吃白喝’,當然包括我徐福和家人,也不會有特殊。”

  “目前只有三件事情是可以免費的,那就是‘看病’、‘上學’和‘養老’。”

  “這三項服務完全體現我新朝的‘親民愛民,以民為本’的理念,也是順天應人的初衷。”

  徐福的新政已經在胸中醞釀了多時,新幣只是一個推動新政向前實施的載體。

  表面上徐福讓大家把錢拿出來去花,是減少了大家的財富,但從全局來看,是推動和促進繁榮的重大舉措。

  任何一種吏治,要想評判它的優劣,必須首先弄清楚,制定制度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什么。

  是要為少數統治階級服務,還是要為絕大多數百姓服務,徐福的新朝有它最獨特的優勢。

  新朝完全沒有受到大陸朝代更替的影響,新朝是獨立存在的,它就像一張白紙,可塑性非常強。

  徐福不用去過多考慮統治階層的利益,因為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沒有宗親和氏族觀念的。

  除了三代至親,新朝還沒有形成復雜龐大的親屬關系,以及利益交織的裙帶關系。

  所以,新朝走到今天,完全是順其自然,又推陳出新的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徐福堪稱偉大的一代帝王!

  接下來,徐福便將“細賬”交給御史來給大家算一算。

  “微臣受皇上重托,帶領大丫等人,經過一年的時間,深入我朝各個地方,開展調查研究。”

  “我們接觸了百工,走進了農田漁場,觀摩了造船廠、煉鐵場、鑄幣冶金等工藝。”

  “幾乎與島上的每一名百姓,都有過親密接觸,詳細了解了各行各業的生產勞動情況。”

  “微臣與大丫每日記錄各個生產制造環節的工時、所用材料、所費勞力等投入情況。”

  “然后又要跟蹤調查生產勞動的進展情況,直到有了成果之后,才算干完了一件事。”

  令狐風的話,引起了群臣的一片嘩然,大家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如此細致地來算賬,真是頭一回聽說啊!”

  “是啊,沒想到干一件事,會這么費時費力,要算清這筆賬,真是不容易。”

  “你知道你吃一碗面要花多少錢嗎?”

  “這個,我,我還真不知道……”

  群臣仍然在熱議新朝的這一“創舉”,他們既感到新奇有趣,又覺得不可思議。

  “皇上,以后住房子也要花錢嗎?”

  石大海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引起了大家普遍的關注。

  “是的,我們每個人住房子都要花錢,至于花多少,怎么花,大家另行商議。”

  徐福很肯定地回答了石大海的疑問,大家也漸漸覺得,“花錢”這事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

  新朝把收到的錢,還要拿出來再去發展生產,要付給為此勞作的百姓。

  還要把錢拿出來,去補貼看病吃藥、念書和養老的所用。

  皇上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全體百姓著想啊!

  “各位臣工,請允許我令狐風拿‘買米’這件事,來打個比方。”

  令狐風又接著講道。

  “一斤大米按市價一錢來算,我們要從糧農手中去買。”

  “先算一斤大米的成本,土地現在不收稅,新朝將所有土地丈量后,按農人的數量給他們劃撥土地去種。”

  “糧食的籽種由朝廷保管,農人需向朝廷購買,一斤籽種二錢。”

  “一斤籽種按正常的年景,可產二百斤大米,將這二百斤大米全部拿出來,去做買賣。”

  “按剛才我們說的‘一斤一錢’來算,農人可以得到二百錢,朝廷要收取一成的稅收。”

  “那么農人就有一百十錢的收入,扣去購買籽種的二錢,實際是一百七十錢。”

  “這些錢還不是農人的全部收入,他們要再扣除農藥和人工投入的成本,最后才是純利潤。”

  “如果可以得到五十錢,便是非常不錯的收入了,呵呵!”

  令狐風的賬已經算的再細不過了,聽得群臣個個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

  “賬還沒有算完!”

  令狐風又接著講道:

  “我們剛替農人算了賬,表面上他已經有了五十錢的純收入了,但他除了吃大米,還是要去花錢的。”

  “他要拿著這些錢去買菜,買油,買很多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大家說說,他還能剩多少呢?”

  “好像剩不了多少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