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徐福給肖克送去了最真摯的祝福,同時也對三丫和琳達,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徐福借用《論語》中的話,向兩位摯友表達出了最坦誠的心意。

  新朝發展到現在,已走過了十幾個春秋。

  雖說人口和規模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暴露出了很多缺陷。

  崇明島被哈立人夜襲的慘痛教訓,引起了徐福的深刻反思。

  “能不能建成一座更加牢固、更有安全保障的城池呢?”

  為此,徐福陷入了沉思。

  以前的崇明島,包括尚清島和光明島,都沒有外圍的防護措施。

  一旦遭遇強敵入侵,很容易就能直入到新朝的心臟部位。

  這對于一個王朝的統治來說,是致命的。

  徐福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借鑒秦始皇修造長城的經驗。

  在島上建立可以防御外敵的“新長城”。

  新長城的功能要在汲取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良。

  為此,徐福專門召集了翁仲等大臣和將士,進行集體討論。

  “建立新長城的構想太好了,等于給每座海島加上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這才能真正體現出‘城池’的作用!”

  “是啊,長城可是我們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我們要發揚光大!”

  眾位臣子開始議論紛紛,他們對修造長城的提法,表示出了高度的認可和贊同。

  “建造長城是為了海島的長治久安。”

  “現在不光是這幾座海島,將來我們要發現和建設更多的海島。”

  “作為我們的家園,同樣也要在島上修造長城。”

  “新的長城,就是我們新朝人民的精神象征,長城精神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

  “好!堅決擁護皇上的英明旨意!”

  百姓對修造新長城的熱情十分高漲,這完全不同于當年秦始皇修建長城時的情況。

  一個王朝要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凡是老百姓自覺自愿去做的,便是“民心”。

  就一定能做好,也一定能成功。

  凡是統治者一廂情愿,而強迫老百姓去做的,便失去了民心,就一定會失敗。

  新長城的設計方案正在進行。

  大家對“長城”并不陌生,有很多人當年就參與過秦長城,以及各諸侯國長城的建造。

  他們對長城的功能和所承載的作用,也都比較熟悉。

  現在這些充滿智慧的新朝人,要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了。

  他們要將新長城建造的更加堅固、更加先進完備才行。

  翁仲依然成為了這項偉大工程的設計者和總指揮。

  徐福對丞相的能力十分認可。

  他也親自參與其中,與丞相和各位臣工一起,夜以繼日地討論和實施建造方案。

  崇明島迎來了新生的曙光,到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場面。

  海上也同樣充滿著忙碌的身影,一條條滿載石料和木材的船只,在來回的穿梭。

  濟生島上的黑炭和尚清島上的鋼鐵,源源不斷地送往崇明島,還有哈立人運來的棕櫚樹木。

  工匠們更是施展起自己的本領來。

  石匠、木匠、鐵匠等等能工巧匠們,都在一線奮戰。

  舊制的長城多建在山巒之上,河流之畔,也是很好地利用了自然屏障。

  長城要順勢而建。

  外墻用夯土建起,在平地處一般高達十丈以上,每隔四五十丈,便有城墩和烽燧。

  而在海島上建造長城,也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島上的地形地貌,進行建造。

  翁仲命工匠詳細勘察島上的地形,最終確立了建造的線路和地址。

  黃土和白灰在大陸上并不稀缺,而在海島上卻很少見。

  工匠們便選用島上的山石,作為主要材料。

  海中沉積的泥沙混合上火山灰,便調制出了一種極具粘合效力的“膠土”。

  可以將石塊很好地粘合在一起。

  為了打造更加穩固的島上城池,徐福還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沿著海岸線修建外圍的城墻,在海島的中心再建造內墻,外墻和內墻之間是耕作區。”

  “耕作區主要種植農作物,養殖馬和羊群,是從事生產加工的區域。”

  “內墻里面便是生活和居住區域,有了這樣兩道保護屏障,便可有效增強新朝的防護能力。”

  徐福的話,深得翁仲等大臣的認同,一座更加具有王國氣象的城池,就要誕生了。

  “嘭!嘭!”

  火藥包開始炸石開山!

  復興號不間斷地往返于崇明和其他海島之間,大船上滿載著石料和鋼鐵。

  其他船只機動靈活地穿梭著,發揮著快速高效的轉運效能。

  新朝投入了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爭取要早日打贏這場艱巨的建城之戰。

  “趙將軍,你的大船不夠用了,看來要多造幾艘才行啊!”

  徐福鼓勵著忙碌中的趙明。

  “是啊,皇上,我現在也越來越覺得大船的作用不可替代啊!”

  趙明暗下決心,等崇明島重建任務完成后,他要集中精力,繼續建造更加先進的大船。

  李鐵匠又趕到了崇明島。

  他要親自指導工匠們做工,雖然自己年老體衰,但他建設家園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減退。

  “李師傅,您的身體不好,還是別去工地了。”

  徐福非常關心李鐵匠,他不忍心讓這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再去拼命了。

  倔強的老漢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

  他始終遵循著“命是皇上的,也是新朝的”這樣的信念。

  可愛可敬的老人啊!

  正是有了像李鐵匠這樣大量的新朝工匠和百姓們,新朝才創造出了許多奇跡和難以想象的成就。

  哈立國王一直沒有離開崇明島。

  他要親眼見證智慧的東方人,將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

  “皇上,中國的長城我們只是聽說過,早年偉大的秦朝,也曾向南海諸島,派來了使節。”

  “他們帶來了秦朝的文書,里面介紹了東方的文明。現在我要親眼看看,是如何的神奇!”

  “好啊,等崇明島重建完成后,我也要去你們那里,去參觀和學習哈立人的聰明智慧啊!”

  徐福與哈立國王愉快地聊天,他們彼此都對各自的文明倍感自豪。

  “南海諸島一直是亞洲通向西方的交通要道。”

  “皇上既然有了超級大船,就應該去西方探尋未知的文明。”

  哈立國王同樣有著遠大的抱負。

  只是自己的國力還無法滿足這樣的愿望,他們的船只還無法遠航。

  “西方文明?”

  徐福的眼睛一亮。

  他第一次聽到了“西方”這樣一個朦朧的地理方位。

  “那里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