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一十八章 農具顯威,收攏人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平安此刻已然是回到了鄉里。

  張平安的到來,頓時在小小的村落里,激起了千層浪花。

  離鄉這么多年,村里的變化倒不是很大,無非是有些年歲大些的老人離了世,還有一些舊時的伙伴也當了爹,有了娃。

  身材與以往相比,佝僂了一些,窮困倒是如同往常。

  而張平安的回來,也是令眾人議論紛紛,畢竟,在他們的設想當中,這張平安這么些年不回來,想來應該是死在外面了吧!

  可誰曾想,這張平安不僅沒有死,還入了秦軍,而且在秦軍之中好像還做了不小的官。

  眾人不由得對張平安生出了懼怕的心思。

  在平日里,這些村民,就算是見著村里的里正,大戶也不敢多瞧上兩眼,更何況是如今的張平安。

  村口的大楊樹底下,無數的村民坐在那里,這是開春之前為數不多能夠休閑的時光。

  一旦開春,各家各戶都要忙著春耕,哪有空坐在這里歇息。

  可也正因為如此,張平安回鄉更是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

  “這平安怎么就入了秦軍呢?”

  “是啊,我聽說那秦軍可是性如虎狼,滿口獠牙利齒,每到一處,必定劫掠所有財貨,將當地的百姓都要生吞活剝,以此充饑……”

  眾人臉上皆是露出驚駭之色,這時,一人驚疑不定道:“大叔大嬸,這平安兄弟不會入了秦軍也變成這樣吧?”

  “小子,你胡扯什么呢?”這時,一位年紀稍大一些的長者道:“平安這小子是我看著長大的,怎么可能?”

  “而且,他回鄉也有了幾日了,可曾聽說過他做下過什么惡事?”

  “唉,可是這平安自回來之后,就不怎么出門,我等去見他,也時常見不到個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叔公,要不你領著大家去問問?”

  眾人的目光頓時都看向了居中的長者,他是村里輩分最大的長輩,而且精通農事,人稱地里仙,在這附近幾個村落里威望頗高。

  地里仙見眾人瞧著自己,心里也是有些想打退堂鼓,方才他為張平安說話,的確是因為張平安是他從小看著長起來的。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地里仙也不確定張平安是否還和以前一樣。

  正在這時,張平安卻是領著幾個人趕著車進了村,除此以外,后面一人還牽著幾頭牛。

  眾人見著這一幕吃了一驚,地里仙道:“平安啊,你們這是干什么呀?”

  “原來是叔公。”陳平安定睛一看,趕忙道:“叔公,平安初回鄉里,未曾去拜望叔公,還望叔公勿怪。”

  “平安,你這是?”地里仙望著張平安身后那些東西,目光之中透露著不解。

  張平安笑道:“叔公,昨夜縣里我有個朋友過來傳話,說王上這一次不僅為每村每戶配發農具,還為一些村子提供牲口呢!”

  “這些會等春耕結束之后,再交回官府。”

  “所以,今日早上我就特地趕了一個大早,去縣衙將這幾頭牛還有這些農具都領了回來。”

  “你說這些牛都是秦王為我們春耕預備的?”地里仙話語之中充滿了不信,“這秦王還能夠想到咱們這些小老百姓?”

  “咱們可都是魏人吶!這秦王當真如此好心?”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不僅僅是因為地里仙威望甚高的緣故,更因為地里仙同樣說出了他們心里的擔心。

  張平安笑道:“各位父老,秦王已經說了:這天地之間,凡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江河所在的地方,都是大秦的國土,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管是魏人,楚人,還是齊人,亦或者是秦人,最終都將是大秦的子民。”

  “而王上,也會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大秦的臣民。”

  說到這里,張平安眼中流露出一種近乎狂熱一般的色彩。

  這樣的帝王,未必空前,但一定絕后。能為這樣的君主效力,是他張平安的幸運。

  眾人也是有些被張平安的情緒所感染,對于張平安所說的話語不由信了幾分。

  這時,張平安回過神來,道:“各位父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下這幾頭牛就是最好的明證。”

  “除此以外,還有這些。”張平安命人將油布打開,各式嶄新的農具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頗為刺激眼球。

  這時,張平安見地里仙撫摸著曲轅犁,眼里似乎有著思索之色,地里仙驚咦道:“看著物件,似乎是一件犁具。”

  張平安趕忙上前,介紹道:“叔公啊,要說這件東西可是了不得。”

  “這件犁具據說是當年王上親手設計出來的,造出來之后,就連墨家巨子看了之后,都心生佩服。”

  “有了這件犁具,再有這些耕牛,今年春耕,村里可就不愁嘍!”

  瞧著地里仙臉上仍舊有著幾分不信的神色,張平安道:“叔公,要不咱試試?”

  說話的功夫,張平安便隨著一眾的村民找了一塊地,給牛套上了犁具。

  曲轅犁上鋒利的鐵片在土里勢如破竹,一路將土破開,然后翻卷到身后,就連底下的泥土,也被翻深了不少。

  連一袋煙的功夫都沒有,張平安便已然驅趕著牛回到了眾人面前。

  眾人見著這一幕,臉上的歡喜已然是溢于言表。

  這簡直就是天賜神器啊!

  地里仙更是有些癡癡的望著眼前的這一幕。

  張平安卻未曾就此打住,反而令來著的幾人組裝起了一輛水車。

  望著潺潺的河水,在水車的作用下,流入田中,眾人更是有些愣神。

  誰不知道,這春耕苗子栽種下去,最怕的就是干旱,一旦出現了春旱,這剛發芽的苗子都要死上個七八成。

  等再補充的時候,已然是錯過了農時,來不及了!

  若是用人力來挑水,這人挑的水,還不如這田里干的快呢!

  可是有了這水車就完全不一樣了,可以晝夜不停的往田里汲水,無非是要人看著罷了!

  這效率可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有了水車,不說發生了春旱,能完全救活所有的苗子,但能保住大部分,應該來說是可以肯定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