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十八章 曠世之戰(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三卷邊塞烽火第八十八章曠世之戰(三)

  匈奴營地,王帳中。軍臣單于與一眾大臣在座。

  軍臣單于皺著眉頭:“漢軍為何不戰?”

  要是今年不戰,匈奴來年卷土重來,勢必得志。可是,今年冬天的代價會很大,會有不計其數的老弱給餓死,要是能在入冬之前把漢軍擊敗,攻下漢朝的城池,奪取漢軍的糧草,那么,匈奴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是以,軍臣單于打從心里盼望與漢軍大戰一場。

  漢軍安下營寨后,只是試探性的打了一仗,就回到營里,再也不打了。侯產兒這兩日全力挑戰,漢軍不理不睬。侯產兒忍無可忍,多次率領匈奴去攻打漢軍營寨,卻給漢軍擊退。

  要是漢軍就這么拖下去,拖到他的肉干沒了,到那時他不得不撤軍。雖然明年可以再來,問題是,牛羊損失過大。今年冬天很難捱,餓死的老弱少說有數十萬。

  雖然匈奴貴壯賤老,但是,數十萬老弱餓死,光是想想,這個數字就夠讓人心悸的了。

  不到萬不得已,軍臣單于是不會允許這事發生。

  “大單于,漢軍若是不打,一直拖著,對我們很不利。我們應當調集兵馬,對漢軍營寨強攻。”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

  “左谷蠡王說得對!”

  “狠狠的打膽小的漢人!”

  眾臣立即附和。

  “漢人的寨柵壕溝不易對付,若是強攻,傷亡會很大。”又有大臣遲疑。

  “用土填上就是了解。”軍臣單于倒不擔心漢軍的壕溝。

  用土填,的確是對付壕溝的好法子。北方干燥,土質疏松,取土非常方便,費不了多大事,眾臣無異議。于是,攻打漢軍營盤的事兒就這么定下來了。

  命令一傳下,軍臣單于率領五萬匈奴,離開營地,氣勢洶洶的趕去漢軍營地,準備痛擊漢軍,最好是攻破漢軍的營盤。

  五萬大軍開進,蹄聲如雷,濺起的煙塵,遮天蔽日。聲威驚天。

  周陽的帥帳。

  周陽、李廣、程不識他們在座,人人臉上帶著興奮之色。

  這兩天操練戟陣,他們對戟陣的妙用越來越了解,終于明白秦軍當年為何對戟陣情有獨鐘,那是很有道理的。

  實在是戟陣的威力很大,就算是騎兵,要與戟陣對面硬撼,也是討不了好。甚至,有可能慘敗。

  戟陣實際上就是人海戰術,不計其數的兵士排著整齊的戰斗隊形,手持長戟,發起進攻的話,具有排山倒海的威勢,遠非血肉之驅所能抗衡。

  若非要找到攻破戟陣的手段,只有漢軍的弩陣了。問題是,匈奴沒有弩陣,匈奴一旦與漢軍的戟陣相遇,那就是死路一條,由不得李廣他們不高興。

  漢軍步兵遇到匈奴騎兵,那是屠殺,沒有還手之力。可是。有了這戟陣,漢軍步兵不僅可以自保,還能進攻,別提李廣他們的興奮之情了。

  “你們以為,戟陣還有什么缺陷?”

  雖然有秦軍戟陣作為范本,可是,周陽初練戟陣,有些問題自己也不了解,不得不集思廣益,大家一起來商議。

  “大帥,有沒有問題,得打!”程不識的聲音很高。

  實戰才是檢驗戰術的最好方式,周陽大是贊成,微微頷首。

  “大帥,匈奴挑戰兩日,我們受夠了,這就去給匈奴點厲害瞧瞧。”李廣很是興奮的緊握雙拳:“就拿侯產兒練手。”

  “拿匈奴練手!”馮敬他們大聲附和。

  “稟大帥,單于親率五萬匈奴前來。”趙破奴快步進來稟報。

  “太好了!我們想什么,單于就送什么!”李廣猛的站起,大聲叫好:“匈奴還是有點可愛嘛!”

  “哈哈!”

  他的調侃逗起一片笑聲。

  “擺起戟陣,準備迎敵!”周陽站起身,大聲下令。

  “諾!”

  一眾將領,轟然應諾,自去準備。

  軍令一傳下,營門大開,一隊隊手持長戟的漢軍整齊有序的開出了營門。來到營門外,在李廣、程不識他們的指揮下布陣。

  戟陣雖只訓練了兩日,可是,效果已經顯現出來了。漢軍成陣非常迅速。不多一會兒,一個個方陣列好。

  云車開出來,周陽上了云車,站到望樓上。絞盤聲中,周陽升到最高點,放眼一望,只見曠野中擺著一個又一個戟陣。乍一望去,好象紅色的海潮,根本就望不到頭。

  在戰場上,不能只靠一個兵種,戟陣是主,騎兵為輔。騎兵護住兩翼,建章軍守住后陣,既保證了后陣的安全,又是預備隊,哪里有需要,可以隨時馳援。

  北方塵土飛揚,悶雷似的蹄聲傳來,五萬匈奴在軍臣單于的率領下,氣勢洶洶撲來。

  軍臣單于騎在追風寶駒上,打量著漢軍的陣勢,雙眉一擰,大是驚訝:“漢軍這是怎么了?犯昏了?連戰車都不帶。難道他們以為憑他們手中的戟,就能打敗大匈奴的勇士?”

  他打了一輩子的漢朝,對漢軍的戰法相當熟悉。這種野外大戰,漢軍應該帶上戰車,遠遠就擺出了車陣。漢軍不僅沒有擺車陣,甚至連戰車的影子都不見。

  要說漢軍犯昏了,又不象。漢軍統帥周陽出現在云車上,擺明了,是要與匈奴大戰一場。可是,要想弄明白漢軍的戰術,他又想不透。

  戟陣是漢軍的新戰術。軍臣單于哪里能想明白?

  “中行說,你熟悉漢朝,你說漢軍這是為什么?是不是犯昏?”軍臣單于眼里閃過一絲迷茫。

  中行說雙眉緊鎖,很是想不明白:“大單于,奴才也不明白。漢軍以前就沒有這種打法!”

  撇開秦軍的戟陣,周陽也不是首創。在周陽之前,有人用過戟陣。可是,周陽這戟陣一是規模大,十數萬漢軍組成的戟陣,這是漢軍歷史上的首次。同時,周陽要憑戟陣與匈奴騎兵硬撼,仍是漢軍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中行說的記憶中,壓根兒就沒有聽說過這種事。

  “大單于,管那么多做甚?漢人要找死,我們就成全他們!”

  “膽小的漢人,終于英雄了一回!”

  一眾大臣七嘴八舌的貶損起漢軍了。

  “左谷蠡王,你以為呢?”軍臣單于不得不咨詢足智多謀的伊稚斜的看法。

  “這個……大單于,先打打看。”伊稚斜首次遇到,他是個持重之人,不好下結論。

  漢軍是犯昏,還是另有戰法,只有打一仗才能明白。軍臣單于猛的拔出彎刀,高舉在頭上,大吼道:“大匈奴的勇士們:漢人膽小,一直縮在羊圈里!今天,他們終于出了羊圈!我,日月之下,大漠之上,眾王之王,大匈奴的大單于,命令你們,殺光漢人!烏特拉!”

  “烏特拉!”

  “烏特拉!”

  五萬匈奴大吼一聲,匈奴對漢軍發起了進攻。

  蹄聲如雷,煙塵敝天,吼聲直上云霄,殺氣騰騰。

  漢軍卻是靜靜的站著,沒有一絲聲響。仿佛氣勢洶洶的匈奴不存在似的。

  一進入射程,匈奴開弓放箭,戟陣中的弓箭手還擊。兩軍開始了對射,各有傷損。

  戟陣中,雖是長戟如林,空間不大,大盾派不上用場,可是,仍是可以用盾,周陽給漢軍配發了一面小盾。漢軍支起盾牌,阻擋箭矢。

  匈奴沖鋒的速度很快,不過四五輪對射,就沖到了戟陣前。匈奴收了弓箭,嗥叫著,揮著彎刀,日光下,只見不計其數的彎刀在空中劃過,發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很是駭人。

  云車上的周陽看得真切,手中令旗一展。

  “咚咚!”

  驚天的戰鼓聲響起。

  “漢軍威武!”

  漢軍的戰號沖天而起,響遏浮云,氣勢只在匈奴的萬歲聲之上。

  “殺呀!”

  “殺光漢人!”

  匈奴嗥叫著,手中的彎刀對著漢軍狠狠劈了下去。

  騎兵打步兵,有著天然的優勢,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匈奴一沖,漢軍就抵擋不住,接下來就是一場屠殺。

  十幾萬漢軍出營列陣,那就是一場大屠殺,今日的漢軍,將會是尸積如山,血流成河,他們將會遭到漢匈奴戰史上最沉重一擊。

  匈奴都是這樣響的,振奮異常,砍殺非常有力。

  然而,讓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他們的彎刀還沒有夠著漢軍,一片戟林出現在身前,要是沖上去,那是自殺。

  要想撥轉馬頭,已經不可能了。距離太近,高速沖鋒的戰馬,哪里收得住,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一片長戟刺入馬胸,或是刺入自己的胸膛。

  要是與漢軍面對面砍殺,漢劍劈來,還可以躲閃。可是,面對戟陣,連躲閃的機會都沒有。那么多的戟,你往哪里躲?躲得了這支,還有那支,一來就是十幾二十枝,就象一片戟林對著自己刺來,誰有那本事躲?

  若匈奴是洶涌而來的潮水,那么,戟陣就是阻擋潮水的堅固堤壩,匈奴賴以自傲的沖鋒,竟然瞬間瓦解。

  地上多出了一地的尸體,人尸馬尸,堆了厚厚一層。不論是人尸,還是馬尸,有一個共同特點,身上的血窟窿一個挨一個,少則數個,多則十數個,甚至更多。

  如此之多的窟窿,最大的效果就是放血,給匈奴大放血!

  鮮血在地上急劇匯聚,根本就來不及浸入土里,只一口氣功夫,地上就出現不少小小的血湖,在日光下發著妖異的光芒。

  “呃!”

  望著無法前進絲毫的匈奴,軍臣單于嘴里發出一陣磨牙的聲音。

  騎兵打步兵,具有天然優勢,這是軍事常識,只要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可是,這一奉行了無數年的兵家法則,今日卻給打破了。

  氣勢洶洶的匈奴,遇到戟陣,好象撞到鐵板似的,絲毫不得前進。

  軍臣單于打了一輩子的仗,平生第一遭遇到這種事,腦子里面有點短路,連驚訝的話都沒有說,唯有張大嘴巴的份。

  不僅他驚訝,中行說、伊稚斜,以及一眾匈奴大臣,誰個不驚?

  在曠野中,漢軍和匈奴打,那是找死,這是數十年勝利驗證了的法則。可是,如今卻是顛倒過來,送死的是匈奴,而不是漢軍。

  要他們相信這是真的,不是難,是很難!

  聽秦無悔、李廣、馮敬他們講解秦軍戟陣對付騎兵是如何如何的牛,當這一切出現的時候,周陽仍是很震憾。

  步兵不如騎兵,這是兵家共識,可是,在裝備了特殊兵器、采用適當戰術后,步兵一樣可以打騎兵,用兵之道,千變萬化,沒有什么定則。

  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周陽對兵法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廣更是興奮得大吼大叫起來:“殺啊!殺光匈奴!”

  “殺光匈奴!”

  漢軍爆發出了驚天的吼聲。

  一連串的勝仗,使得漢軍士氣高昂,即使沒有戟陣,面對匈奴,也是不懼。更別說,這戟陣的威力奇大無比,強橫的匈奴在戟陣面前,束手無策,漢軍士氣陡然高漲,無不是放開了嗓子大吼。

  “把我們殺光?”軍臣單于聽在耳里,一陣驚悸。緊接著,就是冷笑,這才開始,離結束早著呢。

  此時言勝,太早!

  軍臣單于下令,要匈奴接著進攻。匈奴第一波攻勢瓦解,對士氣的影響雖然大,還沒有達到瓦解的地步,命令一傳下,匈奴又排著戰斗隊形沖了過去。

  遠了放箭,近了揮著彎刀砍殺。

  與第一波攻勢一樣,遇到戟陣,仍是無能為力,除了多出一地的尸體以外,毫無建樹。

  軍臣單于是個堅韌之人,并不甘心,命令匈奴不住進攻。匈奴的攻勢很猛,一波接一波,前一波剛剛瓦解,后一波就到了。

  匈奴前赴后繼,一連進攻了小半個時辰,傷亡不小,卻是無法撼動漢軍的戟陣。

  戟陣雖然厲害,也是步兵,沒有四條腿的匈奴快捷。軍臣單于命令匈奴退出射程,稍事歇息。

  匈奴得令,馳出射程,跳下馬來,三五成群的坐在地上喘氣,吃肉干的吃肉干,喝馬的喝馬,一如往昔。

  周陽看在眼里,冷冷一笑,這是戟陣,又不是車陣。車陣只能守,不能進攻,戟陣攻守兼備,豈能由你歇息好了再來進攻?

  手中令旗一展,戰鼓如雷,這是進攻的命令。

  漢軍動了,排著整齊的戰斗隊形,步調整齊的朝著匈奴壓了上去。

  十幾萬漢軍一齊開進,那是何等的聲威?每一步下去,好象巨靈錘狠狠撞擊地面,地面狠狠一顫。

  軍臣單于聽在耳里,驚在心頭,仿佛漢軍不是踩在地面上,而是踩在他的心坎上。現在,軍臣單于終于明白,為何這兩日漢軍的動靜如此之大,卻是閉門不戰,原來是在訓練戟陣。

  漢軍也太厲害了吧,兩天就能訓練出戟陣。轉念一想,漢軍多的是戟手,訓練戟陣貌似困難,其實一點也不難。

  十幾萬枝戟斜向前指,那感覺好象十幾萬條蓄勢待發的毒蛇,隨時會撲上來。

  如雷的腳步聲,整齊的陣勢,純粹就是一片海潮,紅色的海潮!

  戟陣雖然還沒有壓上來,軍臣單于已經感覺到那種沉重的壓抑感。仿佛開過來的不是戟陣,是一座大山,對著匈奴撞來似的。

  十幾萬漢軍發起進攻的事情,這在漢匈戰史上還沒有過,匈奴也是第一次遇到,直愣愣的望著,看得不明所以。

  “快,列陣!”軍臣單于率先反應過來,大聲下令。

  戟陣守如磐石,那么,戟陣的進攻威力又如何呢?軍臣單于很想知道。

  原本躺在地上歇息的匈奴,手忙腳亂的跳上馬背,重整陣勢,準備給戟陣以迎頭痛擊。

  匈奴列成陣勢,等著漢軍來進攻。

  漢軍一進入射程,匈奴可以放箭射殺。然而,軍臣單于卻是下令,要匈奴不要放箭。

  “大單于,此時放箭,漢人傷亡會很高,為何不放呀?”

  “大單于,哪有這么打仗的?”

  立時就有匈奴大臣反對了。

  伊稚斜代軍臣單于回答:“大單于這是要看看漢人的進攻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只有漢軍以堂堂之陣發起進攻,他們的威力才會發揮到最大。”

  只有把戟陣的威力摸清楚了,才能找到破解的辦法。這會付出代價,可是,有些代價是必須要付出的。

  一眾大臣雖是心有不愿,卻也不敢再說,只得眼睜睜的看著戟陣沖過來。

  匈奴竟然沒有放箭,周陽大是意外。

  戟陣雖然威力巨大,可是,全是步兵,在匈奴射程范圍的時間會很長,至少要經受十輪以上的箭矢,雖然盾牌保護,代價會很大。

  匈奴不放箭,周陽命令漢軍也不放箭,免得引來匈奴的報復。

  戟陣不斷推進,看看差不多了,周陽手中的令旗猛的揮下,戰鼓聲驟然急促起來,鼓點如雨。

  “漢軍威武!”

  漢軍吼著戰號,開始奔跑起來。雖是在奔跑,卻是陣勢不亂,依然整齊。

  十幾萬漢軍,和十幾萬頭猛虎何異?這一奔跑起來,那還了得?聲威之雄壯,遠遠超出人的想象,比起騎兵的馳騁,絲毫不遜色。

  軍臣單于暗暗點頭,微露贊許之意,這個周陽治軍很有一手,能把漢軍訓練成這樣,不賴了!

  可是,任你再厲害,能拿大匈奴的騎陣如何呢?那可是大匈奴的騎陣,大匈奴的看家本領呀!

  就在軍臣單于轉念頭之際,戟陣已經沖到近前了。匈奴發一聲喊,揮著彎刀,對著戟陣沖了上去。

  兩片浪潮洶涌澎湃,朝著對方涌去。

  兩軍以攻對攻,就象兩座大山一般,轟然相撞。

  在相撞的剎那,出現一幕奇觀,軍臣單于瞳孔猛的一縮,一臉的震憾之色,還帶著不解與迷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