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分身乏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三十八章事有兩難  雁門關頭,所有人都看向劉備,等待他對是否救代縣做出一個決定,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劉備十分犯難。

  劉備犯難有兩個原因,一是他現在的身份只是掌符節的外交使臣,如果擅自領兵,很容易被朝中別有用心的人說成“擅專誅殺”,以靈帝對他的忌憚,這件事肯定能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文章出來,更何況他現在還從和連手中取回了麟月刀,這是光武皇帝的寶物,一定要盡早送呈給靈帝,否則便會被視做有“匿寶之心”,這兩個罪名加起來,不但劉備自身難保,還會牽連到王允等人,甚至有可能把劉虞牽扯進去。

  劉備的另一個難處在于士兵。現在雁門關上的士兵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原本駐守于此的兵馬,共計四千多人,這是絕對不能調動的兵馬,;另一部分則是劉備目下手中的五千兵馬,這其中還包括了晉陽借來的四千兵馬。

  如果單純是平定一個地方的叛亂,五千兵馬應該是綽有余裕,不過這次顯然有些吃力,因為在代縣叛亂的不是漢人,而是烏桓人。

  說起來,這次烏桓叛亂與劉備也有很大的關系。劉備與和連最后的商談結果中有在酒泉、雁門與右北平等地設立邊市的內容,鮮卑可以在邊市中獲得極大的好處。和連迫不及待的要以這個消息向族人表現自己的能力,因此這個消息在三天之內傳遍了雁門附近的鮮卑部落。

  鮮卑可以與漢朝共設邊市的消息同時也傳到了烏桓和匈奴人的耳中,有“特殊照顧”的南匈奴倒還好,烏桓與鮮卑一向互有攻掠,自然不能指望在邊市獲得利益,于是幾個烏桓部落便想趁機發難,希望劉備在他們的壓力下也與烏桓開邊市。沒想到第一天也就幾個部落滋事,到了第二日居然就已經擴大到將近四十個部落,同時一些遷徙到代縣的罪徒也趁機發難。按照代縣縣令在告急文書中的說法,光是圍攻代縣的烏桓人就有一萬六千多人,而城中守軍只不過才三千。

  劉備盤算了一下,代縣肯定不會只向雁門一處告急,相信云中、定襄、五原、漁陽這些地方都已經收到了代縣的告急文書,如果他不救代縣,最多拖上幾天,一定會有別處派兵去救。

  “莫若君侯回京,代縣之事交付云長與公明前去,事畢之后,著二人將兵馬還到晉陽也就是了。”戲志才在一旁勸道。

  劉備緩緩搖頭,“若今日備不顧而去,日后縱然無災無禍,備心亦實難安。料想此處去代縣不遠,未若我等速速前去,平定之后即刻便行,則回京時日也拖不了什么。再者,備若不顧而去,焉知朝中無人說我妄食君黍?先生勿再勸阻,備主意已定。”

  戲志才知道再勸也是無用,微微苦笑一下,“既是君侯決意如此,戲某愿為君侯謀之。”

  劉備大喜,忙道“先生請說。”

  戲志才喚軍士取來地圖,指著代縣道,“代縣位于代郡之中,地廣而人稀,漢蠻混雜,而尤以蠻為眾多。君侯若是率兵前往代縣,則無非以城池固守。此時正值隆冬,代縣能得糧草幾何?若是其他郡縣救兵遲遲不到,則我軍危矣。兵法云‘敵主我客,唯于直入,務其一處,使敵散而制’,君侯何不直擊烏桓滋事之首要部落?如書信之言,此次率先滋事之部落在馬城,離雁門不過兩日路程,只要將此部落一舉成擒,則其眾必散去。”

  “好一個擒賊擒王之計,備便如先生所言。”劉備大喜過望,大聲傳令道,“趙云何在?”

  “末將在。”趙云應道。

  “今派你統帥一千人為先鋒,直趨馬城,不得有誤。”

  劉備又道,“徐晃何在?”

  “在。”

  “今派你統帥一千人為后隊,可速調集五日之糧,沿途補給不得怠慢。”

  劉備轉頭看看關羽,就見關羽嘴唇微顫,分明是心切對自己的分派。“云長便隨在我身旁,守護中軍之職非輕,云長須倍加小心。”

  關羽聽說自己不能獨自領軍,臉上立刻流露出失望之色,戲志才站在一旁看見劉備臉上似笑非笑,頓時若有所悟,不由也微笑起來。

  大軍疾行了兩天,終于到達馬城之前。

  馬背上,劉備正在舉目遠眺,身后戲志才策馬跟了上來。

  “先生找備有事?”劉備這兩日一直在等戲志才找他說關羽的安排,沒想到戲志才始終不說,倒讓劉備有些詫異。

  “君侯深喑用將之道,志才何必多言。”戲志才說完,與劉備相視一眼,彼此都感莫逆于心,不由一起微笑起來。

  “先生以為云長堪大用否?”劉備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志才嘗與云長閑談,我觀其才具可堪一郡之任,以其武藝而言,非黃將軍不能敵也,不過其人心高氣傲,雖御下以寬厚卻不得邀其心,日后若不能收斂傲氣,恐有大禍。”戲志才知道劉備問得目的,回答的也就十分詳盡。

  “先生所言不錯,若云長多些磨礪,可為世之良將”劉備長嘆一口氣道。關羽的傲氣可謂“名傳千古”,但是有一點:關羽的傲氣不是沒有資本。用二十一世紀的話說,有才能的人狂那是性格,沒有才能的人狂那是傻冒。

  戲志才笑了笑,沒有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君侯,那是什么?”戲志才忽然指向左方的一片松林。

  劉備循著戲志才的手指看去,就見松林旁的山坡處隱約可見旗幟影影綽綽。劉備不禁一皺眉,召來軍曹問道,“前鋒可曾派斥侯四下查探過?”

  “稟報君侯,前部趙將軍曾派斥侯稟報,說道前方有我軍與烏桓兵馬麾戰,只是不知是哪路人馬,眼下正在查探。”

  劉備與戲志才對看了一眼,都對這個消息感到詫異。“我們過去看看,或許可以施以援手也未可知。”劉備說完,當先要向那山坡馳去。

  “君侯且慢”,戲志才連忙叫住劉備,“馬城多為烏桓之民居住,此地既有爭戰,料想烏桓兵馬瞬息可至,君侯要去觀望,只怕身陷重圍。”

  “無妨,”劉備笑了笑,他對關羽、趙云和徐晃三人十分的信賴,憑著這三人與五千兵馬,料想等閑的數千烏桓軍卒還圍不住他。

  戲志才見苦勸不得,只好搖搖頭,招呼關羽率兵馬趕緊跟上。

  山坡上,劉備與戲志才被山坡下的場面驚得面面相覷,關羽則神情關注,眼中精芒連閃。

  山坡下,大約有兩三千烏桓兵馬已將數十名漢軍團團圍住,但是令劉備驚訝的是一員年輕武將正揮動手中的兵刃左沖右殺,烏桓士兵被殺的人仰馬翻,竟沒有一人能擋住那員武將的一擊。

  “此人武藝絕不下于黃將軍,或者尤有過之。”戲志才輕聲說道。

  劉備心神劇顫,能讓一個曾不止一次親眼目睹過黃忠沖陣殺敵的人說出這樣一句話,這樣的人物天下間能有幾人?

  “此人兵刃頗不順手。”關羽忽然開口道。

  “云長何以知之?”劉備驚訝的看向關羽。

  “此人手中一柄長槍倒也使得風雨不透,只是細看此人常有鉤、拖之技,此絕非槍法中所有。”

  “關大哥所言甚是,”趙云帶領前鋒轉了過來,正在山坡上與劉備會合了。趙云見劉備等人都在看陣中那員將,又聽關羽評說那人使槍的手法,忍不住接過話頭。

  戲志才不知趙云的槍法如何,但是劉備卻知道,縱看三國時期中使槍的武將,趙云絕對在三甲之內,他既然同意關羽的看法,可見那武將平日使得便不是長槍。

  “子龍以為此人慣使什么兵器?”關羽轉頭問趙云。

  趙云微微一笑,“關大哥已知此人擅用何種兵器,何必問我?”

  關羽面色凝重的點點頭,也不說話。

  他兩人一番對話把身旁的戲志才聽的一頭霧水,忙問道,“二位將軍既知這員將使的是何兵器,我軍中若有,何妨為他更換?”

  趙云苦笑道,“先生可知此人所用之兵器非我軍中所有,他慣用的乃是方天畫戟。”

  劉備心中再無疑問,眼前這個年輕的武將正是日后揚名虎牢關前的無敵猛將——呂布,而他身后那些兵士皆是并州兵馬,因為此時呂布已是并州刺史丁原帳下的主簿。

  看著呂布在陣中左沖右突,劉備忽然想到自己現在已經是貂禪的丈夫,頓時頭疼不已。

  “主公,那將有些不妥,”趙云忽然低聲道。

  “為何?”劉備茫然的看著趙云,他腦袋里還裝著他和呂布的這筆糊涂賬。

  “主公你看那處,定是烏桓援兵趕到了。”趙云手指馬城方向,眾人果然看見數千兵馬正向山坡處奔來。

  “此人勇猛無匹,若是被這些烏桓兵士所殺,實為可惜。”戲志才嘆氣道,他摸不清楚劉備還在想什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