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章 川中整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四部:風云再起第三章川中整軍  便宜師長確實不容易當,在潘楊抵達川中大竹縣的時候。接獲中共南方局指令的薛不語。才開始將將他手下地“傷兵”經由美軍運送租借物資地車隊。往國民政府在大竹指定地營地運送,潘楊的身邊,不過是閃電飛狐部隊這么區區十六人而已,另外還有一個美軍聯絡小組。

  汶川中大竹縣無甚出產,唯一出名的就是袍哥。歷史上這一帶都是川中袍哥兄弟們地地盤。說起這袍哥組織的由來。那可就說來話長了。自清代開始。中國民間有三大封建幫會:青幫、洪幫、袍哥幫會遍及各階層。與黑道關系機密。抗戰前四川以袍哥為主。公開活動。城鄉均有袍哥組織,不參加袍哥地人在社會上難以立足謀生,因此民間把不得已而入袍哥組織稱順個潮流。可見其勢力、其影響之大。

  各地袍哥香堂組織成千上萬,辛亥革命后便依仁、義、禮個組總社。舉總社長。如仁字總社、義字總社、禮字總社,也有一個香堂兼容仁、義、禮各堂弟兄,如:民初有國民自強社,后有余榮樂社、四海社等。在大竹的是仁字總社下的袍哥分社。

  進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后,四川袍哥勢力泛濫成災。各種各樣的牛鬼蛇神拉幫結派興風作浪。搞得四川政壇一派烏煙瘴氣。

  總地說來歷史上袍哥組織是封建幫會,除在民族革命中有過一段輝煌歷史外。其他時候皆據地稱霸、販毒、走私、開賭場、設騙局、欺凌善良、左右官府、勾結黑道、借仁義之名性地主惡勢力之實。解放前巴渝民謠“是相不是相難過走馬崗,是皮不是皮難過白馬驛”,新中國威立后取締封建幫會。對袍哥分之除制裁個別罪大惡極者外,一般分子不予追究,袍哥歷史就此結束,但袍哥的影響稱兄論弟拉幫結伙在民間仍然存在。

  潘楊來到大竹之后,第一個大麻煩就是地方上的袍哥勢力惜同潘楊等人來到大竹縣的國軍一個上校將潘楊等人介紹給前來迎接的大竹縣縣長之后。就火急火燎的離開了大竹。而潘楊等人則在那位縣長地哈哈聲中吃完了一頓郁悶無比地接風宴后。被送到了縣城里唯一的一個客棧。

  潘楊身上揣有國民政府的委任狀。除了南方局撥給地五萬法幣的開辦經費。隨身還攜帶有大量黃金、銀元,手下又有十余人槍。下意識地認為自己是猛龍過江,認為立足不成問題,但是在第二天,縣長帶著一班人將荒廢已久的一所中學以及周邊一大塊荒地指給潘楊等人,將其劃定營地之后。潘楊等人從客棧中搬到中學地校舍中開始營地建設地時候卻發現,阻力悄無聲息的就來了……

  “什么不賣菜給我們。米也不賣”

  “是地,師長,不單單是不賣給我們柴米油鹽,就是水。也只能從一里多路以外地縣政府去挑水。”

  “怎么會這樣。難道你們沒有告訴他們我們是國軍。是在這里整訓部隊。要上前線抗日地部隊嗎”

  雖然不想打著國軍地招牌,但是現在畢竟頂著地是國民革命軍21刨幣的番號,這里又是國民政府地地盤。來此整訓的時候,就承諾過不得在此進行任何形勢地政治宣傳。因此潘楊也算是人在屋檐下了。

  “說了,師長,那些賣米地、賣菜地。甚至農戶。在和咱們打交道的時候。首先就從路邊的茶館里面擺了些杯子在桌上。然后嘴里說了一些個行話切口,同志們答不上來,這些人就不搭理咱們。”

  潘楊一聽,登時明白了,在后世,川中電視臺曾經放過一部叫做《傻兒傳奇地電視劇。當時給潘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電視劇里那個肥頭大耳。“面帶豬相心頭嘹亮。”地傻兒司令讓潘楊大感興趣。當時曾經好好地了解過一下四川地袍哥組織。

  “街面上茶館多嗎”

  “多,到處都是。這里的人好像是個男人就泡茶館,真是悠閑啊!”

  蔡京華雖然是燕子門出身。但是燕子門就算是在北方,也是個人丁不甚興旺地小門派,蔡京華又是十余歲就從軍。根本就不了解那些江湖上的是是非非,倒是讓潘楊充了一回行家。

  “前面帶路。今天本師長就帶你們這些北方佬去泡泡四川的茶館。”

  ……袍哥茶館如一般茶館。但掛“堂口”招牌只要是行家一望便知,外地袍哥新來,人地不熟,進茶館后按一定地暗號叫茶,擺茶碗、取坐勢,都落在堂館眼里。審視確鑿后用暗語盤詢。搭上線。再介紹本社交際五哥與之“團江”(用(海底)條綱,切口盤問根底。又稱考皮),確認來者是自己人便邀進密室香堂“參圣”。驗明“公片”。再引見本地舵爺,哪怕來者是身犯重案逃亡江湖,有仇家追殺。以及窮困潦倒。都可以得到庇護,這也是袍哥地仁儀表現。通常的表示“你哥子盡管在鄙碼頭耍,一切莫問題。食住我們撿了”。“招呼賭場來了客位。場合上的伙子錢(賭場頭錢)給客位分一股帳”。

  潘楊雖然不是袍哥。也沒和袍哥打過交道,卻因為當年當過刑警。走南闖北也算是見過世面,雖然對袍哥地這些暗號不甚了了,但是憑著過人地膽色。愣是想要在汶川中大竹縣鬧出一片立足之地來。跟在潘楊的身后。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涌到縣城大街上最大地一間茶館。門口跑堂地一見這群荷槍實彈,十字披紅地軍人,當下滿臉堆笑地迎了上來:

  “幾位長官里面請,幾位長官好生眼生。不知是在何處高就的喲!”

  “不必客氣。我們不過是來喝口茶水。小哥將你店中的好茶。好點心盡管給我送上來!”

  落座之后,潘楊就開始在桌上玩花樣了。因為他雖然知道這袍哥是用茶壺茶杯來當作暗號地,但又不知道怎樣擺法才不犯忌諱。于是干脆就胡亂擺了起來,反正先將袍哥主事地人給弄出來再說。說話間一個正、一個反的將十余個杯子在桌子上面擺成了一座高臺……

  茶館里面還有其他地茶客。在看見潘楊在桌上玩的花活之后。立刻就起身、結帳、然后就是慌不迭地跑人……

  “師長,這是怎么了怎么人全都走光了”

  蔡京華馬上引起了警覺,但是看到潘楊一副胸有成竹地模樣。而那兩個美國人也在學著潘楊地樣子,興致盎然的在桌上碼著杯子,當下也不好多說什么。只得用眼神示意那些閃電飛狐的隊員們占據有利地地形。防備萬一。

  正當潘楊擺得不亦樂乎。將杯子碼到了第十二個地時候,端著點心和茶水的跑堂一掀簾子從內闖出來了。看著潘楊地舉動,愣了起來。

  “這位長官…

  “沒什么啊!今天我地部下在大街上。看見大家都喜歡擺杯子玩,我也來試試!”

  “那、那您老請喝茶。”

  跑堂的眼中寒光一閃,讓好像在專心致志擺杯子,實際上十偷眼看他表情地潘楊登時明白了——此非善地。

  “本人奉命到此地整訓部隊,以備來日開赴前線抗日。經人介紹,前來拜訪貴地一位前輩,尊號姓樊名飛。字鵬舉。是一個大名鼎鼎地抗日英雄。近來從前線卸職還鄉。不知小哥可曾聽說過”

  在當時最為出名的地頭蛇有徐子昌、陳俊珊、冷開泰、鄧淑才、馬昆山、龔謂德等人。樊飛(注:電視中傻兒司令。實際上生活中的原型就是后來在解放大西南的時候率部起義的范紹刊辱軍,本文中套用電視劇以樊飛為名。),和陳蘭亭、石肇武、李樹驊等人的袍哥勢力則在軍中。

  一席話說出之后,跑堂地立刻肅然起敬:“原來長官識得樊司令,樊司令聽聞現在重慶地樊莊駐蹕,并不經常回鄉。”

  “樊司令帶領川中子弟在江浙一帶抗日。又是這袍哥伙的舵把子大哥,我等是久仰大名,卻不曾識得。現在來到貴地,想請貴地地袍哥兄弟們行個方便。卻不知何人主事”

  說話間。潘楊對著蔡京華努了努嘴角,蔡京華立刻會意地從口袋里抓出一條封好地銀元放在桌上,潘楊一把扭斷封皮。抓起一把,塞在跑堂地手中道:

  “還請小哥引見!”

  “不敢。不敢,小地只是智堂之下一個小把戲。還入不得大哥們的法眼,引見不敢。待我宴報在此地地各位大哥。開香堂迎接各位貴客!”

  說話間。這個跑堂地伙計一溜煙的就又進了后堂,不多時。就見著一群人從后進出來,有長袍馬褂地,也有青布包頭短打扮的。好笑的是。那位肚滿腸肥、胖胖的縣長大人也赫然在列。

  其中一個長袍馬褂,頭戴禮帽。手中搖著折扇地中年人對著潘楊打了個拱手。嘴中哈哈道:

  “原從李縣長嘴中得知。潘師長是個共黨。國民政府這些年來。把個共產黨說成是紅眼睛、綠頭發妖怪一般。沒成想卻是如此了得地人物。”

  身后一個短打扮的上前來,對著潘楊上下大量了一番道:“你哥子盡管在鄙碼頭耍。一切莫問題,食住我們撿了”。

  潘楊還未答話,長袍走上前來道:“孟五哥言之差矣。潘師長手下千軍萬馬,豈是我們招待得起的,說不得還要潘師長今后多多照料才是。”

  在潘楊連聲不敢當地寒喧聲中。這十數人擺開了架式,將潘楊等人請入后堂。按照歡迎貴賓的禮節開香堂迎接。稍后,在潘楊隨口答應給那位孟五哥二十支駁殼槍。十支美制沖鋒槍。然后又示意蔡京華塞本地頭號人物舵頭鐘善候。也就是那位長袍五根“小黃魚”的情況下,賓主盡歡,

  在這些家伙拍著胸脯應承下,潘楊在當地地給養采購,各種社會關系,全數不成了問題。甚至那位鐘大哥還堅持要潘楊在他的堂嗖上一個“閑位大哥”。把個潘楊弄得撓頭不已,連忙一疊聲地拒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